以激光之名,一场史上最高规格的论坛于6月27日在武汉举行。论坛当天,首个国字号激光协会将宣布成立。
激光 | 2014-07-08 00:20 评论近年来随着LED照明的普及和LED显示屏应用领域的扩大,市场对LED封装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来看看LED封装领域出现的一些喜人的成就。
半导体照明 | 2014-07-02 13:03 评论华为海思麒麟920的发布让中国半导体业为之振奋,甚至有消息称麒麟920的性能与高通805齐平,那么事实究竟如何?海思麒麟真的能逆袭一代芯片霸主高通?我们将麒麟920与高通骁龙系列芯片进行了对比。
电子工程 | 2014-06-19 00:03 评论上海贝尔的SDN解决方案凭借构建大型互联网和连接多用户VPN路由器的成熟技术,为现代云数据中心网络提供强大性能和扩展性。今天,云服务提供商无法承担使用未经证实的平台带来的风险。而上海贝尔多年的以太网和IP网络部署经验,能够为网络提供更多可靠的保障。
光通讯 | 2014-06-11 11:58 评论华为海思麒麟920的发布让中国半导体业看到了曙光,有人因此高喊中国“芯”崛起,但是也有人认为从一款还未接受市场检验的产品来判断半导体是否崛起太过武断,那么华为海思麒麟系列芯片究竟有何突破,让我们从海思说起,看看麒麟能否“撑起”中国芯崛起的重担。
电子工程 | 2014-06-10 00:03 评论现在的TFT LCD可分为多晶硅(Poly-Si TFT)与非晶硅(a-Si TFT),两者的差异在于电晶体特性不同。
电子工程 | 2014-06-05 14:11 评论三星与苹果关于石墨烯技术专利大战让生僻的“石墨烯”一词走进了大众的视野。那么石墨烯是什么?简单来说,石墨烯是目前已知的硬度最高、最薄的材料,具有比其他任何材料都具备更好的导热、导电特性。它不仅是世界上最硬的材料,而且柔韧性也最强。厚度只有一层碳原子的石墨烯被称为“奇迹材料”。
电子工程 | 2014-06-04 09:25 评论借助生物的力量,可制造凭借现有电子部件和半导体技术难以实现的超高敏度传感器。其中,生物的力量有望极大发挥作用的是气味传感器。
电力 | 2014-06-03 07:48 评论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中红外范围内的激光器。该设备用双波长泵浦的方式,使得比在中红外波段操作现有激光器强25倍的功率。新设计还是的激光器的制造成本更低从而可以应用在各种各样的其他应用中
激光 | 2014-05-26 17:00 评论一个被爱因斯坦称作“幽灵”的现象很可能给生物学家带来着实的好处,这一切要归功于日本物理学家。
光学 | 2014-05-26 15:30 评论美国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新型光纤,其非常善于传输图像,即使它是高度无序的。该光纤是由威斯康辛州的密尔沃基大学的ArashMafi和他的同事研发出来的。他们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称作“安德森定位”的凝聚态物理效果开发出的实际应用。该纤维还可以在其他内镜和成像光学系统中发挥作用。
光学 | 2014-05-26 11:13 评论激光技术的进步使得petawatt(PW)飞秒激光得以实现,这为激光尾场加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能力。
激光 | 2014-05-23 10:54 评论近日,美国开始将3D激光设备应用于考古。
激光 | 2014-05-22 11:24 评论一个简单的固态波导可以“停留”光线。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设备虽然现在还只是建立于实验室,却可以直接作为电子和光学电路的接口。波导还可能引领新型激光器与分子成像系统的开发。
激光 | 2014-05-22 10:48 评论近日,在美国材料研究学会上,研究组公布了新的发现,一种新的发电材料可以产生激光。由于原料采用所谓的钙钛矿使得价格更加的便宜并且易于生产。这项发现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创建多种廉价且色彩丰富的激光器。而这将给日益加速的电信行业带来新的革命。
激光 | 2014-05-21 10:49 评论根据一组法国物理学家的证实,一个建立在薄层半导体上的微小激光器可以模拟生物神经元发光
激光 | 2014-05-20 11:27 评论据外媒报道,加拿大3D打印公司Structur3dPrinting近日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挤出机附件”,这款产品能够让很多3D打印机开始使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耗材,并且经济实惠,即插即用。
工控 | 2014-05-14 11:05 评论近日,洛马公司在美国加州海岸成功进行陆基激光原型系统攻击海上目标的验证试验。
激光 | 2014-05-11 00:02 评论石墨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新材料,在2010年被评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这一导体材料的出现,对于诸多行业的影响都极大,而这一纳米导体会影响怎样的产品变化呢。
激光 | 2014-05-09 09:23 评论石墨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新材料,这一导体材料的出现,对于诸多行业的影响都极大,而这一纳米导体会影响怎样的产品变化呢,科学家在花费10亿欧元的同时,注定必须要打通一些瓶颈,这背后的各种可能性,究竟是什么?
电子工程 | 2014-05-09 00:06 评论在“停车难”成为城市治理痛点的当下,NB-IoT地磁技术凭借其精准感知、低成本极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