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背靠华为,“扶不起”的拓维信息

2023-07-13 17:18
英财商业
关注

本文作者 | 刘超然

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依旧是不及预期的同比上涨0%。从环比看,CPI已经连续五个月环比下降,6月为环比下降0.2%;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5.4%,环比下降0.8%,同比涨幅已经连续9个月处于负增长区间。

CPI单月0%增长,一方面意味着消费者对一般消费品的需求并不高,另一方面将使得生产者的生产需求疲软,主要还是内生动力不强。经济疲软背后,市场还是将破局的关键寄希望于新能源和科技板块,这也是近期电动车相关板块以及AI炒作的原因。毕竟国产电动车产业不仅可以带动国内经济的投资和消费,还能在人民币贬值情况下带动出口形成内外双循环,这是市场预期的核心逻辑。

AI则继续积累着今年大多数的短期资金,但炒作核心并不在于短期羸弱的业绩预期,无论AI芯片、算法算力还是AI基建,实际上预期都是落地应用后的业绩放量,一旦预期崩塌,回调不可避免。

与鸿博股份(002229.SZ)的业务境遇有些相似。

从教育、游戏转型而来的拓维信息(002261.SZ)背靠华为,站在人工智能风口上,被各路资金追逐。截止7月11日收盘,年初至今拓维信息最高涨幅达到237%,也是今年AI相关概念的一批“黑马”。

阔气转型,惨败收尾

拓维信息在1996年成立,2008年成功上市。

上市初期,业务繁杂,总结来看主营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以及无线增值服务。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对标的是中国软件(600536.SH)和东软(600718.SH)等传统大厂,而且彼时的国内消费者对软件的版权意识并不强烈。一边与大厂竞争,另一边还要提防盗版,竞争壁垒明显不足,上市前后这块业务收入合计也就稳定在7000-8000万左右,巅峰不过1.3亿,后面就开始逐年下滑;

无线增值电信服务在当年一直都是拓维信息的核心业务,2012年巅峰时期可以达到2.7亿的收入。彼时的拓维信息背靠的是中国移动,然后通过移动通信运营商向终端提供短信、彩铃、WAP和手机动漫等服务。不过适逢移动互联网爆发前期,这块业务在2012年的年报中也表示备受打击。

营收看似增长,拓维信息尚且还能维持15%左右的营收增速,但困难就在于增收不增利,201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扩大至45.2%,2013年业勉强增长9%,于是拓维信息就开始了漫长的转型之路。

适逢2014年移动互联网风口爆发,公司率先重金“杀入了”教育和游戏行业,2014-2016年拓维信息通过数次定增及自筹资金,收购了7家教育公司和一家游戏公司,关键都是高溢价收购。

2014年9月先分别以1530万和4589万收购了贵州前途45%和北京九龙晖30%的股权,前者溢价3倍,后者折价,好在并未对公司形成商誉;如果说前面是小试牛刀,后面才是大手笔,2015-2016年拓维分别以8.1亿、10.6亿和7.23亿对价合并上海火溶、海云天科技及山东长征三家公司,上海火溶90%股权的交易对价甚至溢价达到30倍以上,给公司带来了8.26亿的商誉!

统计下来,这两年收购拓维信息合计花费27.61亿,而跟着走高的还有商誉,上面这几笔重要交易已经给公司带来22亿以上的商誉,2016年公司商誉占比总资产达到惊人的52.65%。转行后,公司教育和游戏占总收入比达到70%,而且那两年的业绩也确实有了起色,2015年归母净利润增长272%,2016年营收增速达到了33.8%,但是并未持续太久。

2017年是拓维信息的转折点。先是受教育政策及游戏产品上线推迟等宏观政策影响,营收增速大幅降低,但是成本却依旧增长,而且当年商誉已经出现减值征兆,2017年公司资产减值(无形+商誉)达到0.94亿,原本也就2亿多的归母净利润,递减后也就仅剩下7200万的利润。不过好在当年公司赶上了华为概念,成为华为云首批4家同舟共济合作伙伴,并围绕鲲鹏/晟腾、开源鸿蒙业务成立多家控股子公司,给公司带来了新的业绩预期。

不过公司前期巨量的商誉+无形资产还是暴雷了。

先是2018年一次性计提了14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后面2022年,“教育双减”拓维信息再次计提了8.96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两次合计近23亿。海云天、火溶信息、长征教育利润承诺未完成而且承诺期后的业绩变脸,这三家减值就超20亿,到此,拓维信息算是把前期收购的全都赔光了。

