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我国预计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

近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我国计划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并开始运营,空间站近期规模为66吨,可载3人。届时中国将成为独立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的国家。中国空间站规模适度,具有较强扩展能力,能较好满足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的需求。

中国空间站的建成和运营将有力支撑航天强国建设目标,有力推动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大幅提高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能力,为中国和世界的科学家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太空实验室。空间站未来将成为我国开展空间科学研究的主要平台,其在科学技术方面有三个目标:一是掌握大型空间设施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空间站水平,并能利用当代的技术成果,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超越。二是掌握航天员经常在轨飞行的生活和健康保障技术。三是建设国家太空实验室,为科学家提供高水平科学研究平台,在预期内能达到在科学方面若干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目标。

已经离轨并圆满完成任务的天宫二号在基础物理前沿方面,在轨运行并开展科学实验的空间冷原子钟,成功验证了在空间环境下高性能冷原子钟的运行机制,实现了超高精度,3000万年误差小于1秒,为空间超高精度时间频率基准的重大需求以及未来空间基础物理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是国际空间冷原子量子传感器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天宫二号伽玛暴偏振探测仪(POLAR)是国际首台宽视场、高效率的专用宇宙伽马射线暴偏振探测仪器,开辟了伽玛暴偏振探测新窗口,成功探测到55个宇宙伽玛暴事例。

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天宫二号高等植物培养实验完成了中国首次空间从种子到种子的高等植物全周期培养实验,验证了利用光周期反应原理调控植物生长的设想,发现了植物的生物节律在微重力条件下受到抑制,植物开花基因在微重力条件下的表达与运转规律,以及微重力促进叶脉网络发育等结果。

在地球科学观测与应用方面,天宫二号安排了三维微波成像高度计、多角度宽波段成像光谱仪、多波段紫外临边光谱成像仪等先进遥感载荷。迄今,空间应用系统分发了地球观测载荷等数据产品70余TB,支撑了70余项对地观测项目的研究。

在新技术方面,天宫二号上还开展了伴随卫星的实验项目,它是继神舟七号以后第二颗在空间飞行器上释放的伴飞卫星,成功开展了伴星释放、驻留和伴随飞行试验,获得了清晰的组合体图像,同时也进行了微小卫星新技术的试验和验证。

当前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正按计划稳步实施,空间站建造完成后,将在轨运营十年以上。空间站将面向前沿科学探索、人类生存和太空活动,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

中国空间站包括核心舱、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问天、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五个模块组成。各飞行器既是独立的飞行器,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