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识别开启“确认眼神时代”:识别身份更有保障
近期,苹果推出一段命名为“记忆”的广告,意在告知用户通过iPhone X的Face ID功能,帮用户想起来“今早创建的密码是什么”。全世界有相当一批人的确备受记不住密码的折磨,数字、图案密码输入达到一定次数,手机还可能被锁定。
广告中,主人公临到最后,使用Face ID打开了手机——人脸即密码。另有消息称,今年9月,苹果即将发布的三款新iPhone或将全部搭载Face ID技术,包括iPad产品。
可以想象,苹果如果真的推出上述新品,人脸解锁功能在手机上的应用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刷指纹、刷人脸,人们在手机端、门禁、持票通关等不同场景中的使用频率已经很高,指纹、人脸也均有相当高的唯一性、稳定性。但如果比起虹膜识别,指纹、人脸还是略逊一筹。
虹膜是位于眼睛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指纹可能会发生磨损而导致验证失灵,人脸也可能经过整容而增加辨识难度,但构造更为精巧复杂,拥有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丰富的细节特征的虹膜却不会发生磨损,人类从胎儿期形成的虹膜,直至老矣也不会改变。
今年6月下旬,经验丰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耀老先生在北京强调,18~65岁及以上的指纹大致的差错率在0.8%,人脸大概在2%,而虹膜识别仅为百万分之一。
眼睛是心灵之窗?不止于此
自古以来,眼睛在各类诗词佳作中被频频提及,宋代诗人王观有诗曰“眼似秋波横,眉如青山黛”,虽是将物拟人,歌咏江南绿水青山,但用眼、眉的娇俏去形容风景,反衬了眼睛对人有多么重要的吸引力,“秋波”的说法也被后世流传了下来。唐代诗人李贺也曾作诗——“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仁剪秋水”,同样形容眼神的澈净。
现代人更多以“心灵的窗户”形容眼睛,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眼睛将成为心灵的标识、身份的认证。以虹膜识别在刑侦破案方面的应用为例,据刘耀介绍,比如有人办理护照后出国,整容后再回来,用人脸查不出,但用虹膜可以查出来。还有一些民族习惯遮脸,人脸无法识别,也只能用虹膜识别。
虹膜可应用的领域很广泛,技术的提升对刑侦破案、维护社会安全有重要意义,同时在金融安全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东地区的一些银行,它们是用虹膜识别替代了卡和密码,既没有卡也没有密码,完全靠虹膜识别,在百万级数据量上进行金融ATM机取款、柜台取款。
从全球范围讲,尚无其他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到如此庞大的数据集上,不借助其他卡和密码手段、电话号码手段,来实现便捷支付。只有虹膜识别目前在全球有真实应用。
基础难题已攻克,用户体验待提升
据美国智库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发布的《生物识别的未来The Future of Biometrics》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结构中,指纹识别份额达到58%,人脸识别份额为18%,虹膜识别份额为7%。
由于虹膜识别的优势明显,未来会有更多应用场景。但也有观点认为,虹膜识别存在一些技术挑战。比如,虹膜识别难以将图像获取设备的尺寸小型化;设备造价高,无法大范围推广;镜头可能产生图像畸变而使可靠性降低等。
对于这些难题,目前关于虹膜成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距离达到虹膜成像好用这一标准还有差距,现在做的工作就是进一步让它的用户体验更加良好;其次,关于虹膜设备造价高的问题,随着产业链、光学镜头、硬件设备的发展,要跟指纹、人脸相比,虹膜只是应用范围小,价格就显得高。当使用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只讲成本,不说售价,那么虹膜和指纹、人脸(的造价)都是同一水平的。关于镜头产生图像畸变,在设计整个虹膜成像光学系统时,把这一套都考虑进去,成像畸变在光学系统设计阶段已经很好地解决。
虹膜尚无大规模全民采集,应用场景受限
中国目前没有大规模进行全民采集虹膜,这是致使虹膜识别应用场景受到限制的重要原因。如果中国拥有13亿人口的虹膜数据库,很多场景将都可使用虹膜识别。虹膜识别应用到消费级领域,需要做好用户体验。
但是在消费领域的应用,还要看具体的应用场景,虹膜识别发展至今,存在两大问题,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相比,人脸识别已应用到身份证中,国家有数据库、公安部也有数据库,可以做大规模比对,虹膜还没有国家层面的数据库,推广使用方面存在限制。
任何一项技术,从研发到走入市场应用,均涉及到设备成本。如果应用到安防类设备上,虹膜识别的成本与指纹、人脸是同一水平,只是市场规模小,可能销售的价格相对高一些,随着销量提升,售价会很快降下来。
针对虹膜识别在消费级市场中移动端的应用,涉及更多的是产业生态环境问题,首先,手机厂商要有意愿将虹膜加进手机,要清楚加了之后到底用于什么功能,如果只是为了解锁,使用指纹、人脸足够,已经可以保证安全性、便捷性。
如果用做支付,要由腾讯、微信、支付宝来牵头做,要和高通、海思、展讯等这样的芯片厂商合作,从底层保障支付安全性,因此这需要一套产业链从上至下各个环节使虹膜识别的应用变成现实。
随着5G、物联网的发展,虹膜识别将有更多用武之地。物联网的发展带动各个物联平台的计算能力也在提高,通讯能力、安全性也在提升,在这种满足基本的各种物理条件保障的前提下,人们通过物联网,希望随时随地,能得到针对自己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