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5年盈利之约 看云从科技的难题待解
拨开迷雾 ,依然在赛跑路上!
作者:徐勇
编辑:李欢
风品:令煜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最近最火话题,属于CHAT-GPT,没有之一。
从辅助决策到内容创造,其将AI推向新阶段。
日前,比尔·盖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CHAT-GPT将改变我们世界,重要性不亚于互联网发明。
热度风暴也搅动着中国股市。1月30日至2月7日,汉王科技连收“7连板”;业务存在交集的云从科技更从1月12日的15.489元一路起飞,相较2月15日的35.59元,累计涨幅约130%。
凶猛涨姿着实撩人,然随着谷歌AI工具“学徒巴德”演示翻车,相应炒作质疑声也引发监管层关注。继汉王科技受到关注函后,2月8日,上交所对云从科技下发监管函。9日其股价跌超9%。
01
亏损加剧 应收账款超3亿
2025年能盈利?
LAOCAI
实际上,早在2月6日,云从科技就公告称,公司未与OpenAI开展合作,ChatGPT的产品和服务未带来业务收入。
如此看,市场或多有错付了。不过深入一度,上述期许或也有急迫性。
1月31日,云从科技发布业绩预告:2022年预计归母净利-7.85亿元到-9.34亿元同比亏额扩大 24.18%至 47.75%;预计归母扣除非净利-8.57亿元到-10.18亿元,同比亏额扩大13.81%至 35.19%。
显然,上市首个年度成绩秀不算讨喜。
对于亏因,云从科技归为三方面因素:
其一,主营业务受阻。2022年受疫情、经济放缓及竞争加剧影响,公司在手订单项目的交付和验收时间均不同程度推迟,新订单业务开展延期,导致上述项目 2022 年收入确认金额不及预期。
其二,研发费高企。2022 年为加强技术壁垒的构建,以 CWOS 操作系统为基座,持续研发投入。2022前三季云从科技研发投入费4.30亿元,已接近同期营收规模。
其三,非经营性损益影响。2022 年非经常性损益预计 0.72亿元到 0.84亿元,主要由于报告期内获得政府补助同比减少。
确实都是客观因素,不过拉长维度看,云从科技亏损已是常态。
2016年,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与AlphaGo的“人机大战”一战惊人。国内人工智能业也迎来投融资春天。深圳市人工智能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行业投融资2737件,投融资总额达3630.17亿元。
位列“AI四小龙”、创立于2015年的云从科技,也挟风带雨渐成行业“最靓仔”。
然创业之路总是遍布荆棘,“AI四小龙”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技术迭代快,研发投入高,及如何盈利等难题。2022年随着资本市场迎来寒冬,行业集体陷入融资困难、业务收缩的窘境。
相比之下,云从科技无疑是幸运的。2020年12月,上交所受理其上市申请,虽期间经历两轮问询,审议甚至一度中止,好在2022年6月终于成功创业板挂牌,扣除发行费用后,共募16.27亿元。然值得注意的是,最终募资金额比原计划少了21.23亿元。
严重缩水,与资本市场低迷有关,也与云从自身尚未盈利有关。
2019至2021年,云从科技营收8.07亿元、7.55亿元及10.76亿元,同比增速66.77%、-6.51%及42.49%。
同期归母净分别为-6.40亿元、-8.13亿元及-6.32亿元。截至2021年末,公司合并口径累计未分配利润更达-22.16亿元。
尤其2021年的亏额下降,一度让外界看到希望。而2022年的预亏加剧又为前景添了灰度。
粗算下来,近四年云从科技亏损额已超27亿元。
除了亏损,收入质量也值考量。
2019年至2021年,云从科技账面的应收账款余额为3.08亿元、5.24亿元、4.20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为38.19%、69.36%和39.07%;同期,对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金1686.84万元、3927.38万元和6715.48万元。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应收账款高企除了现金流压力,还有减值坏账风险。折射产品影响力、市场话语权亟待提升。
截至2022年9月底,云从科技账面的应收账款金额依然达3.2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上市时云从科技给出过盈利承诺,也是AI四小龙里首个提出明确盈利时点的企业。
预计到2025年实现盈利。届时营收将达40亿元,净利将达1.77亿元。按此营收额估算,2022-2025年间其营收复合增长率将达33.60%,净利造血力更要出现破冰质变。
足够雄心勃勃,只是难度几何、胜算几何?
