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才战全面打响!华为停止社招,释放抢人大战信号
最近的华为,堪称热搜王。
昨天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一句“可以改用华为手机”,刷新了民族品牌力挺程度。
前天“停止社招”风波,又引发了业内不小的震动。让我们快速复盘下这起“招聘多米诺效应”事件。
午间时分:“停止社招”
24日午间华为董事会常务文件《关于落实公司人才供应策略的决议》(以下称“决议”),宣布“华为公司原则上停止普通社会招聘”,以应届生和内部流动代替内部招聘,不在优秀往届生、关键稀缺人才以及公司专项招聘范围之内的各部门不得发放offer,特殊情况需经轮值董事长审批。
这里面的主要信息有3个:
想跳槽去华为的非应届生基本死心。
专业对口的应届生准备过华为这座独木桥。
拥有18万员工的华为,稀缺哪些人才?
此文一被爆出,加上早两天前传出的阿里、京东招聘收紧消息,使得就业寒冬之下的多米诺恐慌越发强烈。
下午两点:剧情反转
消息火速刷屏后,华为坐不住了。
事情迅速反转。两个小时后,华为推出了新的声明,重点信息从“华为停止社招”变成了“华为否认停止社招”,同时立刻发布了对媒体疑问的回应。
我们注意到今天网络上关于华为停止社会招聘的不实报道。
员工是华为的宝贵财富。过去三十年,正是广大员工的奋斗造就了华为,让我们成长成一家拥有18万员工、服务170多个国家与地区客户的全球化公司。
我们将持续开放,面向全球吸收优秀人才,在公司新愿景下推进业务不断发展。
不仅如此,华为还立刻在“华为招聘”公众号上推送了醒目的“社招”图样的信息,表示“财务&数字化”招聘火热进行中。而华为上一次发布“社招”信息,还是在8月,招的是商城相关的技术、运营人员。
隔了2个月,又是在停止社招文件流出后,推送如此社招信息,难免让人感觉这是为了平息舆论而作出的公关反应,并且财务岗也确实是一个“适合”社招的岗位。
且不论华为此次“停止社招”事件的真假,单就人才招聘一事,对当前国内头部公司而言,发展战略出现调整时,预算结构也随之改变是必然的。人员支出作为最吃重的企业开销之一,节省基础层,集中精力对重点人才进行吸纳和投资,这也是发展使然。
而华为文件中提到的“关键稀缺人才”,则被认为是华为19级以上职级的员工。在华为的定义里,这类员工需要拥有12-15年工作经验,并且是IT、公有云服务、人工智能、视频监控、互联网生态与运营等领域的佼佼者,而非既有的无线通信领域的技术人员。华为要的是顶尖人才,并非15-18级的中层人员。
而这个人才的需求与10月10日华为首次发布的AI战略,提出的全栈布局是极其呼应的。在徐直军的谈话中,他表达了华为对AI的渴望和重视,随之而来的是“AI将降低传统岗位需求,提高对数据库人才的需求”。
对过去深耕通信领域的华为而言,AI战略的发布是他们一次大的转型,转型中兵将策略随之调整也是势在必行的。这一条准则同样适用于在今年做了组织架构调整,准备在AI发力的腾讯,以及有了达摩院还推出平头哥的阿里,当然少不了吸纳了很多高校人才资源建了智能研究院的京东。AI是他们共同的发力方向,抢人才则是不约而同的目标。
拿下AI,最终靠的还是人
在早期的互联网红利期,互联网行业一直是招人大户,但是随着这波用人需求逐渐达到饱和以及新的技术转折点的到来,互联网时代的人口流量红利正在衰减。
此消彼长背后,也预示着一个新的用人红利期正在到来,被AI浪潮裹挟的互联网以及科技巨头们,对AI相关的技术人才可以说是相当“饥渴”。
这几年里,阿里巴巴成立了达摩院,大力发展云计算和城市大脑ET;百度则从2013年开始陆续成立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以及事业部;腾讯也成立了企业级AI实验室AI Lab,在9月底的组织架构调整中,它们特地强调了发力AI,加大对AI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和量子实验室的投入。
即便是在第二梯队的京东、美团、小米等,在一直加大在AI上的投入,以京东为例,今年4月,京东在南京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
涌入的巨头们越多,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去年,LinkedIn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过去三年间,通过领英平台发布的AI职位数量从2014年的5万飙升至2016年的44万,增长近8倍。截止到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AI从业者达到190万,其中美国占据了几乎一半,而国内的相关人才才超过5万人。
最近,腾讯研究院提出当前全球只有30万名“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从业者”,但“市场需求”达数百万。
从全球范围来看,国内的AI人才优势并不占优,在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中,提到了当前国内企业人才投入量较少,高强度人才投入的企业集中在美国。
供不应求的行业现状以及全球人才竞争的差距下,各大公司必然会在社招以及校招上多作文章。日前,网上流传出一份AI相关职位的校招薪资表,像谷歌、微软、腾讯、百度以及AI行业的独角兽企业纷纷给校招生开出的年薪超30万元以上的年薪,同时提供当地户口以及安房计划等,而这些岗位无一例外对学历的以及技术要求非常之高。
社招方面,从腾讯社招官网的页面可以看出,其热招职位第一位就是算法工程师,工作职责是实现AI算法的规模工程化,将算法的原型落地。
而百度的社招页面几个最突出的热词是:智能驾驶、AI技术平台体系、技术体系、智能生活、新兴业务……
就在10月10日,百度联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布了国内AI深度学习工程师能力评估标准,这也是企业和官方推出的第一个AI人才标准。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窗口期里,对于这些想要占据技术制高点的巨头们来说,人才一定是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AI人才战已经全面打响
按照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35岁左右的青年人是最有创新激情和创新能力的群体。因为和应届毕业生相比,他们在专业技能、工作激情和效率方面,都将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培养教育及试错成本。显然,不论是华为,还是腾讯、阿里、百度,在全面AI战略转型的需求下,每一个AI人才都更像是稀缺的“个人英雄”,其渴望程度也必将越来越急迫。停止社招,对企业整体业务发展毫无利处。
而除企业层面外,从2011年开始,为保证我国在今后10-20年内科技产业发展有足够的人才支撑,国家正式启动了“青年****”,主要面向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40周岁的年轻学者。
截至目前,青年****已共计引进了394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分别去到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各个领域创造价值。
不到4000的数字,对于如饥似渴的中国人工智能界,太少了。
当然,仅靠“引进”远远不够,不足以解决日趋严峻的就业和人才缺口问题。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仅2018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达到了820万人,而他们都是未来。这也是为什么华为等企业在近年加大应届毕业生招聘比例的主要原因。
但实际问题是,任AI技术再尖端、再领先,最终也要走向落地。而往往应届大学生虽胜于理论,却最终败于实践。因此,加强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也就是“产学研”相结合也成为当前全行业呼吁的事情。
而在国内,“北有清华、南有南大”更成为AI领域的领先者。
以“清华姚班”为例,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姚班更注重实践和挑战。也正是这样的教学模式,相继培养了诸如楼教主、印奇、张胜誉、邹昊、马腾宇等一批已在业内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AI人才需求愈加迫切的情况下,从去年开始,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在内,国内余10余所高校纷纷设立了人工智能独立学院。其最终目的,就如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计算机系主任周志华所说,“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尽早接触产业真实的问题,甚至能拿到真实数据、真实企业案例来做课程研究。”
毋庸置疑,在国内AI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的当下,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企业、高校层面,AI人才战已全面打响。毕竟,拿下AI,最终靠的还是人。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