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2023,掌声属于谁?

2024-01-10 17:41
正见TrueView
关注

即便在不那么好的大环境下,2023年商业领域依旧不缺少惊喜。回顾这一年,我们看到了不同领域、不同规模企业的韧性与勇气。

谨以此文,纪念不易。

  内容/七月 

  编辑TV  

  校对/莽夫 

回顾2023,变化和不确定性依旧是新常态,想象中的逆风翻盘并没有如期到来,年初人们的乐观情绪到了年末已消减许多。

黑天鹅事件频繁在2023的商业世界上演,剧烈变革不断发生。旧的规则在瓦解,新的秩序在重建,几乎所有企业都在调整和重构。巨头如阿里、腾讯,不断通过降本增效,迭代组织以求完成企业进化,重新回到快增长节奏。处于高增长的字节跳动、拼多多越发强调“人效”,以保持稳定现状。

但即便在不那么好的大环境下,2023年商业领域依旧不缺少惊喜。

这一年,黑马频出。很少在国内亮相的跨境电商Temu、SHEIN暴击北美物价,以低价正面迎战海外巨头亚马逊,前者成就拼多多超越阿里市值,是拼多多成为今年表现最出色的中概股之一的核心原因,而后者有望缔造多年来规模最大的IPO之一。

墙内开花墙外香,依靠强大的供应链资源,国内跨境电商走出国外,全面参与全球竞争。

这一年,新能源汽车狂飙突进,成为拉动经济的新马车。据报道,前11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售出721.2万辆,同比增长31.7%。理想凭借L7、L8、L9等车型获得成功,在销量上拉开与蔚来和小鹏的差距。而蔚来则在资本寒冬中获得22亿美元战略投资,为未来发展增添筹码。蔚小理之外,华为携问界强势归来,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黑马。

虽然消费疲软,国内总需求不足,但2024年,新能源汽车可能依旧是消费端的香饽饽。

也是在2023年,GPT掀起新一轮AI狂潮,无论是大厂还是创业公司,纷纷开始大模型搭建和训练,金融、零售、教育、医疗、游戏等各个垂直行业的AI应用开始落地。中国的百模大战依旧在持续,由AI主导的新一轮科技变革还将继续引领科技行业。

以上成为了2023年商业世界的亮点,给处于不确定性中的我们带来几分信心和勇气。

2023,勇敢的人创造世界,掌声属于他们。

Part.1

掌声送给迎难而上者

消费降级,电商行业变奏,平台迎难而上。

2023年电商行业不如往昔,从淘宝、京东接连换帅,进行战略调整可以看出头部电商平台的焦虑。告别消费升级,这届消费者开始专注寻找平替和折扣,“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成为年轻消费者的口头禅。

一直专注“质价比”的拼多多从一路质疑声中成长为2023年表现最好的中概股之一,

曾经的老大哥淘宝、京东被拼多多重新拉回主场,比拼价格、品质、体验。京东的“多快好省”重点偏移至“省”。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强调,“低价是我们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的基础性武器”。因此京东定下低价策略,作为零售未来三年最重要的战略。淘天则把“低价好物”定为目标,双十一追求“全网最低价”,双十二直接改名“淘宝好价节”,以此彰显淘天集团以用户为先的战略决心。

相信低价依旧会是2024年的电商领域的关键词之一。

2023年,小红书也是电商领域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凭借话题制造能力,City walk火遍全网,也给平台带来巨大流量。流量加持之下,小红书再试商业化,扶持起董洁、章小蕙、伊能静等女明星质感带货主播。

小红书从话题制造到用户流量再到直播电商的商业化模式,还需持续验证和对抗冲击。

在2023年,人们还会发现电商平台的边界逐渐模糊,某种程度上变得越来越相似。淘天加码淘宝直播和逛逛,从货架电商向内容电商拓展,尝试打造内容生态。慢慢地用户发现,淘宝既可以看直播、刷短视频,还可以读书,抖音的功能在淘宝上也可以实现。而抖音也正在向货架电商靠拢。

除在线上发力,抖音还在加大本地生活投入,做起了促销甚至外卖生意,和美团、饿了么正面开战。

所有电商平台都在围绕着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调整业务和策略。

Part.2

掌声送给开拓者 

国内消费疲软,新能源汽车却势头正猛。

2023年什么最好卖,新能源汽车一定是答案之一。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7.4万辆和10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0%,市场占有率达到34.5%。

最早入局的造车新势力“蔚小理”,2023年销量都有明显提升。从11月的交付情况来看,蔚来11月交付15959辆汽车,同比增长12.6%;理想11月交付新车41030辆,同比增长172.9%;小鹏11月交付20041辆,同比增长245%。

