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运维又一个被送上风口的赛道,中国式的IT运维如何冲出围墙?
数字化升级的当下,IT运维正在成为继SaaS之外又一个被送上风口的赛道。在这个巨大的角斗场中,资本、企业、技术正在塑造行业发展的新逻辑。
作者|斗斗
编辑|皮爷
出品|产业家
图片|摄图网
IT运维再成为风口。
一个明朗的信号是,今年以来,已经多家运维服务企业先后获得创投资本加持,赛道快速升温。
互联网资本和产业资本齐头并进。比如听云、擎创科技、云智慧等企业先后完成C、D、E轮融资,在此过程中,红杉资本、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上海国鑫创投、中信资本、GGV纪源资本、淡马锡旗下ST Telemedia等一众投资机构的身影不更事不断浮现。
根据艾瑞预测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IT服务将突破万亿大关,其中IT运维市场规模将达到2941.2亿元。
市场规模的另一面是增长速度。IT桔子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8月,IT运维赛道融资金额达21.78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0.66亿元人民币,增长了一倍多。
毋庸置疑。数字化升级的当下,IT运维正在成为继SaaS之外又一个被送上风口的赛道。在这个巨大的角斗场中,资本、企业、技术正在塑造行业发展的新逻辑。
但和C端的泡沫不同,它们站在风口上,想要的是共同讲好一个关于中国的新故事。
一、打好IT运维「地基」:架构云化、体系DevOps
1981年,广廷渤出版了自己第一幅油画——《钢水·汗水》。这幅画描绘了传统工业制造中的炼钢环节,工人们在炼钢间歇时的动作、表情都被真实地烙印在这张油画上。从某个角度来看,这正是传统工业制造中的某个环节,工人们承担的是工业制造中的元素生产。
但如今,这种基于人力的传统生产正在被重塑。如果说过去的IT运维是传统的“刀耕火种”时期,那么在2021年的今天这个行业已经进入了全面信息化的阶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IT运维行业变化之前,率先有动作的是底层架构。
过去,以IBM为代表的商用小型机、Oracle为代表的商用数据库、EMC为代表的高端存储设计是企业IT体系高大上的标配,被人们成为“IOE”架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国外商用成熟软、硬件产品确实比同期其他产品带来无以伦比的单机稳定性和高性能。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IOE”架构所提供的基于向上扩展技术的高端商用产品而设计的传统集中式系统架构达到了瓶颈。
首先是由于这种架构的成本较大,毕竟一台小型机的价钱,能换回来一货车的X86服务器。其次是互联网行业多变的业务特征,使技术架构需要及时按需而动,很明显“IOE”式集中式的架构难以实现这种目标。
另外集中式向垂直扩展的技术特点已经开始限制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发展需求。互联网企业业务迅猛发展的特点,使他们需要一种更具弹性、更易于扩展的水平式扩展的云化技术架构。
因此,在互联网架构、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冲击下,企业的IT技术架构也逐渐开始改革。
2008年,阿里发动了提出了“去IOE“运动,阿里首当其冲从IT架构中去掉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代之以自己在开源软件基础上开发的系统。从原来单一的“IOE”架构,逐渐向x86、云化架构以及开源解决方案等多样的技术架构转变。
五年后的2013年,阿里成功实现“去IOE”,这种效应被逐渐延伸到更多行业,官方动作随之而来。
2014年9月,银监会就发布39号文即《关于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加强银行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此后数年逐步掀起了中国传统企业去IOE并向互联网架构学习的大潮。
这种底层变化被迅速辐射到上层的运维端。
在之前的“IOE”运维技术架构中,欧盟制定的ITIL框架刚开始为企业IT服务管理提供了客观、严谨、可量化的最佳实践的标准和规范。基于ITIL提出的这些标准和规范在一段很长的时间为我国许多企业的运维体系建设起来指明方向。
然而,在企业IT技术架构逐步进入互联网架构下,随着企业内部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企业业务强调更敏捷地响应,ITIL的框架俨然已不能满足需求。
这时,DevOps这个词汇走进人们的视野。“其实最开始我们不叫它DevOps,就是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解决运维侧的事情。”广通优云创始人徐育毅告诉产业家。
从大环境来看,2015年,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颠覆性趋势继续在应用经济下发挥作用的同时,DevOps迎来了众多企业的青睐,这一年,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以及电信行业成功的跨出了迈向DevOps的第一步。
DevOps体系更为强调效率,在持续集成、持续的自动化测试、持续部署平台、立体化监控、技术架构优化等多种自动化工具的加持下,企业业务版本发布和运维的过程被大大压缩,效率被大幅提升。
换言之,DevOps通过平衡运营和产研的时间阶段,可以让企业内部流程更“扁平化”作战,进而更快速、迅捷地响应市场需求,实现服务的进一步升纬。
二、“欢迎来到AIOps时代”
但在流程之后,一个新的问题正在出现,即流程优化背后,具体到运维侧到底该如何实施?换言之,企业运维需要一个与DevOps匹配的抓手。
在“IOE”架构时代,运维团队还是以人工维护为主。但在IOE架构时代后期,随着互联网架构开始普及以及企业IT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中IT设备量呈现爆发性的增长,单靠人力开始逐渐管不过来。
