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美团、京东、阿里、苏宁……谁先制霸无人配送车市场?

2021-05-05 10:19
物联网智库
关注

物联网智库 整理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导  读

科幻照进了现实,无人车配送即将迎来春天。

近日,一则美团无人配送车被路人“吓停”的视频广泛流传于网络上,引起了网友们热议。视频中,网友偶遇到一辆为“生活奔走”美团无人配送车,出于好奇,网友热情的向无人配送车问好,不料却吓了其一跳,在一声刺耳的摩擦声后,无人配送车紧急驻车,不再向前。

评论区的网友们也充分发挥脑洞,纷纷打趣。有网友问:“饭是不是洒了,回去要不要挨打”;也有网友直言“心疼”:“看把孩子吓的”;还有网友开启腹黑模式:“我要碰上“小团”,要‘say Hi’一中午,让你们的午餐变成晚餐”……

不过,拍摄的画面虽然有趣,但事实上真正“吓停”无人配送车的并非网友的非常规举动。美团研发人员后来证实道,根据当天现场记录回放显示,侧面与之同速平行的汽车虽然被AI系统标注了“有风险”,但真正让其驻足的却是前方出现的一辆逆行的三轮车。

在打趣调侃之外,我们也能感受到美团无人配送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升级,这和美团的大力推进不无关系。4月20日,美团发布公告,寻求以增发股票和出售可转债的方式融资近100亿美元,老股东腾讯认购其中约1135万股。本次美团募集资金将用于科技创新,加大无人车、无人机配送等领域前沿技术的投入,以及一般企业用途。

在外卖、电商物流、快递业、社区团购等行业不断扩张的基础上,配送环节已经成为了各大电商巨头、外卖平台的护城河,除了美团之外,包括京东、阿里巴巴、苏宁、华为、一清创新、新石器、白犀牛、驭势科技等一大批企业已经开始布局无人配送,抢占这一市场先机。

无人配送车市场释放强烈信号

4月19日,美团正式发布了其新一代自研的L4级别自动驾驶无人配送车魔袋20,首批数量共计30余辆。从美团相关人士获悉,魔袋20无人配送车的生产制造流程部分使用了汽车行业标准,基本实现车辆的线控化、数字化和一致性等要求。

魔袋20车型在整体设计上采用了“豪车标配”的鸥翼门设计,货箱总容量达到了540L,可以载货150kg,单程最多可配送10单。

在速度上,魔袋20配送时速最高可达45km/h,但为了保障安全,速度基本控制在20km/h;

在续航能力上,这台纯电配送车配备了美团自研的电池管理系统,续航达120km,可支撑一天的配送任务;

在核心感知能力上,魔袋20配备了3支激光雷达:顶部的主激光雷达为禾赛科技Pandar 64——64线机械激光雷达,最远可探测200米,车前左右两侧分别配备了Velodyne的激光雷达,用于补盲。另外魔袋20还搭载了19颗摄像头、2支毫米波雷达和9支超声波雷达,可以实现5cm~150m范围内的360°无死角探测。

美团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夏华夏表示:“魔袋20是基于美团配送业务场景需求,面向室外全场景推出的低速即时配送的最新解决方案。该车的发布标志着美团无人配送自研产品开始拥有标准化量产能力。未来,美团无人配送将持续与骑手形成协同,让服务运行得更高效,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

接下来,美团将大规模量产魔袋20新车型。预计在未来3年里,美团将在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多地区和城市落地,实现外卖、买菜、闪购等业务场景的无人配送服务。

众所周知,从实验到量产是每一个新产品落地的一道关键门槛。从短期来看,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为无人配送模式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不少平台、电商等纷纷押注,实验性部署相关产品;从长期来看,中国社会正在逐步迈入老龄化的社会,适龄劳动力人口不断下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而与之矛盾的是各类需求的不断增长,通过技术创新和无人化驱动就成了重要解决方式。

美团释放的量产信号以及资本市场的积极响应,似乎预示着一场无人驾驶在配送领域的全面爆发。从技术上来看,无人驾驶技术在配送领域已经成效显著,另一方面从市场布局来看,群雄逐鹿,市场竞争态势将愈加猛烈。

无人配送车市场风雨欲来

美团无人配送项目可以追溯到2016年,当时该项目组名为“W项目组”,主要围绕外卖、跑腿的无人车配送方式开展相关研发工作。自2018年3月至今,美团无人配送车已经在中国多地完成了闭合运营。

