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将打造中国技术的“胜利者效应”
文|余凯文
编辑排版|常琳
来源|智能相对论
8月底,2019年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山城重庆闭幕。与往年一样,今年的智博会依旧汇集了多领域最新的技术和各大前沿公司的加盟。在今年智博会上,智能制造、智能技术与产品、智能化应用、智慧生活等六个展区,充分展示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云计算、5G、区块链等为核心的前沿技术与产品。
智能化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中国技术在智能化领域正逐渐走向领先,将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握在自己手中,。无论对于当下国家或是企业无疑都是重中之重。
在众多前沿技术当中,“计算机视觉”绝对有资格成为中国技术的代表。
“胜利者效应”让强者恒强
自去年以来,美国自顾自的对中国发起一场贸易战,所涉及范围远不止贸易层面这么简单,可以看到,美国出手大都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其目的是想拿捏住中国科技企业的命门,以此来威胁中国就范。
虽然无惧,但肯定还是会对影响到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进程。
例如,受影响较大的中兴通讯,中兴方面曾表示,美国的禁令将使得中兴“临时性休克”,虽然禁令只持续了三个月,但依旧使得中兴在2018年巨亏70亿。
还有一个更为熟知的案例,就是华为。今年美国政府继中兴之后又瞄向华为,在芯片、系统、网络甚至SD卡等领域进行全面封锁,也对华为造成了一定影响。
而此时,国内企业除了愤怒以外,似乎也是一筹莫展,只因为这些领域的技术优势都在美国,能够成为他们政治博弈的工具。
至此,国人其实都已明白,一天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就只有被牵着走的命。虽然在制造业的核心领域,中国确实受制于人,但可喜的是,中国已经将“未来的技术”抓在了自己的手中,那就是“人工智能”。
近年来,国内在人工智能的人才投入和科技产出均为全球第一,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第二的国家,而在众多人工智能领域之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计算机视觉”。
“计算机视觉”在国内基本已经覆盖农林牧渔、生产制造、城市交通、安防、出行、零售,几乎所有的人类生活生产领域。
通过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运用,例如人脸识别,中国已绝对处于领先地位,将其用在了警察工作、支付识别、机场安检,甚至在北京天坛公园分发厕纸、防止厕纸被盗,以及其他许多场景。
在计算机视觉等领先技术推动下,中国技术将会进入“胜利者效应”周期,所谓“胜利者效应”是由浙江大学胡海岚团队提出,大意是指,一旦你胜利过一次,那么会让之后的胜利更加容易。
回到目前中国技术领域,中国为不受国外技术遏制,急需自己的“胜利者效应”,而目前已经处于国际领先的“计算机视觉”已经成为构建中国自己的“胜利者效应”的一个重要支点。
当然在这背后,也少不了中国大批优质企业的付出,例如深耕“计算机视觉”的云从、旷视、商汤、海云数据等等。
以海云数据这家公司为例,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注人工智能与可视分析技术的研发与服务型公司,其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图易”独立拥有全部知识产权,已成功申请30项全球专利,133项知识著作权。
显然,中国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并掌握话语权。
“三大场景”让计算机视觉逐步落地
“计算机视觉”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有三大应用场景是最被看中的:分别是“人脸识别”、“可视分析”及“智能驾驶”。
1、“人脸识别”能做的远远不止支付
说到“人脸识别”,其实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用户认知,但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还是手机解锁或移动支付,但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远不止如此。
例如,2018年“歌神”张学友又多了一个新的外号“逃犯克星”,大量在逃人员在其演唱会上被抓获,原因正是“人脸识别”。通过安检门的摄像头,警方可以逐一捕捉到进入演唱会人员的人脸图像。之后通过和后端数据库进行人脸识别比对,当逃犯入场之后就已无处可逃。
之外,海云数据在人脸识别的基础上,更是开发出了“唇语识别”系统,仅通过嘴型便能分析出说的什么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中国就有2000多万聋哑人群体,因为无法交流,可以说他们与外界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唇语识别”技术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唇语识别”作为海云数据核心技术之一,不但开创了中文唇语识别模型的先河,并通过与包括指挥中心平台在内的多种系统的嵌入,实现了日常警令的唇语识别解析。在去年举办的“海云数据图易7 AI能力服务平台发布会”上,海云技术研发团队在现场模拟演示了唇语识别技术如何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在现场结合报警,现场周边警力资源查询,案发地附件监控调看等业务场景的唇语智能解析,各项演示实现了100%的识别正确率。适用领域除医疗健康外,在城市安防、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都已开展试点应用。
