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优必选的数据表明,人形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3-09-18 18:09
阿尔法工场
关注

导语:优必选虽然主打人形机器人,但该类产品的发展态势并不好。相反,在物流、消费领域的一些非人形机器人,成为其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一直以来,人类都对人形机器人有一种执念。

在好莱坞的众多科幻大片中,人形机器人大军与人类作战是经典桥段,施瓦辛格主演的《终结者》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商业领域,人们也一直在向人形机器人的高峰不断发起冲击,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们对人形机器人的成功怀有更多的期待。

在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中,优必选是一个典型。这家公司很受资本的青睐,据统计,优必选已经完成了9轮融资,其投资者不乏腾讯投资、软银愿景、启明创投、鼎晖投资等知名机构。早在2018年,其C轮就完成了8.2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了50亿美元。

2023年1月31日,优必选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于主板上市。8月25日,中国证监会通过了优必选境外IPO备案。同日,港交所官网发布了优必选更新后的招股书。

01 收入小幅上涨,亏损与收入相当

根据披露的招股书数据,优必选经营情况并不乐观。

2020年至2022财年,该公司营收分别为7.4亿元、8.17亿元、10.08亿元;毛利分别为3.31亿元、2.56亿元和2.9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4.7%、31.3%、29.2%;净亏损分别为7.07亿元、9.18亿元、9.87亿元。

从这个数据来看,优必选持续巨额亏损,盈利遥遥无期。

三年亏了超过20亿元,换来的收入增长并不让人满意。

近三年,收入增幅并不大。同期,研发开支分别为4.29亿元、5.17亿元、4.28亿元,占总收入的57.9%、63.3%、42.5%。

根据披露的信息,优必选向银行贷款11.85亿元,其中8.8亿元用于深圳总部相关工程的施工建设,3.05亿元作为营运资金。其此次港股上市所募资金,很大一部分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这在IPO的募资用途中并不常见,一般上市或者定增的募资,主要用于研发、项目投入,只有小部分用于增加营运资金,直接拿来还银行贷款并不是一个好的征兆。

02 明星产品前四月仅卖出一台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优必选的核心业务。

整体上看,优必选主要做服务机器人。

根据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2年,优必选在中国智能机器人领域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2.8%;而在教育智能机器人领域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2.5%。

可以说,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优必选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于2018年推出的Walker,就是中国首款商业化的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

目前,优必选已经构建了一个产品矩阵。

具体来看,包括企业级机器人和消费级机器人两类。

其中,企业级又主要是教育机器人,以及为物流、安防等领域的定制机器人;消费级机器人,主要是用于家居的吸尘机。

优必选产品体系

从收入结构上看,教育机器人贡献最大营收,2020-2022年收入分别是6.1亿、4.6亿、5.2亿元,整体处于震荡下行态势,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也持续下滑,近三年分别是82.7%、56.5%、51.2%。

物流机器人业务,2020-2022年实现了快速增长,收入分别为1.3亿、1.9亿、2.6亿元,占收入比例持续攀升,分别为1.7%、23.3%、26.1%。

消费机器人业务稳中有升,2020-2022年收入占比分别为8.4%、8.3%、13.1%。

值得指出的是,优必选的明星产品Walker,在收入贡献上却很少,2020-2022的收入只有230万、1280万、5184万,占总收入比例为0.3%、1.6%、5.1%。

根据招股书,2021年优必选售出一台Walker-2机器人;2022年售出一台Walker、一台Walker-1、两台Walker-2和四台Walker X,2023年前四个月仅卖出一台Walker-2。

优必选的Walker产品,单价昂贵,一般为几百万元每台,但其能够提供的功能却跟其价格不相当,目前主要是作为舞台表演、政务大厅指引机器人。

优必选收入结构

从优必选的业务情况来看,其虽然主打人形机器人,但该类产品的发展态势并不好。

相反,在物流、消费领域,优必选推出了一些非人形的机器人,成为其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03 人形机器人的漫漫征途

人形机器人是一个被市场高度关注的领域,马斯克的特斯拉推出了“擎天柱”,小米也推出了“铁蛋”。

除了科技巨头外,还有不少像优必选这样的创业公司在持续探索。

比如,智元机器人在近期发布了具身智能机器人“远征A1”。

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

再往前追溯,日本最先开始推广人形机器人,其发展逻辑是: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老人可用人形机器人来照顾。

软银孙正义还在几年前大力推广pepper机器人,但最后也没能发展起来。

然而,笔者认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形机器人在规模化商用方面,都会存在严重的问题。

为什么所谓的人形机器人发展不起来呢?最大的原因是不实用。

以优必选的Walker机器人为例,其主要的功能就是演示、行走、问候、握手、跳舞,这些功能除了具有一些“表演”特质外,并不能产生多少生产力价值。

以目前的技术能力,要想打造一个能够实用(完成一些人类日常工作)的人形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距离。

当然,并不是说机器人就没用。机器人有自己的优势,不一定非要模仿人,而是应该扬长避短,在自身优势领域去超越人类。

我们应该转变思路,目前发展比较好的几个机器人领域,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都是根据特定的使用需求进行特别设计了,而不是强求机器人一定得长得像人,也不一定非得有手脚。

例如,与服务机器人纠结的处境相比,工业机器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总产量44.31万台,同比增速超21.07%,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

而且,现在的人形机器人,其实只是徒有其表,只是有人的肢体,而没有人的智慧。

以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为例,其核心技术在于机器人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算法等,再加上机器视觉、语音识别(这两项技术只是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优必选的技术体系

人形机器人虽然有头,甚至有眼睛、鼻子等五官,但它实际上并没有“大脑”。

而人类的脑袋里,是有860亿个神经元构成的大脑。

所谓的人形机器人只是形似而神不似,跟人类的智能差的非常远,这从根本上限制了其的使用场景。

所以,人形机器人要想在商业上实现突破,最关键的是要增加其智力水平,为其注入“灵魂”。

从最新的技术发展态势来看,大模型跟机器人技术结合,打造的具身智能,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

目前的人形机器人,虽然可以通过语音识别跟人类进行简单的对话,但由于自然语言理解能力的限制,这个人机对话过程往往是不流畅的。

而大语言模型最核心的突破就是大幅提升了AI系统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有望实现自然流畅的人机对话。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大语言模型不仅可以处理人类自然语言,也可以处理计算机的程序语言,并可充当这两种语言的“翻译器”。

这样一来,人类以自然语言向机器人发出指令,大语言模型可以将这个指令“翻译”成对应的程序代码,来驱动机器人完成对应的动作。

也许,引入大模型能力之后,人形机器人可以实现一次技术跃升,适用场景会得到拓宽,实用价值也能得到提升。

具身智能才刚开始萌芽,最后会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文标题 : 优必选的数据表明,人形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