尤其而后到了企业开始尝试引入互联网架构,系统的复杂度更是陡然上升、维护目标更是迅速增长,按照传统的手工或者半自动维护来做,就更是走不通。当时,企业为解决这种问题,尝试引入各种运维工具通过自动化的手段解决运维人手和能力不足的问题,IT运营管理(ITOM)也就应运而生。
ITOM通过监控、管理、自动化三大类别的工具对IT基础设施以及软件应用等对象的运营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并提供反馈的服务,为监测对象保持最佳运行状态提供保障。从而将从原有的人工加被动响应,转变为更高效、更为自动化的运维体系。
虽然在某些程度上,ITOM体系将自动化带到运维当中,让IT运维更加高效。但是,ITOM更像是“换汤不换药”,仍然未能打破运维工作对运维者经验的依赖,往往缺乏分析能力,无法对数据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洞察,更加无法将数据进行知识化的本质提升。
例如,各种故障的处理分析过程中,仍然是依靠运维者的经验甚至直觉来分析处理,运维决策中各种拍脑袋的例子仍然层出不穷。
在这一阶段,进行最终决策的依旧是“人”。
2016年,Gartner面向运维提供了一个新概念——“AIOps”,中文释义智能运维。即其是以AI等手段为核心,为运维提供更为智能和数字化的支撑。
也就是说,把运维从“人”的要素抽离出来,更多的放到“数据”一侧。其中包含的场景更加丰富,包括异常告警、告警收敛、故障分析、趋势预测、故障画像等等。
在中国的IT运维赛道上,AIOps正式登上舞台。不过,实际上,在Gartner提出AIOps概念之前,中国的不少企业,如云智慧、广通优云就已经在运用类似的手段服务客户。比如云智慧在2016年春天对未来方向的讨论中,就已然将“智能运维”作为未来“三步走”的未来方向。
再回归到AIOps本身。
实际上对企业而言,实现AIOps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AIOps想要落地首先要实现对数据的统一收集和管理,需要构建统一监控平台来实现IT资源的统一管控。”云智慧总裁刘洪涛告诉「产业家」。
即对更多的企业来说,首先要实现IT基础设施的覆盖,之后才能进行后面一系列的包括DevOps、AIOps等智能运维的实施。
在此之中,金融和政务率先成为智能运维的落地企业。不论是广通优云还是云智慧,在更早期的面向客户的服务过程中,金融客户都是率先跑出来的标杆案例。
这点不难理解,不论是从业务属性还是订单金额,金融和政务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始终都是作为KA级别的存在,相较于其他行业,他们对于安全、数字化的要求更高。
“我们在和建行的合作中,真的是一点一点打磨,从底层到前端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徐育毅告诉我们,“但真正把这几个案例做完,我们团队的整体服务和交付能力也真正成型了。”
与此同时,在AIOps风口的另一侧,自然也少不了巨头们的身影。像阿里、腾讯、百度、头条、美团、滴滴等互联网头部企业也均在搭建自己的AIOps平台,进而实现对自身业务的精细化管理。
如果说底层云化,业务流程DevOps是运维的基础,那么AIOps则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基于技术的又一次革命。
三、寻找「中国式」IT运维
一个固有的认知是,中国的TOB环境和欧美相比截然不同。如果说欧美的市场更像是工厂流水线,大家各司其职,那么中国的TO B市场则更等同于一个“橡皮泥”,它不能被定义,但却需要根据不同人的喜好被捏成不同的形状。
此外,不同的还有大环境。
据中国信通院近日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2020年)》显示,2019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 13.3%、33.0%和46.7%,而以中国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 8.2%、19.5%和 37.8%。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IT运维服务商也面临着更大挑战。
由于中国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较低,大数据收集、汇总等基础能力较低,所以导致企业一旦出现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在中国独特的产业环境内,IT运维服务商承担的不仅仅是运维的职责,还需要通过一套完整的产品帮助客户解决跟运维相关的几乎所有的问题。“一般我们都会和客户制定一个3-5年的规划,之后一步步执行。”刘洪涛告诉我们。
实际上,从中国的运维赛道来看,跑在前面的IT运维服务商都具备全栈服务能力,比如云智慧具备基于AIOps全栈式运维解决方案,广通优云依托运维中台,具备DevOps、AIOps等完整的数字化运维方案。
这种独特的服务模式造就了中国IT运维服务商的强实战能力,即与北美的Servicenow相比,尽管在体量上仍有不小差距,但从产品和服务模式来看已然丝毫不逊色。“中国这一代企业出海会容易很多,因为在中国这种复杂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企业战斗力非常强。”刘洪涛表示。
在不少人看来,如今中国的产业环境相当于十年前的美国,即如Saleforce等企业恰是在2000年左右崛起,之后也更是经历了从中小企业到KANA客户的转变,中国未来十年的路也会如此。
其实不然,就广通优云、云智慧等IT运维企业的成长路径来看,尽管从ITOM、ITSM到DevOps、AIOps的路径别出无二,但在中国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企业更能打,服务交付能力也更强,企业发展速度更加迅速。
有理由相信,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中国TO B企业的目标不仅是Salefoce、Servicenow,再或者是AWS、谷歌,它们正在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不一样的独属于中国企业的产业互联网路径。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