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真的是5G toB的元年吗?
“你们还相信光吗?”
这一句《奥特曼》中的台词,让众多人内心依然保存了一份初心,而在5G产业中,也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你还相信5G吗?”
环顾中国通信市场的发展,不难发现通常是技术驱动产业变革,但即便如此,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并未在第一时间拉动市场的发展——在5G高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用户依然采用4G技术。但值得注意的是,用户不采用5G技术的核心问题并非差于4G,而是大部分用户没有5G的具体需求。
即便是在2014年开始商业化的4G时代,也是在近几年才实现全面爆发,而爆发的原因则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兴起——但在此时,5G已经开始商业化。
中国通信发展史:“分家”起步
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通信的发展是依靠“垄断”起步——国家为了更好的推动通信事业的发展,在1949年11月成立邮电部,其职责是“一统”中国的邮政和电信,而这一“统治”,长达40余年。
1995年,邮电部进行企业法人登记,从此逐步实行政企分开;
1998年,邮政、电信分营,电信开始专注于电信运营;
1999年,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被剥离出去。后来寻呼和卫星并到三大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
2000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
2000年,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正式挂牌;
2000年,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通”)成立,前身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2001年,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于2001年12月31日以发起方式设立;
2001年,中国电信被再次重组,进行了南北分拆。产生了北网通,南电信;
2002年5月,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重新正式挂牌成立;
2002年5月,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中国网通”)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2008年5月,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保持相对独立运营。
2008年5月,中国电信1100亿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
2009年1月,原中国网通和原中国联通的基础上合并组建成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
简单来说,按目前中国通信业务类型,通信运营商可以分为两块:基于有线传输的中电信、中网通,和基于无线传输的中移动、中联通和中电信。
对于运营商来说,由于其历史原因,导致其方向也不相同:电信及网通借助多年来的优势,已经实现有线网络的覆盖,而移动网络作为相对较新的技术,成为中移动、中联通的主要战场。而2008年中国电信1100亿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也为中国电信提供了移动网络市场的“入场券”。
三大运营商的“战争”
在1980年,为了加快无线网络覆盖,全国开始全面建设1G/2G的基站,由于这两种网络具备射程远,其覆盖面积极广。在这一需求下,基站之间的距离可达数公里。
而国内运营商联通及移动全力建设基于这一需求的基站,从而抢占市场份额。电信虽然具备相关资质,但其并未把重心放置在移动通信领域,而是不断加大对网络通信的运营。
在这一过程中,移动基于庞大的资金投入,建立了完善的通信服务,联通后期为了抢夺市场,不得不进行降费吸引用户。
随着3G时代的到来,联通为了抢夺移动市场,同时采用了国际标准的WCDMA网络,联通3G在短短数年时间,就覆盖了335个大中城市。同时,联通并未对3G网络进行过多限制,从而让联通3G网络的最大下载速率达到2M/s,通常情况下可以实现1M/s左右的速率,远超其他两家运营商。
电信相对2G时代来说有所发力,由于其采用码分多址(CDMA)技术,通话质量相对其他两家稳定,由于口碑的上升,迅速积累一批用户。
而移动的动作则相对较弱——移动在整个3G时代,都没有投入太多的资金进行,主要是移动采用了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TD-SWCDMA 网络,无法达到国际标准(如果进行评价,从其量是2.5G),从而布局极慢,基本等同于无。
但在随后的4G时代,移动开始了新的发展——在电信及联通还在大力推动3G网络商业化的时刻,移动已经率先在一线城市布局4G基站,而联通和电信由于资金等各类问题,建设速度远不如移动。
但4G与1G/2G/3G不同,其信号覆盖范围相对较小,基站需求量急剧上升。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导致浪费,在2014年三大运营和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基站建设全部交由中国铁塔进行建设及维护。
即便是成立了铁塔,联通和电信在4G方面的投入也远远不如移动,移动更是在4G方面聚集了6.9亿的用户量,而联通与电信分别是1.9亿和1.8亿。
而在5G时代,中国国内更是建了全球近70%的5G基站,中移动更是遥遥领先。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三大运营商的运维方式相同、玩法相同,单一的降费并不能有效吸引用户,为此三大运营商针对用户的需求,开始了新的玩法——定制化服务。他们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针对性流量划分,从而希望得到进一步的突破。
从表面看,这一做法快速获取大量用户,但从长期来看,这并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从核心问题来看,当前运营商最为核心的问题并非是业务问题,而是内部建设——决定数据传输速度的并不只有基站,同时还有运营商在城市通信网络建设问题,由于历史建设原因,目前大部分城市依然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信息传输媒介。
只有把内部传输问题解决了,才能更好的推动5G网络的发展。
普通用户思维中的5G传输
现实中5G传输
真正的战场:地下及空中
移动网络传输可以区分为两点:
1、蜂窝传输:
蜂窝传输是通过基站与移动终端的传输,这一层面的传输决定了用户实际体验效果。而在这一过程中,基站建设成为核心的问题:如何在现有基站塔中,继续搭建新的基站?
