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吓人一跳的独角兽……

2023-08-29 15:09
柴狗夫斯基
关注

在神话传说中,有一种生物似乎比「龙」更尊贵,甚至有更加广泛的认知,即独角兽。

明显的辨识度与世界范围内广泛的认知,早在十年前,美国的一位投资人将这一独特的生物形象应用在了投资界。

即独角兽从2013年起,便代表了那些在朝阳行业,有着无限市场潜力,拥有独有核心技术或颠覆性商业模式的、成立不超过十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

这一概念出现后,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的引用,每年,甚至每个月都会出来那么几个大大大小小的独角兽榜单,而入选这些榜单的企业,就像戴上了令人瞩目的皇冠,走到哪都容易被人高看几眼。

这样的强大能力,很快渗透到了国内创投市场,独角兽三个字,不仅成为媒体和企业PR稿的标题高频词,更是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创富「独角兽榜单」,至于最早的那些个标准,或许也没几个人注意了。

当然,在前几年,国内创投市场确实出现了很多的独角兽,它们普遍聚焦前沿科技,或者聚焦前沿的技术创新,成为投融资市场的宠儿,或者在资本圈,一度被称为融资机器。‍‍‍‍‍‍比如在降本增效、智慧+概念的加持下,火起来的AI行业。在国内AI赛道,就诞生了这么一批抢占技术前沿优势,快速融资,获得百亿级美金估值的独角兽企业。

尤其在CV领域,独角兽这个概念似乎有点不能足够描述一些代表企业的发展潜力,于是在独角兽之外,还给他们附加了「龙」的形象,比如「CV 四小龙独角兽」。‍‍‍‍‍‍‍‍‍‍‍‍‍

有了这些符号的加持,以商汤、云从科技、旷视科技等为代表的AI企业,一度成为互联网科技下半场的缩影,不仅资本、巨头,媒体也是唯四小龙马首是瞻。‍‍

然而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这些独角兽们似乎依然没有学会独立进食,更像是躲在独角兽面具下的马驹。光环没照耀多久,一群独角兽均显现出了一副孱弱的病态形象,随之而来的就是资本的断供、巨头的减持,以及自己不得已的节衣素食。‍‍‍‍‍‍‍‍‍‍‍‍

近日,CV四小龙中的头号选手商汤科技,又站向了风口浪尖。比如股东减持,裁员传闻,以及营收下滑。

今日,商汤集团发布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商汤实现营业收入 14.3 亿元,亏损净额为 31.4 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为 23.93 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呢?

一方面,就是花的数倍于挣的,另一方面根据其2022年年报,去年全年期营业收入38.09亿元,归属母公司净亏损60.45亿元。也就是说,虽然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收入多了0.1亿,增速仅为个位数

什么意思呢?一家代表着未来革命方向,以巨大发展潜力和技术优势融资估值的的独角兽企业,营收增速竟然在下滑,且下滑到了个位数,甚至去年全年年,增速变成了两位数的负数……那么从上半年营收来看,也意味着商汤要跑赢去年,下半年得无比用功才行。‍‍‍‍‍‍‍

同时,财报数据还显示,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由去年同期的9.34亿元人民币骤降30%至6.4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66%下降至45.3%。与此同时,上半年,商汤销售成本激增63%,由去年的4.8亿元人民币增至7.8亿元人民币。

具体到业务层面,上半年智慧商业收入为 8.53 亿元,同比增长 50.2%,但同时,智慧城市业务从去年同期的4.34亿下降到了1.84亿,智能汽车收入 8390 万元,同比下降 30.5%。

其智慧城市业务的大幅下降,对应了近期关于商汤科技的另一个传闻。‍也即这两天,不少媒体爆料,多名商汤在职和离职员工确认,公司新一轮裁员潮到来,涉及多个部门。

此次裁员传闻,据媒体引用商汤员工的说法,智慧城市与商业事业群(SCG)员工表示,他所在的部门裁员约 10% 至 15%,SCG 下属的质量中心解散;除此之外,另一名 SCG 员工表示,一些产品不管是否盈利,都转为维护状态,不做新版本;一名智能产业研究院员工称,该研究院这轮按照约 10% 的比例裁员。