交付量亮眼,蔚小理的发展路径也逐渐拉开差异。2023年蔚来获得22亿美元融资,实现业绩反弹,股价回升。同时,蔚来在充换电基础设施领域加大投入,和长安汽车/吉利控股达成合作,以盘活蔚来换电站资产。理想则在2023年异军突起,靠着爆款车型在销量上与蔚来、小鹏拉开距离,成为三家中唯一实现盈利的车企。小鹏则是选择携手滴滴和大众等外部合作伙伴,共同应对当下的市场竞争。

蔚小理在2023年持续修炼内功,在技术、产品和交付三方面下功夫,补齐短板之时,向智能驾驶发力。

2023年,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成为车企内卷的焦点,理想、小鹏汽车、极氪“恶补”智能驾驶,华为则携问界强势归来,成为智能驾驶最有力的竞争者。

智能驾驶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市场潜力更大,能更好地提振新能源车企的销量。今年4月,华为推出智能驾驶系统新版本,在年底实现全国覆盖,使智能驾驶“全国都能开”。小鹏汽车则计划要在国内50座城市落地智能驾驶业务。

2024年,国内新能源车企难免将与特斯拉FSD(Full Self-Driver,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系统)进行一战。特斯拉FSD至今已经进行了11次大规模迭代,覆盖北美所有城市和乡村道路。

智能驾驶技术门槛高、投入周期长,成功率很难预测,但其高回报率也足以让新能源车企拼尽全力,放手一搏。

2024年,新能源市场的变量还将有小米汽车的上市。12月28日,小米汽车举办了首场发布会,雷军称,小米要在核心技术上做到行业领先水平,电机电控领域已申请155项专利,已授权60项专利。

声称媲美保时捷和特斯拉的小米汽车最终能否成为搅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鲶鱼”还有待观望。但正如小米汽车作为新入局者向先行者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致敬时说的那样,汽车工业复杂,开拓不易,国内车企迎难而上,正重新书写中国汽车历史。

Part.3

掌声送给创新者

手机换代,竞争格局重新洗牌。

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格局出现新变量。这一年,黑鲨手机退场,蔚来NIO phone登场。在手机厂商开始造车的同时,车企也开始造手机。吉利收购魅族后,相继推出魅族20、21系列,迭代速度明显加快。同时,魅族推出定制车计划,把魅族的体验、交互、设计进行整车完全定制。

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入局汽车领域,蔚来、吉利等车企也反向渗透手机市场。手机和汽车的绑定程度更深,边界也逐渐模糊。“手机+汽车”的模式能否通过技术创新来为用户提供全新体验,是一次极具挑战性但充满想象力的尝试。

顶着“史上最强大的Mate手机”称号的华为Mate60 Pro的发售,有着“艰苦卓绝”的意味,代表着华为经过三年努力,突破封锁,实现了从芯片到系统全自研的5G手机出货。Mate60 Pro采用鸿蒙4.0系统和自研手机芯片麒麟9000s,同时接入华为盘古人工智能大模型,拥有更强的技术竞争力。

有数码博主表示,华为鸿蒙生态的崛起将在明年带来重大影响。这是20年内中国IT业最大的事件,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地震级别的。鸿蒙能否成为IOS、安卓之后的第三大系统,成为手机领域最值得期待的话题。

和华为一样,小米也在不断优化操作系统,启用全新操作系统小米澎湃0S。作为一款人车家全生态操作系统,小米澎湃0S未来有望成为像苹果iOS一样独属于小米的封闭生态。而搭载了小米澎湃0S的小米14系列在双十一期间成为京东、天猫、抖音和拼多多四大平台的手机销量冠军,并在社交平台引发了“有史以来最接近苹果手机”的广泛讨论

AI成为OPPO、vivo新“名片”。最新发布的OPPO Find X7系列宣称实现了行业首个端侧应用的70亿参数大模型,带来自然语言理解、文本内容摘要、通话语音摘要等下一代的AI体验。vivo加快构筑在高端手机市场的新一层竞争优势,自研蓝心大模型,推进AI手机前景演变。

我们也看到,努比亚等厂商在加大差异化竞争上的努力。

Part.4

掌声送给勇敢者

资本寒冬,逆势上市。

2023年,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规模上看,IPO市场都在收缩。但即使在所谓的资本寒冬,还是有不少企业逆势上市,成功IPO。它们是先行者,有以身验证资本反应,为后来者提供样本参考的勇气。

