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跳槽的故事填不上人才缺口 百度这次为AI人才培养做出了表率
很多人习惯将人工智能比作行驶中的汽车,数据是燃料,人才是引擎,算力是底盘,任何一个环节存在缺口,这辆车注定是跑不快的。
算力和数据虽然也是问题的关键,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玩家中,大多数巨头在数据和算力上都还算粮草充足,即便是创业系公司,也可以通过花钱来解决。人才反而成了最大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算法的水平,左右了发展方向。
正因为人才的紧缺,在人工智能领域,往往不乏滥竽充数之辈。也有不少在线学习平台上线了零基础入门的课程,似乎只需要花几十个小时听完课,就可以为自己的简历贴上“人工智能”的标签。也恰恰是缺少了人才标准,人工智能的乱象和其关注度一样热闹了起来。
好在有人观察到了乱象并做出了行动——10月10日,深度学习工程师认证发布会暨人工智能人才发展论坛在京召开。深度学习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百度公司联合发布了中国AI领域第一个深度学习工程师认证考试方案——《深度学习工程师能力评估标准》,也是第一个体系化的深度学习人才培养方案。
AI人才荒
Element AI公布过这样一份调查数据:全球约有22000名接受了博士教育的AI领域研究者,其中不到1万人具备创建机器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但只有3000人正在找工作。
而从各大公司招聘的岗位来看,除了深度学习、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或机器人等技术术语,Python、Theano等编程语言也是必备技能。即使没有博士学位的限制,全球符合条件的人才也仅有9万人左右。
与之对应的却是百万级的人才需求,巨大的供需差导致的一个现象就是:突如其来的AI人才荒和水涨船高的薪酬体系。比如说高级算法工程师动辄百万级年薪;BAT等互联网巨头不惜代价挖人;人工智能相关的投资者也学会了“看人下菜碟”,创始人的资历几乎决定了公司的价值……
同时人工智能相关的人才也是阶梯型的,最顶层的是算法科学家,有能力做框架和前沿性研究,数量上自然凤毛麟角;第二层是工程师型人才,或许没有能力独创框架,却可以在流行的框架上做适配、改进,进而为项目做定制化调整;最底层的就是AI入门级人才,大多是在人工智能爆发后转型的“门外汉”,利用公开课或者培训学会一些皮毛知识。
AI的人才困境已经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信号,不同公司的AI水平良莠不齐,诸如百度等前沿研究者牢牢占据第一梯队,大多数人工智能公司对AI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同时也在影响AI大牛们的择业观,大牛们选择和同样出色的人才协作,留给创业公司乃至传统企业的人才困境越发严重。
人工智能连同量子技术、虚拟现实等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当前面临的人才荒无疑是最大的短板,毕竟人工智能的使命不是少数几家巨头的“一枝争春”,而是整个行业的“百花齐放”,像前三次工业革命一样对社会进行颠覆性改造。
如何构建合理的AI人才成长体系,如何让相关人才培养标准化,业已成为人工智能行业最为强烈的呼声。
标准落地
规范化早已成为一种社会规则,IT行业尤为如此,一些企业标准俨然成为行业发展风向标。如同在PC时代,培养系统网络管理和应用开发人才的“微软认证”,在网络工程领域权威的“思科认证”等等。同样,人工智能的飞奔自然离不开标准的确立。
百度又一次成为国内的先行者,率先落地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布的《深度学习工程师能力评估标准》,计划对深度学习工程师进行权威测试和考核,以填补国内人工智能产业中相关人才缺少标准的空白。
比起AI人才招聘中的“阶梯型”分类,标准中对“深度学习工程师”的能力认证要更为详细,依次是深度学习工程师高级、中级、初级,分别对应的是应用经验、实操能力和理论知识。评估要素包括专业知识、工程能力、业务理解与实践,涵盖编程、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代码规范能力、 算法模型实现等等。
百度也顺势成为第一家落地《深度学习工程师能力评估标准》,进行人才培训和认证体系的企业。亦或者说,标准的诞生与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不无关系。
早在2012年的时候,百度就开始对深度学习进行布局,2013年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于2016年推出了国内唯一的深度学习开源平台PaddlePaddle,如今的PaddlePaddle,包括完整的核心框架,以及AI Studio、AutoDL、EasyDL等可以让开发者平等便捷获取顶尖AI能力的组件。
其实纵观全球AI领域,深度学习开源框架并不少,尤其是谷歌、亚马逊、微软等巨头,他们依靠深度学习开源平台+人工智能芯片”的模式牢牢握住了话语权。在经历了中兴事件之后,中国企业开始意识到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安全和稳定发展的重要性,而百度的PaddlePaddle则完成了从芯片到文档、从框架到应用工具的全面自主化,是名符其实的“中国标准”。
可以看到,百度想要的并非是为AI人才出一份试卷,而是一套完整的,适合中国开发者的培养方案,不盲目给AI人才设门槛,反而是给开发者架一座桥,如此才是解决AI人才荒的正确方式。
黄埔军校
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观点:百度已经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黄埔军校。
百度是国内最早向人工智能转型的互联网巨头,知名科技媒体TOPBOTS在2017年评选出的“20位驱动中国人工智能改革的科技领导者”名单中,王海峰、景鲲、徐伟等百度系占了10个名额,足以印证其行业地位。
当然也有另一个角度,后续发力人工智能的公司中,大多养成了从百度挖人的“习惯”,此外在人工智能相关的创业者中,有百度背景或被百度投资的也占了大半。
不过百度正在重新定义AI的“黄埔军校”。倘若各AI企业一直持续不计成本挖人的局面,各家开出的筹码越来越高,无疑将逐渐演化成一场恶性竞争,对于国内人工智能的研究将并无益处。人才终归是人工智能的引擎,相比于AI大牛频繁跳槽的八卦故事,值得关注的是如何持续性培养出更多的AI人才。
率先落地人才认证标准是百度给出的答案,PaddlePaddle是百度为深度学习人才搭建的桥梁,通过它,开发者可以迅速取得实践经验,直接为企业服务。
从技术细节上来看,PaddlePaddle集成了所有主流算法、支持海量数据训练、CPU/GPU单机和分布式并行运算,具有易用、高效、灵活和可伸缩等特点。且与谷歌、Facebook不同的是,PaddlePaddle在中文自然语言处理、中国人脸、中文语音处理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中国开发者。
而在应用层面上,PaddlePaddle致力于打造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生态,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高校和开发者的需要,让深度学习为各行各业赋能。从智慧城市、智慧零售到智慧农林等领域PaddlePaddle的落地案例更不胜枚举——招聘网站简历智能筛选、楼宇机电系统智能调控、生鲜进货量智能预测、智慧农林AI识虫……这些都是基于PaddlePaddle进行的应用。
回到“黄埔军校”的说法上,绝非是因为汇聚了太多AI人才而得名,相反是完整的人才架构,既有顶尖的科学家,也有专业的工程师,以及完善的人才培养和福利。由此百度才有了牵头制定人才标准的机会,打造AI“教材”的能力。
或许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人工智能的竞争就像是一场汽车竞速赛,其他选手仍在思考该如何提高发动机马力,百度这辆车已经远远跑在了最前面,并在沿途建设起“加油站”,让其他选手的发动机也能够保持动力输出。
中美之间人工智能的竞争可能体现在很多方面,可能是产品的较量,也可能是论文数量上的PK。但只有确定的人才标准,并建立起成熟的认证和培养体系,让AI成为一种通用技术,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才真正具备比肩世界的机会。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