2、“可视分析”助力企业数字化
“计算机视觉”另一个重头应用便在于“可视分析”。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成为了关键问题。
当下正在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想要继续存活可以说“数字化”是唯一途径,而“可视分析”在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不可多得的作用。
“可视分析”是一种全新数据认知能力和数据分析方式,其原则是将关联分析、空间分析和多维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通过计算机视觉转换成能在具体应用场景应用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可以说是认知大数据与大数据价值实现的最后一公里。
以广州白云机场为例,为维持超4000万的设计吞吐量,引入可视化的决策指挥系统是必然选择。海云数据的“智航顺”是一款针对智慧机场建设,集智慧管理、智慧运行、智慧服务和智慧安全于一体的民航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双方在合作上一拍即合。
目前,“智航顺”已在广州白云机场建成AOC指挥调度平台,填补了国内机场可视指挥智能决策领域的空白。在建成之后,辅助白云机场实现飞行支援准备时间减少33%;航班延误率大幅降低;提升机场资源利用率28%。
3、“智能驾驶”将由“计算机视觉”决定
在“计算机视觉”技术中,还有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就是“智能驾驶”,甚至可以说:智能汽车何时能上路,完全取决于“计算机视觉”的发展程度。
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技术非常大的应用投放方向,但想要完全实现自动驾驶/无人驾驶,距离技术成熟还有一段路要走。
不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汽车的驾驶辅助的功能及应用越来越多,这些应用多半是基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来实现。
计算机视觉的商业化进程还有哪些坎?
虽然目前计算机视觉在政务、工业或消费端都有呈现,但在实际商业化落地过程中依然还面临一些阻碍。
1、商业化全面落地之前,TO G还是TO C?
就现阶段而言,计算机视觉商业化大都是由G端买单,但随着工业互联网和5G时代的到来,如何走好消费场景的商业化将决定计算机视觉的“落地面积”。
例如在新零售、物流、服务机器人等方面,并且现阶段已经有相当业务场景已经实现落地,然而C端市场还没有被完全打开,一方面是技术上还有欠缺;另一方面是C端市场还没有形成为技术买单的广泛意识,还需要时间进行培育。
而像海云数据这样的公司,目前合作机构大多以政府机构为主,例如广州白云机场、海南“海洋与渔业大数据公共平台”、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台”等,显然机构客户具备为优质实用的高尖技术买单的条件。
但总的来说这些问题不妨碍“计算机视觉”技术未来在更广大市场上大放异彩,大批企业都对于中国市场有着充足的信心。
2、硬件与硬件的适配真的成熟了吗?
“计算机视觉”是由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组成,里面涵盖了多种硬件,而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在信息化建设这一块往往正是由于硬件间的适配问题,产生了所谓的“信息孤岛”,所以如何避免这一情况将是行业发展重点问题。
之前,行业中已经出现相关解决方案,或是通过硬件产品做数据接入,或是在平台层面搞大数据融合,却少有一站式的完美解决方案。
海云数据的核心产品“图易”则正是将有价值的软件、硬件、数据、算法变为资源,彻底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及“数据堆积”问题,帮助用户业务的效率提升和实现数据决策价值变现。
在解决硬件适配问题之外,图易还将赋予用户个性化的AI应用能力,通过用户自己的个性化定制,将各种能力提供给用户。
3、品质工程还是面子工程?
当计算机视觉持续渗透到各个场景之时,如何保证设备的有效使用也将成为实际落地之后的问题,避免出现有而不会、会而不用、用而不精等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的关键还在于“用户体验”,体验是决定高频次使用的重要因素。
如何获得用户认可,一方面肯定需要过硬的产品质量,之外则是是否有真正触及用户实际作业痛点。
不让努力变成“面子工程”,要做的就是抓住用户的心。
总结
如果说,计算机视觉已经成为现阶段应用与变现速度最快、最受关注的人工智能技术,应该不会有反对的声音,毕竟其落地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且越来越多。计算机视觉已经达到爆发的临界点,即将带动全球新一轮的市场热潮。
【完】
智能相对论:AI新媒体,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多物理场仿真助跑新能源汽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