在“国内需不需要SaaS”的质疑中,不少投资人撤离SaaS赛道,SaaS企业同样深陷盈利困局。在这种情局之下,今年4月,北森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29.7港元,募资净额1.55亿港元,成功IPO,成为中国HR saas上市第一股,为整个SaaS行业提振了信心。

顶着“第一股”上市的还有知行科技,一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知行汽车以外,文远知行、速腾聚创等多家自动驾驶赛道的明星企业也在积极冲刺二级市场。

年末之时,优必选以“人形机器人第一股”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代表着人形机器人进一步加速商业化。旗下机器人也亮相敲钟现场,与创始人周剑一起敲锣上市。

SaaS、自动驾驶、机器人,一度曾是投资人青睐的热门赛道,但都困于商业化变现难题,长期依靠融资发展,难以形成稳健的商业化模式。北森、知行科技、优必选的上市提供了商业化可能性,也为资本对赛道企业以后的估值提供参考。

2023年,逆势上市的企业,完成了一场勇敢者游戏。但资本不相信眼泪,尽快完成自我输血才是关键。

Part.5

掌声送给先行

2023年,国内百模大战从年初持续到年末,科技公司们都在极力探索大模型的应用落地。

8月31日,11家大模型陆续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十余家应用级产品涌向市场。百度“文心一言”全面开放,用户可以直接下载体验,同日,商汤、百川智能、智谱AI和MiniMax四家也陆续上线产品。

政策闸门打开,国内大模型迅速从抢人才、拼算力进入应用落地阶段。百度目前是国内科技企业中改造已有产品数量最多的公司之一,旗下拳头产品如搜索、网盘、百度地图、百度文库都用大模型重做了一遍。

进入实打实的产业应用阶段,大模型才真正揭开了神秘面纱,人们的关注点从谁家在做大模型转为大模型的具体应用成效。

会议软件是大模型落地最快的场景之一。钉钉率先使用大模型,并明确了收费模式。企业购买年费9800元的钉钉专业版,需每年再付1万元,以获得20万次的大模型调用额度;购买起步价每年约10万元的钉钉专属版,需每年再付2万元,以获得45万次的大模型调用额度;钉钉还提供3000元一个的智能服务增购包,购买后可以调用大模型5万次。

同领域的飞书、企微、WPS等尚未有明确的收费价格。

娱乐应用同样是大模型落地的重要场景之一。今年,AIGC领域的现象级产品当属“妙鸭”。作为阿里大文娱投资的创业项目,妙鸭于7月底上线微信小程序,同期上线苹果商店,两周内下载量突破百万。但妙鸭的应用场景单一,生命周期短,企业已经开始发力下一个妙鸭。

尽管大模型应用爆品寥寥,商业化前景不明,但资本对大模型的兴趣不减。

2023年,估值最高的大模型创业公司为智谱AI,一年内累计获得25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已超过100亿元。今年8月,智谱AI拿到国内大模型牌照,发布生成式AI助手智谱清言、代码模型CodeGeeX等,向社会公众开展服务。

智谱AI强调做好通用底层模型,不做行业模型,避免定制化。创业公司选择做底层技术平台需要更多人力和资本的支持,少有人坚持。但一旦成功,就能撬动巨大商业价值,这或许也是资本看好的原因之一。

二级市场会如何为生成式AI定价?出门问问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国内起步最早、营收最高的AIGC技术企业,出门问问想要冲刺IPO,做港股AIGC第一股。目前出门问问已经通过证监会IPO备案。

对所有科技企业来说,大模型是条新赛道,没有成熟的发展轨迹去遵循,也没有合适的商业路径可借鉴,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同时争分夺秒抢占市场,争夺大模型市场的入场券。新的技术革命正在进行,新的商业世界也在重构。

Part.6

结语

2023年曾是人们寄予厚望的复苏之年。在这一年,人们打开家门,去淄博吃烧烤,在城市City Walk,到尔滨当“小土豆”。一句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吸引了很多青年开始特种兵式旅行。

2023年也是很多人倍感失落的一年。在这一年,不少我们熟悉的品牌消失于视野。虎头局倒闭,欠薪、维权的新闻甚嚣尘上,网红品牌被曾经排队购买的消费者遗弃。曾经买不起的钟薛高到现在买不到,新中产的消费力终究没能带它走得更远。

2023年还是恢复信心、重建信心的一年。过去三年让很多人对时间失去了敏感度,粘贴复制般的三年也让大家对世界的感知力下降。 

这个世界会变好吗?只要生活还在继续,答案就在改写之中。

最后,2023的掌声送给每一个不平凡的个体。

       原文标题 : 2023,掌声属于谁?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