就目前而言,由于2G、3G并未完全被替代,而4G网络更是目前的主流网络。此外,为了节省建设费用,通常一个基站塔会搭建多家运营商的设备,留给5G基站的位置,已经少的可怜。
5G基站如何顺利搭载在基站塔?
作为中国5G基站的提供商,华为推出5G超级刀片站,通过“全制式合一、全频段合一、有源/无源合一”的创新设计,解决运营商天面空间受限、最佳天面位置被占据等5G部署中面临的问题,缩短部署周期、节省投资,提升5G覆盖范围。
2、有线传输
有线传输是服务器与服务器间的数据传输,这一层面的传输的速度,决定了终端的数据传输速度等诸多问题。
经过数年全国性的光网城市建设,中国已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光纤网络,满足了人们基本的宽带联接诉求。
然而当前智慧城市的业务创新已经从家庭延伸至每个人,每个企业,对于全光基础设施的联接、带宽、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运营商、上下游产业链都需要考虑面向未来智慧城市的新型全光城市底座该如何构建。
据悉,目前智慧城市的各类应用创新映射到联接的业务类型,可以归结为三类品质业务应用——品质专线、品质视频和品质5G。从这三大业务场景的网络承载需求来看,其核心承载诉求可以归结为“三低四高”:毫秒级的超低时延、微秒级超低抖动、超低丢包率,以及高带宽、高可靠、高可用、高智能。
对此,华为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全光城市2.0。
据了解,全光城市2.0是基于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创新需求,匹配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所提出的城市目标网络架构。具体而言,全光城市2.0包括全光接入、全光锚点、全光交换、全光自动驾驶网络四大组成部分。
2021,会是5G ToB的元年吗?
据数据显示,在2020年,5G ToB商用启航,全球超过20个行业已经部署5G示范应用,如:煤矿、工业制造、港口等,全球运营商签署了超过1000个5G行业应用合同。
而在这些数据背后,则是“空”与“地下”全面发展的体现。
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在MWCS 2021媒体分析师预沟通会上表示,推动5G ToB的规模商用与发展,需要构筑好端到端的5G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能力和服务流程。
但值得注意的是,众多用户都知道5G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企业用户来说,费用才是决定一切的基础,如果费用提升,但并没有带来足够的利润,那么这一项技术,则是一项无法落地的技术。
虽然运营商在宣传中说道,5G的价格相比4G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这是基于“平均”值,即以“1G”或“1M”的价格为基数,这对于用户来说并不公平——如果套餐没有使用完毕,那么多余的流量将自动失效,或转为较低的流量计数下月。
LoRa市场战略总监甘泉曾调侃道:“不管5G速度再快,用户回到家依然会选择WiFi。”这一道理也同样适用于企业。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移动终端规模化应用后,庞大的数据量将填充数据传输的每一条信道——如果没有高速率、低延迟、高吞吐的无线传输技术,将导致大量出现延迟等问题。而5G则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这也将成为5G ToB的开始。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2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村田用于AR/VR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1.1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ImSym 开启全流程成像仿真时代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深圳线下】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