不过,根据员工说法,此次商汤裁员补偿还不错,赔偿金标准为N+2,外加缴付 9 月社保,部分合同到期不续约员工及应届生,赔偿金为N+1。

对于此次裁员,商汤也没有否认,回应称,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并对组织和人才结构进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不过对于传闻中业务的变动情况,回应并未作出回应,目前真假未知。那么如果裁员以及业务变动为真,那么下半年,商汤如何在核心业务上寻找增量呢?‍‍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也不是商汤第一次被传出裁员了,去年底,有认证为商汤科技员工爆料,商汤科技一边大规模裁员,规模达2000人。并称商汤违反offer约定,对年终奖打折,甚至无年终,据媒体报道,当时数百名员工在网上发起投票表决要仲裁商汤,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多地。对于这一系列传闻,商汤当时回应称:「截至目前,公司员工总数略有增长。

作为一家快速发展的科技创新企业,商汤会根据市场环境及自身状况调整组织和人才结构,以更好地满足业务发展。」你没看错,两次回应,文字的改动不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商汤年报,截至2022年12月末,商汤科技员工人数为5098名,较2021年同期的6114名员工同比减少1015名。也不难看出,商汤这个独角兽描绘的蓝图,员工多少有点等不住了,或者不能让所有的员工都等到最后了。

在业绩增速下滑即裁员传闻的的另一面,商汤还遭遇了重要股东的连续减持。

本月初,港交所披露的消息显示,软银集团已于上月底减持了商汤科技1490.4万股,套现2670.65万港元,持股比例下降至12.99%,而这也不是软银第一次减持商汤,早在去年底,软银就减持了1294.8万股,今年2月减持了5000万股,今年3月两次减持2亿股,今年4月减持5000万股。‍‍

而在软银减持的同时,下手更为绝情,比如在4月11日,阿里巴巴减持商汤4000万股套现1.38亿港元;6月5日,阿里巴巴减持商汤7000万股,阿里套现1.54亿港元;6月15日,阿里巴巴减持商汤5000万股7月6日阿里减持了商汤,持股从5.29%降至3.15%,一把套现套现10.14亿港元。‍

随后在7月21日,阿里全资子公司有序出售所持有的商汤的所有B类股份,也就是清仓了。也不难看出,不管是资本巨头软银,还是产业巨头阿里,似乎已经在等商汤这只独角兽产出的那一天失去了一些信心。‍‍‍‍‍

当然,在这一场你追我赶的投资中,软银和阿里们都是拿出了真金白银的。据媒体报道,软银一共参与了商汤五轮融资,持仓成本约为14.3亿美元,折合港元高达约为111.6亿。

而这些资方,在商汤赚钱了吗?今年以来,商汤股价已累计下跌32.4%,截止目前市值仅为500亿港元出头,距离市值最高点3250亿港元蒸发了超2500亿。‍‍

当然了,相比于软银,阿里对商汤来说,不止是投资方,更多的来自于产业层面的想象力,然而清仓式减持背后透露了什么样的信息,想象空间就变大了。股东减持、人员缩减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或许答案是一致的,所谓的AI独角兽,目前来看,依然落地很难。‍‍

我们将时间线拉长了来看,在营收方面,商汤2020年、2021年、2022年营收分别为34.51亿元、47亿元、38.09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4.2%、36.2%、-18.97%。这样的营收增速表现,似乎和大多数人对这类独角兽企业的期望有些唱反调。

营收之外,公开数据中,商汤科技自2018年至今累计亏损已达已经接近500亿,这么大的窟窿,结合如今还在持续亏损的利润表现来看,什么时候才能填上?‍‍‍‍‍‍‍‍‍‍‍‍‍‍‍‍‍‍

去年传出裁员的时候,商汤曾对媒体表示,在调整智慧城市业务的同时,商汤也正在加码智能汽车业务,然而今年上半年,被寄予厚望的智能汽车业务营收下降 高达30.5%。‍‍‍‍

显然智能汽车业务,也不好啃,不过,今年上半年,商汤又找到了新的热点,就是押宝大模型,目前,商汤日日新AI大模型,总共在研发上投入约1万张GPU。‍‍‍

而硬件的投入,挤压了其在研发层面的投入,根据财报数据,上半年研发支出由去年同期的20.35亿元人民币减少12.4%至17.83亿元人民币。‍‍

不过,小柴倒是希望,一会智慧城市、一会智慧商业、一会智能汽车,一会大模型的,千万不要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戏码……不然所谓的独角兽,最终只是一个面具。

事实上,不止商汤,如今看来,前些年光彩夺目的各种AI独角兽们,如今面临的问题都是大差不差的,当然,商汤的表现,也让我们从侧面看出了所谓AI独角兽的本来面目。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肆号

编辑|谭松

       原文标题 : 吓人一跳的独角兽……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