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占就业岗位?不必过度担心人工智能的负效应
《环球时报》9月26日刊发了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何自力教授的《人工智能将加剧西方内在矛盾》一文。何教授一方面认可人工智能会极大提高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但另一方面提出人工智能会拉大贫富差距,引发失业潮,中国应当吸取西方的教训。对此,笔者觉得有待商榷。
人工智能的劳动替代效应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动就业冲击,与其产业空心化、“脱实向虚”是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几十年来,随着产业链的全球化,资本有了更多逐利空间。由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以及环境保护的严格约束等因素,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迅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进而导致产业空心化,这与机器乃至人工智能的取代效应没有必然联系。经济“脱实向虚”,则是其过度依赖金融创新,寅吃卯粮种下的恶果。
至于说,人工智能加剧西方内在矛盾,笔者觉得不尽然。的确,人工智能的出现让资本家减少了对工人的依赖。但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的社会财富,通过税收等调控措施,实现财富二次分配,是有可能惠及普通民众的。至于两极分化,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自古就有。人工智能有没有导致这种趋势进一步拉大,进而导致更多的社会不公?我们无从判断。导致社会财富快速积聚的原因很多,从过去的石油、地产到今天的汽车、新能源,许多领域都创造过财富神话。在新事物还没有野蛮生长的时候,对其负面作用做一些科学评估是必要的,但如果仅站在单一立场去分析,多数时候是得不出正确答案的。
当下,我们不必过度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在多大程度上挤占就业岗位,进而引发更多社会矛盾,而应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散发的耀眼光芒而欢欣鼓舞。随着智慧工厂、智能生产以及全球物流网的搭建,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为了解决机器挤占就业岗位的问题,一个可供选择的路径是减少单一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从而让更多的人有活干。这样一来劳动者会有更多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同时不耽误生产,而完善的社保体系也能保障劳动者丰衣足食。等到那个时候,劳动恐怕真的是我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了!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