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互联网巨头们的“元宇宙”构想之后,想带我们去哪儿?

2021-11-16 09:58
我的极刻
关注

随着“元宇宙”这一概念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厂商开始加入到元宇宙开发的行列中。

从AR/VR到元宇宙游戏,再到线上虚拟办公,元宇宙似乎存在任何互联网能够触及的领域。但关于元宇宙的争议同样不绝于耳。

在遍览过国内外互联网巨头们的“元宇宙”构想之后,小黑发现,似乎这些企业都只是把元宇宙作为扩大营收的工具。

它们究竟想带我们去什么样的新世界,这个问题还有待时间来证明。

在元宇宙里,我们依旧是个打工仔?

在元宇宙浪潮的开端,我们其实很难看到真正有意义的产品出现。

以字节跳动为例。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它就先后投资了多家与元宇宙沾边的公司。

这些投资看起来很美,但细究这些投资的方向我们就会发现,字节跳动耗费资金做的只有两件事:AR/VR的软硬件及应用场景,还有,游戏。

▲ 字节跳动收购的Pico是一家VR硬件企业

除了字节跳动,其他一些在元宇宙概念爆火初期就参与其中的互联网厂商进入的基本也是这两条赛道。

腾讯到目前为止的“元宇宙”布局包含了虚拟音乐会运营商Wave、VR电影公司Original Force,以及国内VR游戏公司威魔纪元等。

阿里、百度两家则一起“挤在”了VR领域。

▲ 阿里对元宇宙的认知停留在下一代互联网

此外,股价随着元宇宙的热度水涨船高的,还有中青宝、昆仑万维,以及米哈游。

国外的互联网厂商对元宇宙的布局与国内厂商类似。事实上,带动元宇宙浪潮的“元宇宙第一股”,正是一家游戏公司Roblox。

至于“脸都不要了”的Facebook,更是把公司名字改成了“元宇宙”(Meta)。

然而,Facebook的更名并没有引起用户的好评,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各国网友利用自己的智慧编造的各种“Meta”段子。即使是Facebook时期打造的“元宇宙办公室”Horizon Workrooms,也引起了网友们的一致反感。

通过Meta官方放出的Horizon Workrooms视频,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元宇宙”项目,无非是把一个办公室搬到了虚拟空间,用VR的方式重新展现了出来——而这里的每一个设计都围绕着工作。不论是会议室还是个人工位,即便是活动室都是如此。

▲ 唯一的区别是:现实中小黑没有这么大的独立办公室

难怪网友们纷纷吐槽:是我在现实中班没上够吗,现在到了虚拟世界还要打工?

更令小黑不解的是,在这个虚拟办公室中工作,还需要佩戴VR设备。这岂不是让白天已经不堪重负的颈椎雪上加霜吗?

▲ 图片中的人物似乎只有上半身?

虽然整个Horizon项目是一个打造完整虚拟世界的雄心勃勃的计划,但至少从目前已取得的成就来看,这里的元宇宙并不真的让人着迷。

无独有偶,微软的元宇宙计划也是从虚拟办公开始的。在最近举办的Microsoft Ignite 2021上,微软公布了Mesh for Microsoft Teams。通过这个平台,用户可以通过AR/VR技术,在虚拟会议室内进行会议。

▲ 同样是没有下半身的虚拟小人

固然,微软也有一个让Mesh粘合多个元宇宙的宏伟计划,但小黑觉得,这个开端依然不令人满意。

元宇宙有没有未来,还存在不少争议

小黑对微软和Meta的元宇宙计划不满意的原因,本质上是对“元宇宙”概念宣传话术的不认可。至少从现有的元宇宙项目来看,各路厂商的产品和计划与技术早已成熟的AR/VR并无区别,只是在落地场景上进了一步。

与小黑持同一态度的,还有苹果CEO库克。

在iPhone 13发布会结束之后的采访中,库克明确对“元宇宙”的话题做出了回应。他说:

“显然总有不同的说法,我就不炫那些流行语了。我们只将其称之为增强现实( AR ),但我对这些新东西超级兴奋,并相信科技可以给世界带来很多好处。”

那么,作为“元宇宙”这个概念的创造者,尼尔·斯蒂芬森又是如何看待互联网企业定义的元宇宙呢?