疫情期间,美团就开始在顺义落地无人配送服务,这也是美团无人配送车在公开道路上进行的首次服务。截止目前,美团无人车产品已发布了魔袋、小袋、福袋以及eDeliver4U等,配送服务已经覆盖了20多个小区,累计配送3.5万订单,自动驾驶里程近30万公里。

而除了美团之外,京东、阿里巴巴、苏宁等电商平台也开启了无人配送车的小批量生产和试运营。

比如,京东与行深智能、锣卜科技、智行者、高深智图等合作的无人配送车已经进行了实验性部署。去年,京东物流与厦门金龙正式签约,共同打造具备商业化落地条件的低速无人驾驶车辆。京东物流的无人配送车“大白”,在武汉提供配送服务的107天里,跑过了总里程超过6800公里的街道,运送包裹约1.3万件。此外,京东物流的无人配送设备及智能解决方案还在日本中部城市开展无人配送服务,成为日本首批商用的自动驾驶汽车配送服务之一。

阿里巴巴方面,阿里巴巴达摩院自研了集成达摩院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具有类人认知智能,大脑应急反应速度达到人类7倍的“小蛮驴”,其主要应用场景集中在高校、园区、社区内。目前已为全国11个城市的15所高校、30万学生送去无人化的配送服务。2020年双十一期间,浙江大学引进22台小蛮驴,首次大规模、高并发无人配送,送出5万多件包裹。

再来看看苏宁,2018年苏宁发布的卧龙无人配送车就曾刷屏网络。在疫情期间,配备5G技术的苏宁卧龙无人车能自动识别路标并通过红绿灯路口,在100米开外就能够发现障碍,进行过程中还能实现自主规划路线、避开障碍物、返回充电等。

当然,布局无人配送车并非仅是以上几家。根据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未来十年80%的包裹交付将采取自动配送。另据业内一家头部无人物流车厂商预测,“到2025年,无人物流车累计销量将超过50万辆,而整个市场规模也将达到百亿元。”无人配送车市场可谓山雨欲来!

无人配送车前途光明但非坦途

从目前来看,无人配送车市场依旧还处于行业早期发展的阶段,要实现规模化商用并非易事。

从产业方面来看,产业链上下游各方也处在分散的状态,并没有像成熟行业那样形成产业集群。无人配送车上游包括硬件提供商,如轮胎、激光雷达等,也包括了数字化和智能化配件提供商;中游包括无人配送的方案设计商、运营商和生产商;下游则是京东、美团、阿里巴巴等电商、快递、外卖平台,承担各个应用场景的落地。未来,产业还需要头部企业的整合集成,联合上下游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成熟。

从量产能力来看,成本问题依旧是产品落地的关键障碍。据了解,目前美团无人车的硬件成本接近50万元,真正实现量产还需要激光雷达、计算平台等关键零部件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或许未来三五年,无人配送车体和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的总成本将能控制在15万元以内,配送成本才会下降到跟人差不多。

从场景方面来看,自动驾驶配送场景分为干线物流、末端配送(城区内),以及封闭场景配送(机场、港口、学校)。尤其是末端1公里甚至100米,包含着楼道、社区等复杂场景。或许未来会形成无人车/机+人力配合的配送模式。

另外,在政策监管法规方面,确保其完善也是无人配送车进一步量产落地的关键。比如2020年9月,北京顺义区政府创新监管方法,公示美团无人配送测试路线和方案,支持无人配送设备在指定区域指定时间运行,为每一辆无人配送设备明确了安全责任人。

此前,虽然无人车配送已经在媒体和外界抛头露面,但从行业动态来看一直保持着“低调”的态度。疫情期间,由于无人经济的兴起,无人配送车又得以走进大众视野。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行业从0到1的阶段,都会伴随着高潮、低谷,不过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产业链的加速成熟以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无人车配送服务走向现实也不会太远了。

参考资料:

1.《无人配送车已到市场破局点》,猎云网

2.《美团无人配送新车落地运营,毫末智行助力量产制造》,机器之心

3.《美团北京,今日起无人驾驶送外卖》,量子位

4.《介绍一下,这是美团无人配送的新机车》,美团Meituan

5.《刚刚!美团拟募资100亿美元,会送外卖的无人配送车来了》,易简财经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