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阿里“分家”后首份财报,我们发现了什么?
撰稿|多客
来源|贝多财经
继今年3月,阿里巴巴启动“1+6+N”组织变革后,市场所关注的焦点无外乎都集中在其成效如何,以及各业务集团有何新的压力或活力,要知道每一次组织架构的调整都意味着一场新的战役已经打响。
五个月过去了,面对市场各种不同声音,阿里巴巴在8月10日发布了2024财年一季度财报(即2023年6月30日止季度,对应自然年2023年第二季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适时的观察窗口。
2024财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实现收入2341.56亿元,同比增14%;经营利润为424.9亿元,同比增长70%;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32%至453.71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43.32亿元,同比增长51%。
不难看出,阿里巴巴在本财季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营收和净利均实现大幅增长,尤其在如今经济还未走出下行周期的困顿下,阿里巴巴的业绩增长值得称赞。
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如将各业务集团拆分来看,其表现会如何?又有哪些新变化值得我们探讨的呢?
一、开花结果,各业务业绩均超预期
先来看,阿里增长的基石基本盘业务:淘天集团。该业务包含了淘宝、天猫、闲鱼、1688等平台。
这几年来自外部竞争压力我们也能感知到,京东、拼多多、抖音电商等同行的强势发力,让本在内部管理动荡调整的淘宝和天猫非常难受。
而随着组织变革的持续推进和落地,以及消费市场复苏,淘天集团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久违的两位数增长。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淘天集团实现收入1149.5 亿元,同比增长12%,占阿里总营收比重近半壁江山,高达49.1%;经调整EBITA为493.19亿元,同比增长9%。
其中,最重要的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0%至797亿元,这主要得益于付费商家的数量增长。要知道上一季度,其客户管理收入仅为602.7亿元,同比下跌5%。这也意味着,该季度淘天集团持续输出强化对中小商家的吸引力一系列改革措施效益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已经许久没有公布用户活跃数的阿里在本季财报透露,截至2023年6月30日之前一个月,淘宝App平均日活跃用户数(DAU)同比增6.5%,用户增速在逐步递增。
对于该季度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阿里在电话会上表示,一是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消费慢慢复苏,线上零售的渗透率也在稳步的提升;二是实施了价格力战略,并构建平台提供好货好价的能力,带来了更多有性价比的商品,吸引了客户。
再来看,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出海业务。主要包含国际零售和国际批发两部分业务,Lazada、速卖通、Trendyol、Alibaba.com等平台均归属于该集团。
从业务增速来看,蒋凡掌舵的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是六大集团里增速最快的,该季度实现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1%;同期经调整EBITA虽亏损4.2亿元,但较上年同期的13.8亿元显然已大幅收窄。
在业绩电话会中,阿里巴巴集团高层给予了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很高的厚望,认为“势头可以延续下去”。
最后,本地生活集团、菜鸟集团、大文娱集团都实现了超30%的收入同比增长。其中,包含了“到家”业务饿了么和“到目的地”业务高德的本地生活集团实现营收145亿元,主要得益于饿了么GMV的强劲增长。
而菜鸟集团主要受国际物流履约解决方案服务和国内消费者物流服务收入增长的推动,该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1.64亿元,同比增长34%;同期,经调整EBITA为8.77亿元,实现了同比扭亏为盈。
包含优酷、大麦网和阿里影业三大业务板块的大文娱集团,则受益于线上娱乐业务的增长和线下娱乐业务的强势复苏,该季度实现营收53.81亿元,同比大增36%,经调整EBITA为6300万元,较去年二季度净亏损9.07亿大幅扭亏为盈,这也是大文娱集团近年来首次实现季度盈利,在需求复苏下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二、打通各业务任督二脉,阿里云引瞩目
在此次财报当中,有一个值得关切的地方,那就是多个板块都提到的人工智能对于效率的提升。
而要真正实现各大业务板块实现数字化大模型互联互通,就是要高度依赖于阿里云为业务核心的云智能集团。财报显示,云智能集团本财季收入251.23亿元,同?增?4%,重回增长轨道;经调整EBITA利润增长106%至3.87亿元。
其中,备受业界关注的无疑是被独立拆分预计未来12个月内上市的阿里云表现。毕竟,阿里云所处云计算赛道的确称得上技术壁垒很高的高新技术行业,而且近年来,阿里云的营收逐年上升。