▲ 尼尔·斯蒂芬森

斯蒂芬森认为,如今互联网大厂们所宣传的“元宇宙”,与他当时的构想在主要特征上并不相同,互联网大厂们“通常不谈论类似平行时空的内容”。

事实上,斯蒂芬森提出“元宇宙”概念的小说《雪崩》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小说的背景是在科技高度发达却经历了经济崩溃后的未来世界,而身为顶级黑客的主角则生活在彻底的自由主义经济体系社会中,靠送披萨为生。

这种极具赛博朋克风格的背景设定,反倒是对如今泛滥的“元宇宙”概念的无情讽刺。

相比原著者的委婉表态,媒体人士和科幻从业人员就说的更加直白。

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就认为:“人类的未来,要么是走向星际文明,要么就是常年沉迷在VR的虚拟世界中。如果人类在走向太空文明以前就实现了高度逼真的VR世界,这将是一场灾难。”

此番言论不由得让小黑联想起一部经典电影《WALL·E》。

▲ 《WALL·E》中的人们都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

《WALL·E》的背景设定同样是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在影片中,未来人们衣食起居全由机器人照看,因此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直到某天瓦力的到来破坏了他们“寂静”的生活。

除了对“元宇宙”对未来生活的破坏心存疑虑,另一方面,对元宇宙的真实含义,这些与科幻朝夕相处的人,在理解上也和互联网“大佬”们相去甚远。

在《科幻世界》编辑李克勤(不是唱歌的那个李克勤)看来,《雪崩》中的元宇宙是一个人们可以完成超越现实的事的虚拟空间,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先验的、精神的世界”,在小说中,那个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只是那个世界的“投影”罢了。

因此,对他而言,元宇宙的爆火、Facebook的改名,都不过是互联网厂商们的营销手段。

元宇宙只是应用场景,反哺社会才是正道

且不论科幻相关人士如何看待“元宇宙”热,单从互联网企业目前推出的元宇宙产品中就不难发现,它们基本都是AR/VR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的应用场景。不仅这些应用能带来多大的价值还有待商榷,互联网企业们看中它的无非也就是它的商业价值。

正如Epic创始人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所说:

“一家想要在元宇宙崭露头角的汽车制造商是不会做广告的。他们会把自己的车投放到虚拟世界之中,让你可以开着车子在里面到处跑。他们会与不同领域的内容创作者合作,确保他们的汽车拥有足够的曝光,获得应有的关注。”

所以在他们看来,元宇宙不过是一个用来赚取利润的新市场罢了。

正因如此,即便微软、Meta的宏伟构想能够成为现实,也无非是将现实中能做的事情搬到虚拟世界再做一遍、将现实中能赚的钱在虚拟世界里再赚一遍。

▲ 没有人想在虚拟世界看到扎克伯格,或者任何一个老板

或许这个虚拟的空间能够赋予我们飞行甚至造物之类的能力,但在目前的宣传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它有投射到真实世界甚至反哺真实世界的能力。

虽然如此,小黑也并不认为元宇宙是一个毫无价值的新事物。因为技术应用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如何利用它,才是真正需要分清好坏的事情。

如果我们抛开现有的元宇宙项目,转而关注目前阶段元宇宙的本质:互联网+AR/VR就会发现,这些技术的整合可以为我们的世界带来更多改变。

例如,可以让卧床不起的病人通过VR技术领略之前从未去过的地方,或是通过AR技术模拟出已经去逝的亲人让人们有再次相聚的时刻。

这些都是元宇宙真正有价值且已有成熟案例的应用方向。

▲ 一个韩国妈妈借助VR为离世的女儿过生日

归根到底,任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应该是让我们的真实世界更好的辅助工具,而非想要与真实世界“分庭抗礼”的第二空间。

在元宇宙热方兴未艾的当下,如何正确看待元宇宙,并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更有价值的角色,这才是我们要深刻思考的事情。

图源:Pixabay、相关发布会及影片截图、维基百科、百度搜索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