02
高研发费vs毛利率低
业务结构失衡?
LAOCAI
一切还是业务基本面说话。
客观而言,云从科技不算不努力,尤其在研发方面。
2019年至2021年研发费为4.54亿元、5.78亿元、5.34亿元,同比增速206.47%、27.29%、-7.60%,占当期总营收比56.25%、76.59%、49.67%。
同期,管理费3.96亿元、3.54亿元、3.26亿元,同比增速542.01%、-10.49%、-8.02%;销售费分别为2.28亿元、2.74亿元、2.80亿元,同比增速77.13%、19.91%、2.30%。
可见,2020、2021年研发费增速已远超管理及销售费,费用结构持续改善。
2022前三季,研发投入4.30亿元,研发费用率为94.24%。
常言道,不创新无未来,尤其在方兴未艾的AI赛道。上述研发投入,虽让云从科技短期业绩承压,却也是其一道长期竞争护城河。
玩味在于,高企研发投入背后,研发效率效益、研发精准度仍需审视。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康威视、商汤科技和思必驰的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为2243件、2194件和210件,云从科技仅为133件。
2020年,由于芯片设计成果未达预期,且EDA软件和生产流片遭限制,云从科技最终终止了“人工智能SOC芯片研制及结合高准确度人脸识别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项目。
聚焦到业务,2019年至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8.89%、43.21%和36.76%。综合毛利率40.89%、43.46%和37.01%,2022年前三季为35.10%
不仅逐年下滑,在整个AI业也处于落后地位。
横向对比,竞对依图、旷视、商汤的主营业务毛利率都在50%以上。如商汤科技2019-2021年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6.8%、70.6%和69.7%,思必驰为72.17%、69.74%和58.15%,寒武纪为68.19%,65.38%和62.39%。
追其原因,业务结构失衡或是重要考量。云从科技主业包括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两部分。
其中,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业务毛利率极高,营收占比却低。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低,却扛营收大旗,2019年至2021年,后者收入占总营收比74.0%、68.2%和87.28%。
2022年中报显示,云从科技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的营收3.14亿元,占到当期总营收80.36%;人机协同操作业务只有7594.69万元,仅占19.42%。
03
同质化、商业化难题
AI精灵可解?
LAOCAI
除了毛利率低,云从科技还面临业务同质化和商业化难的双重挑战,当然这也非一家之痛,“AI四小龙”乃至整个AI其实也没太多新故事。
据悉,“AI四小龙”深耕的主要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受此影响,四家企业主营业务也多有重合。
IDC数据显示,2022 上半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9.76 亿美元。其中,CR5计算机视觉厂商分别为商汤科技、旷视科技、海康威视、创新奇智和云从科技,五家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42.3%。
诚然,云从科技也曾向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等领域拓展,但上述领域同样也是商汤等对手重点发力领域。此外,还面临海康威视等传统设备厂商的强势挑战。
行业分析师刘俊群认为,从主攻应用场景看,“智慧金融”“智慧商业”“智慧治理”“智慧城市”等是AI企业必争领域,这些市场目前探明的开发价值、商业价值有限,却盘踞着为数众多的大小玩家,赛道拥挤。
以智慧安防为例,虽是人工智能场景落地较成熟的赛道,却有传统巨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环伺,云从科技想包围分羹、难度自知。
对比海康威视,2022年前三季其营收597.22亿元,是云从科技130倍,净利更达净利润88.40亿元。截至2月14日收盘,海康威视市值超3300亿元,是云从科技约13倍。
行业分析师郭兴表示,对超90%的AI企业而言,盈利能力都是一场终极大考。随着行业日益成熟,相比往期的会讲故事,现在企业则需拿出实实在在的商业化落地方案和数据。竞争不再是单纯炫技,而是基于算力、数据、算法、应用场景的综合实力对决。云从科技要想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产品特色破壁、创新技术颠覆、场景孵化都是突破点。
所言不虚,只是上述脱困办法知易行难。
一方面,业务优化、产品孵化需持续研发投资。然随着资本热度下降,本就流动性紧张、持续亏损的从业者处境雪上加霜。另一面,安防等市场需求终究有限,而下一个新市场蛋糕还在探寻中。
2022年5月,云从科技董事长周曦在“2022首届天府元宇宙大会”上,讲述了人工智能如何在元宇宙世界发挥作用,并提出“AI精灵”概念。
周曦表示,“AI精灵”将是一个像人类一样思考和行动的智能体,能在特定领域帮助人类完成复杂工作、任务。
为此,云从科技还设计了一套CWOS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分别从物理世界数字化、知识招人、陪伴执行三方面,推动AI技术成为元宇宙基础技术。
恰逢元宇宙大热,上述发言引发众多目光,让不少投资者看到希望。
不过目前看,云从科技有关“AI精灵”探索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更深一度审视,AI技术有望为构建元宇宙提供帮助,可目前各界对元宇宙的概念、边界仍未达成共识,更鲜有商业化落地。
换句话说,元宇宙与“AI精灵”一样都只是概念大于实质,短期能为企业带来多少实质收入呢?