拉长周期来看,2023财年阿里云实现总收入772.03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为14.22亿元,同比增长24%,已连续两年实现盈利,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稳定盈利的云计算公司。
不仅如此,今年4月,通义千问的发布更是让阿里云AI算力大模型技术成为阿里新增量机会。近期在C端市场反响热烈的AIGC产品“妙鸭相机”,也使得市场对阿里云算力需求暴增了数百倍。
可见,利用模型发展新一代AI应用,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性能的基础设施,从而依靠AI变现,无疑是一片广袤无垠的新蓝海。
然而,要想在充满新增量市场中先发制人并非易事,愈发内卷的行业环境和如何打通产业融合的壁垒,是目前阿里云亟待突破的难点。
不可否认,前些年的云计算市场敞口持续向上,阿里云、京东云、腾讯云、金山云等企业各取所长互相抢夺市场,谁也奈何不了谁。
但是,这两年情况不一样了,随着国内三大通信巨头电信、联通、移动,以及手机巨头华为的纷纷下场,让整个云计算市场更加内卷。尤其在出海之路上,阿里云的竞争对手还包括亚马逊AWS、微软Azure、IBM、谷歌云等诸多巨头。
这让背腹受敌的阿里云备受煎熬,所能做的就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三、突围关键期,阿里云胜算几何?
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阿里云当然也不会错过任何反超对手的机会,于是开启了一系列变革。
在战略上,率先开打价格战。4月26日,阿里云宣布启动“史上最大规模降价”,其中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50%,存储产品最高降价50%。此后,阿里云再次宣布免费试用产品增加至80多款,其中包括云原生、AI、安全等多个品类。
而后的一段时间,竞争对手们也毫不示弱,纷纷加入降价队列。仅在5月份,就有腾讯云和京东云开启降价政策,京东云更是实行“全网大比价”活动,承诺官网列表价按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厂商最低价结算,实际成交价比上述厂商最低成交价再低10%。
当然,电信运营商们也不甘落后。移动云宣布将对多款云产品降价;天翼云则打出核心产品让利90%低至1折的宣传口号。
其实不难发现,从今年上半年开始,阿里云率先将核心产品降价的目的,就是想将高端产品前期积累起来的溢价空间作为筹码打出,以价格优势迅速芒刺市场主流产品的后背,以期换得销量提升,同时稳住自身份额。
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价格战弊端尤为明显,一方面价格逐渐探底下,用户很难用低价买到质量过硬的产品,而且价格战会降低品牌毛利率缩降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在阿里云降价带动下,整个行业面临大规模击穿价格底线的困境,会对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和创新技术的迭代升级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说率先打响价格战是阿里云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下的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如何打通产业融合则是阿里云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事实上,在如今AI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之前,云计算业务一直在探索与产业的融合,特别是像大数据存储、视频语音数据识别这类数据型云计算技术,普遍采用小模型来解决一些行业中的问题。
虽然这些技术在一些产业上都有落地,但覆盖广度和深度还远不够。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小模型只能解决某一个单点问题。
比如,误删、黑客攻击、操作失误等都是B端用户在使用云计算数据库业务时所遇到的痛点,若要识别这三种行为,则需要对这三个场景进行三次训练,由于不具备通用性,小模型的应用范围被限定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同时一起解决掉这些场景问题的落地成本也居高不下。
如今大模型的提出,给云计算业务提供了解决机会,其方式就是用更快的速度融入到更广阔的产业土壤之中。
也正是基于此,阿里云成立了开源平台魔搭社区,目前已集聚了超1000多款AI模型和200多万AI开发者,模型累计下载超过4500万次,并与清华、北大、浙大等20多所高校展开学术合作,有50万开发者来自高校。旨在通过开源共享模式,让开发者利用阿里云的AI计算能力来训练和实验模型,从而为在未来相关场景中打破多场景难以融合壁垒未雨绸缪。
当然,这个壁垒也是其他各巨头所面临的难点,但从整个市场趋势和各家发力方向来看,产业融合已是行业唯一共识。
因此,如何在这点上实现重大突破,也是阿里云未来高度赋能旗下各大业务数字化大模型转型的关键。
原文标题 : 透过阿里“分家”后首份财报,我们发现了什么?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多物理场仿真助跑新能源汽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