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病毒式H5传播之后:AI能为博物馆留下什么
《美丽新世界》中,赫胥黎说:“人们会渐渐爱上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他对技术对人类文化和思考能力所造成的伤害深恶痛绝。但是如果技术不再一昧吞噬文化,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文化传承成为时代新潮流。那么我们可能需要思考未来所要面对的“美丽新世界”,到底只是一场短暂的水月镜花还是真的可以掀起文化传承的社会风潮?
文化符号的AI式传播
AI想要让传承成为潮流的梦想需先从顶端打开窗口。在顶端,AI所做的事情主要是文化符号的传播。“有媒体说前年是VR元年,我们很不服气,故宫做VR很多年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GMIC大会上说道,在AI的技术加持之下故宫让大众的文化消费离美好生活更近一步。
去年,我国国家文物局与百度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而AI博物馆顺理成章成为第一个落地项目,双方表示将在“智慧文博”领域,开展智慧搜索、智慧地图、AI展示、AI教育等功能模块的合作。此前在法国巴黎的第11区,有多位艺术家们联合举办了一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展,这也更让人期待AI加持后的文化展览效果。在巴黎这场“光之博物馆”展览当中,经由AI转码后的文字和图像观众呈现了完全沉浸式的视觉体验。黑暗的展厅当中,所有光线的运动效果均通过预设的算法自动生成,美轮美奂。
另外,各种文物博物馆可以尝试通过AI帮忙策划展览,通过大量信息整理、分类、标记,AI可以利用这些大数据呈现出不同文物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文化之间隐藏的关联性。目前挪威国家博物馆正在尝试这一思路,试验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人工智能被运用到馆内收藏当中,这将让AI的创造力进一步被激发,人工智能可以在未来成为人类备选的创意智库。
AI精准营销为文创“货币化”加速
过去,由于文化传承成本和收益的问题难以清楚地解释,有人想不通为何要花高价保护古建筑遗迹和古文物,为何要大谈失传的手艺?如果只是为了纪念,那么在科技的影像技术足够好的情况下,将所有展览当中的事物都替换成虚拟的全息影像就行了。数字时代的预言家大师麦克卢汉有一句论断,“过时的媒介成为艺术”,也就是说现在看来过时的东西在未来某一个时间节点总会以一种新的身份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
由故宫文创开始,文物正在以新的形式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比起造魅,现在大多数的文物普及的方式都开始祛魅。截止到2017年底,故宫博物院以“萌”,“贱”为特色研发了9170种文创产品,每年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在进行品牌营销时,故宫定位年轻群体,主动迎合消费者群体所属的文化标签特点。长尾效应之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注意到不同的群体喜欢消费的内容有了区隔性较强的文化标签。
而AI算法技术为文创产品进行精准营销可以成为AI在文化传承链条底端的主要发力点之一。精准营销是现在营销当中避不开的一个大趋势。2012年Facebook在广告领域开始应用定制化受众,采用一种叫Look-alike人群扩散算法,可以通过一群已有的用户发现并扩展出其他用户。look-alike技术的算法评估模型为相似人群扩展,它基于平台提供的现有用户数据,根据数据进行用户画像,给用户标签,利用相同标签可以找到更多拥有潜在关联性的相似人群。在文化传承的底端,AI同样可以运用这样的精准营销为文化传承事业的“货币化”加速。精准营销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文创产业的用户画像与广告数据库相匹配,划定不同的文化标签,主动寻找目标客户,将能够大大提升文创类公司的营销效率。
技术与文化的结合,恰到好处恰是最难
前几天国家博物馆日,抖音发布的《第一届戏精大会》H5作品在网络上形成病毒式传播,这对于提高文物的曝光度和讨论度起到了非常可观的作用。但是同时新技术所带来的新型传播方式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严肃和媚俗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智能相对论分析师杨苏颖认为,文化一定是多元的,因此不管是抖音的魔性H5还是故宫的戏谑式文创风格事实上都可以被理解,每一种不同形式的展示都只是文化这个多元生态里的一部分。完全的孤芳自赏,把传承关在象牙塔的确不合适,但是需要传承的文化精神被全民进行狂欢式的流量消费可能也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一场抖音H5裂变传播收割的是5万抖音用户的增长,雁过拔毛之后,最后为传承这件事留下的是什么呢?传承真的在日常生活当中成为潮流了吗?恐怕没有。
文化实际上跟大众是彼此需要的关系,或者说就是一种消费和被消费的关系,因为这个时代,一切东西都变成消费品,所以不管是文物还是各类传统手工艺人制品,都是各种消费品当中的一员。这个属性是不可改变的。但是到底是浅层消费还是深层消费却是我们可以选择和改变的。
之前在米未奇葩大会上小露一面的前央视名主持人赵普的现身说法或许可以给这个问题的解法带来一些可以展开讨论的空间。赵普现任东家电商平台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而他所任职的东家是一家专注传统手工艺人作品的电商平台。赵普在奇葩大会上进行演讲的主题叫做“不花钱谈什么保护传统手工艺”。如果说抖音的进行的文物魔性H5传播是对文化的浅层消费,那么像东家一样将正在消失中的传统手工艺人搬上现代商业的运营轨道,则是为大众提供了更多进行文化深层消费的机会。
因此,AI作为新技术的代表,其与文化的结合也必须要恰到好处。在文化传承上,抖音式的过度有趣不如由另一逻辑来替代:用各种不同的AI技术建立人与器物之间的情感连接。之前谷歌推出“艺术与文化”APP,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发布了寻找与人们脸部相似的艺术作品“功能,每个人可以先发布自拍照,然后查看自己的肖像是否在博物馆中。我们可以从此中汲取灵感,把这一思路同样运用到文物展览当中来,中国古代名画众多,在那一副宋代最繁华的《清明上河图》中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技术能否在这幅画中发现与你最相似的倩影?在AI打通了传承文化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之后,自然,文化传承的自来水也就会源源不断。AI技术要助力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是不伤害文化本身,因为文化传承的目的之一是留下那些让时代有痛感的东西,给的就是“豹子的爪子”,它是让人疼痛的东西,而不是给你隔靴搔痒。所以技术与文化的结合需在一个合适的度内,不可以完全消灭这种痛感。
不过,技术与文化的结合,往往恰到好处恰是最难。AI让文化传承成为潮流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即日-1.1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ImSym 开启全流程成像仿真时代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