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规则备注:
1.投票时间:2015年9月14日12:00-2015年11月16日12:00
2.投票可一次单选或多选;
3.投票参与方式仅限网上进行,同一IP地址同一奖项同一参选对象1小时内限投一次,严禁恶意刷票行为;
4.参选对象一天内投票上限为200票。
5.最终获奖结果将于12月11日颁奖典礼上现场公布。(我要去现场>>)
6.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OFweek太阳能光伏网所有。
评选奖项说明:此次评选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报名及评选不收取任何费用。专家评委团将对入围名单进行展开讨论并打分,综合参考网络投票意见,审定最终获奖名单。(本次评分采用10分制,评委团根据评选标准进行打分,最终获奖名单专家的分值占70%权重,网络投票占30%权重)
1、参评对象必须是2015-2016年度推出的创新产品或特定技术;
2、参评对象必须适用于中国市场,同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或者帮助中国激光行业达到或领先相同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
3、参评对象促进了本行业的发展,并在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
4、参评对象必须基于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1、参评对象必须是在2015-2016年度完成的项目,最好在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有经典的应用案例;
2、参评对象涉及的新产品新技术,有明显的性能提升或技术突破;
3、参评对象在当地或全国有重大影响和示范带头作用;
4、参评对象方案设计和产品选型合理先进,经济适用。
基于如下五大方面有有良好表现的企业:
1、管理团队与资本结构;
2、公司业务、商业模式与竞争力;
3、市场份额;
4、财务现状与预测;
5、经营风险与对策。
参评对象需符合以下标准:
1、品牌影响:在激光行业有杰出表现和贡献,其事迹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创新与产业整合的典范,引起社会关注和思考 ;
2、创新成长:具备自主创新精神,为团体、产业的成长带来新的增长空间、实现重大突破 ;
3、年度贡献及社会责任:本年度所参与的行业事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或对行业产生了标志性的贡献。
评选活动以公开形式向业界征集报名,拥有创新产品/技术的优秀企业均可报名参与;同时评委团也可推荐部分候选名单;申报企业请在7月15日前将相关材料传到组委会,过期恕不受理。
用户可登录活动官方网站,对入围参赛企业、产品进行投票;评委团将对入围名单进行多次讨论,参考网络投票意见,审定最终获奖名单、(本次评分采用10分制,评委团根据评选标准进行打分,最终获奖名单专家的分值占60%权重,网络投票占40%权重。)
评选结果将于会场公布,并同步在OFweek官网公布并进行详细报道;举办隆重颁奖仪式,邀请入围企业、评委团代表、研讨会专业听众、网友及行业主流媒体齐聚一堂,共同见证。
此次评选报名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票参与方式仅限网上进行,同一个IP地址一天只限投票一次。各项目获得的投票数在活动规定的投票时限内为准;奖项设置按每个入围参选项目的行业贡献程度及其影响代表性评选出2至3名最终获奖者。
王进,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教授,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后攻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被美国爱默里(EMORY)大学录取,赴美留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从事研究能源经济、环境经济和政府效率等。曾任职于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和美国乔治亚州公共事务厅,曾任教于美国爱默里大学和乔治亚学院。2004年归国后,曾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大学,并与朋友一同创办了能源投资咨询、应急管理及金融服务公司。现同时兼任美国爱默里(EMORY)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及爱默里(EMORY)研究生院发展委员会(全球12人)委员。
半导体材料及材料物理学家。河南镇平县人。196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半导体和集成技术分会荣誉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第八届专家顾问团顾问、天津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和多个国际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中科院半导体所副所长,国家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委、功能材料专家组组长,国家“973”计划材料领域咨询专家组组长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和材料物理研究,在半导体深能级物理和光谱物理研究,半导体低维结构生长、性质和量子器件研制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二和三等奖及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工作人员百余人。
1995年当选为中科学院院士,现任第七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
沈文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第三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85年毕业于震泽中学,1995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器件物理博士学位。1996年9月至1999年8月在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9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编委,美国《Appl.Phys.L ett.》《J.Appl.Phys.》特邀审稿评论员,美国物理学会(APS)会员,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
教授博导,归国博士后,中国能源学会理事,湖北省、武汉市节能专家,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创新团队核心成员。长期从事材料科学与微电子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多次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防预研重点项目、国家重点攻关项目、“863”重大专项、粤港关键领域招标项目等的研究工作,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多次参加湖北省、武汉市、陕西省、广东省、东莞市、深圳市、广西自治区、科技部、教育部自然科学奖、霍英东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点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评审工作,在太阳能电池、光伏工程、薄膜技术、微制造物理与技术、平板显示技术等方面有丰富研究开发经验,与国内外多家太阳能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百余篇,合著“可再生能源离网独立发电技术与应用”等专著2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其中五项专利已转让。
沈辉,2002年起任中山大学教授。现任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所长、电力电子及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广东省太阳能协会副理事长、深圳市太阳能学会理事长。
自 1987 年至今一直从事薄膜太阳电池材料、器件机理研究,工艺装备及产业化工程性技术发工作。 996年前主要研究开发非晶硅单结和双结叠层太阳电池组件及工程化,多项成果代表我国当年高水平。近十几年来针对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电池,组织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科技攻关开发建立了国家“863”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试验平台与中试基地, 形成并完善了CIGS电池料与器件的科学技术体系,为我国培养了一批CIGS薄膜太阳电池的高级专业人才,目前正积极与企业合作推进中国CIGS电池产业化发展。
江南大学理学院光电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长期从事各类光伏电池的研发工 作,与施正荣博士时期的尚德公司联合培养光伏领域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名,目前分布在国内各主要光伏企业。两次赴美国耶鲁大学电子工程系在美国工程院院士Jeery Woodall教授组从事航天太阳电池的研发工作。中国第一份关于LED 太阳模拟器的发明专利专利权人和发明人,2014年 研发的中国第一台LED太阳模拟器经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认证为AAA级 (证书编号:GXtc2014-0898)。
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及装备、微纳器件及系统设计与制造基础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为江苏大学微/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电子工程博士点学科带头人,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员,现为常州大学副校长、低维材料微纳器件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常州市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低维材料微纳器件与系统” 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江苏省太阳能电池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光伏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主任、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江苏省新能源材料与技术优势学科负责人。
参展及会议赞助
400-996-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