目前公司一季度公告资产负债端还剩下无形资产+商誉合计2.44亿,相对占比降低不少。乐观来看,“瘦身”后的拓维信息也相对安全了,就看新业务能否带公司走出泥潭。

背靠华为,也未必稳了

今年拓维信息被市场游资热钱追逐的核心逻辑在于软件云服务,公司是华为目前唯一“鲲鹏/昇腾AI+开源鸿蒙”软硬一体战略伙伴。时间回到2017年12月,拓维信息公告与华为签订合作协议,达成“同舟共济合作伙伴关系”,拟基于华为云进行“软件+硬件”的深入合作。根据拓维信息公告来看,核心是基于华为的底层系统和芯片,构建教育、交通、智慧城市等多场景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简言之就是用华为的芯片和系统,“加工”成服务器、PC主板及软件云服务系统等,然后搭建一个软硬件结合的模型再服务于华为生态。

2018年,华为还仅仅是拓维信息的第二大客户,拓维信息供货给华为软件。2019年起,华为连续四年都是拓维信息的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金额也从2019年的6579万飙涨至2022年的10.91亿,采购金额占比暴增至70.67%。

公司主要从上游华为手中采购核心CPU、GPU等芯片,用于开展服务器、PC主板及软件云服务业务。有一点奇怪的是供货给华为的从2019年的4378万仅增长至2022年的5.83亿,下游销售给华为带来的营收占比仅有26.1%。而拓维信息绑定华为后,70%的芯片原材料供应有了保障,但形成产品后销售给华为也仅有不足3成,剩下还有7成多需要自己拓展市场,找下游客户,也难怪拓维信息每年也还有个1.5-2亿的销售费用。

不过,无论如何华为给拓维信息带来的业务增量还是相当可观的。随着华为鲲鹏产业的建成落地,拓维信息软件云服务收入从2017年的1.73亿增至2021年的12.8亿,4年翻了7.4倍,复合年化增速在65%,软件云服务的收入占比也从15。49%增至57.51%。在教育业务被剥离、手游业务下滑后,软件云服务已经接力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

背靠华为并不代表“一劳永逸”,而且拓维信息好像就是没那么争气。2022年软件云服务业务就出现了不增反降的情况,从12.8亿下降至12.67亿。从最近回复函中可知,主营业务下降的核心原因是公司部分子公司的业务能力未能达到华为云的要求,长征教育云一代资格被迫降级,缩减运营覆盖省份,且返点政策收紧,最终导致软件云服务的收入下滑。

科技板块离不开研发。然而拓维信息的研发投入也不太理想,2021-2022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占收入比均不足9%,相比软件服务龙头中国软件的18.75%相差一倍之多。不仅如此,公司在建项目也是相当缓慢。2021年9月公司通过定增募集了9亿多,除了三成用于补流,六成均用于建设相关软件云服务项目。

从2021年年报来看,这6.3亿投建计划都会在2023年二季度初完成,有意思的是截止2021年年底,公司募集的9.06亿使用了3.28亿(36.2%),其中补流就用了100.19%即2.7亿,第四季度三个月时间用于项目的资金仅有5000多万,或许是募集资金未到账也说不定吧。

但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2022年年报“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披露,拓维信息行业智慧云解决方案研发项目仅完成了22.95%,基石研究院建设项目仅完成了1.7%,销售及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也仅完成28.73%,三个计划投资6.3亿的项目,一年时间投资不足1亿元??那5.3亿哪去了??而且从近期的公告以及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未有前期募投完工的消息,也因此可以预见的是这几个募投的项目大概率是无法按期完工,带来的风险就是半年、全年业绩是否能达到市场预期。不仅如此,从2023年一季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1.75亿来看,减去5.3亿计划投建,再减去7.35亿短期付息债,公司的资金状况也不容乐观。

不过市场似乎还是很看好拓维信息,毕竟在与华为的合作中,公司在2021年开辟了全新的硬件业务曲线就是国产自主品牌(兆翰)服务器及PC,2021年该块收入已经达到7.1亿元,2022年增长13.4%至8.05亿元,这块业绩预期确实很强。而且相比于浪潮信息的服务器芯片要依赖进口,拓维信息的服务器核心材料(来自华为的昇腾芯片)倒是可以做到自主可控,这块业务的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不过如果新业务和原业务此消彼长,那拓维信息目前还是片炒作,一旦业绩不及预期,难免被市场看空。

       原文标题 : 背靠华为,“扶不起”的拓维信息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