04
双轮驱动、拨开迷雾
依然在赛跑路上
LAOCAI
一番梳理,怀揣2025年盈利时间表的云从科技,不乏难题待解,可谓负重前行。
靠啥破局呢?
相比之下,进化而来的CHAT-GPT,确定性要更强些。
如上所言,CHAT-GPT价值在革新生产力。不同以往,CHAT-GPT背后展现的AI技术,有望为包括营销、设计、内容在内的创造性工作服务,甚至完成取代。
长远看,CHAT-GPT背后展现的AI技术,有望推动不同领域的生产力提升。这是市场热捧的逻辑所在,也应是AI企业商业化破壁、盈利破题的一个突破口。
欣喜的是,云从科技已有一定先发优势。1月31日,云从科技接受148家机构单位的调研。公司表示从NLP角度看,国内的大模型数据量、参数规模不亚于爆火的Chat-GPT。眼下看,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人类的知识更好接入,把基础大模型本身的威力释放出来。
据介绍,云从科技目前在计算机视觉、语音、NLP上遵从模型,及知识相结合的思路推进理念上,与Open AI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尽管言Chat-GPT业务尚未给云从科技带来收入,但公司在相关方面的数年布局亦形成强大能力。
云从科技表示,2020年开始公司陆续在NLP、OCR、机器视觉、语音等多领域,开展预训练大模型的相关实践。不仅提升各项核心算法的性能效果,也大幅提升算法生产效率。目前,企业已具备通过“平台化的通用模型+带行业knowhow的专用模型”,帮助各行各业智能升级的能力。
长远计,云从科技致力于整合打通视觉、语音、NLP等多领域的大模型。即不仅实现像Chat-GPT范式文本超级智能,还要彻底打通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实现“像人一样思考和工作”的技术目标。
除了Chat-GPT前瞻布局,AIGC多元布局也需一提,其是AI技术与产业落地结合的另一重要场景。聚焦云从科技,主要布局虚拟互动和内容创作两方面。
前者,云从科技正着力打造AI驱动的虚拟数字人,构建自身虚拟数字人方向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从而把握住虚拟直播、虚拟客服、动画游戏等新场景商业机会。
后者,云从科技与第三方展开合作,借助公司在大数据、NLP和知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对海量的演讲视频内容进行提炼和再创作,以低成本和高效率方式满足客户个性定制需求。
简言之,Chat-GPT与AIGC有望成为商业化的双轮驱动。如能牢握这些优势,云从不缺方向,拨开发展迷雾,业绩逆袭也未可知。
只是,如何将上述优势、期许,尽快变成市场胜势、实在的盈利数据,云从科技、周曦依然有一道严肃考题。
大市场更强竞争,大热过后必然大洗牌。最终能分几杯羹、造血能力能否实质改善,两者依然在与时间赛跑、与战略精准度、运营精细化、业务专业性、产品创新特色、市场化敏感性赛跑。
距离2025年盈利之约,还有三年之期。
说长也长、蓄力深耕、锚定坚守;说短也短,提质增效、时不我待。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原文标题 : 从2025年盈利之约 看云从科技的难题待解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2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村田用于AR/VR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