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信创的本质是产业升级,且不止囊括统信、麒麟、鸿蒙和小米

2024-01-15 11:31
数科星球
关注

2024:不仅是“刚正面”,更是定乾坤。

几年前,人们还在热衷讨论信创。而现在,行业的发展早已不能用信创二字涵盖。在操作系统、IoT的持续迭代下,我们看到了产业升级的未来。

在本文中,我们试图探寻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轮廓,以及智慧互联的前景。在探讨过程中,许多人在问“我们是否会拥有自己的微软”、“自己的安卓或iOS”等问题。

这一次,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

当然,如果在新的产业升级背景下类比美股的“七大巨头”,那就明显低估了中国科技公司的未来潜力。总而言之,它不是简单地替代,而是时代的引领。

虽然,目前还有很多方面亟待改进。

01

谁在卡国产操作系统的脖子?

“我觉得国内信创系统有两大公司,一个是麒麟、一个是统信,他们在根社区领域里建树很多”,一位开发者对数科星球(ID:digital-planet)这样表示。

相当一段时间内,国内用户较为熟悉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几乎每一台主机都配备了Microsoft软件。但在最近几年,众多企事业单位已装载国产系统,微软的江湖地位正在受到挑战。

数科星球(ID:digital-planet)认为,这种挑战是长期的、根本性的、底层的和不可逆的。同时,该行业也焕发出了巨大潜力和商业机会。

为了厘清操作系统的江湖,需要代入产业链思维和解释一些名词。

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上下游,在系统软件业同样如此。软件开发的上游是什么?答案是包管理系统(当然,包管理系统的更上游可能是Linux本身)。

目前,包管理系统主要由红帽(Red Hat)、Debian、Ubuntu等旗下的开源社区提供。构建操作系统所需要的功能实现,均来自于此。操作系统的功能极其依赖于包管理系统的更新,一些专业人士对此的回复是“有更新就能做,少一些就会系统崩溃”。

所以,可以大致理解为,卡国产操作系统脖子的,是上游的包管理系统。而为了构建自主可控的桌面级OS(如Windows的国产替代),必须要构建自己的开发社区以支持包管理系统的持续和及时更新。

在本文形成的过程里,所有参与此次对话的开发者都认为,构建根社区是统信和麒麟最大的贡献(二者的开源社区分别叫做玲珑和openKylin)。

02

操作系统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应该说,玲珑和openKylin出现后,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新型包管理系统可以减轻依赖关系,可以改善以往因为上游软件包供应不稳定的问题”,一位专业人士回答。对于开发者而言,随着依赖关系的改变,开发工作变得更加自由和快速。

对于国内软件业而言,软件迭代速度快、竞争激烈已是常态。在互联网存量竞争凸显的今天,谁的版本更新快,谁就有可能分得更多蛋糕。

在操作系统变革来临后,这种版本内卷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化。“图形界面操作系统依赖更多图形软件包,我们有时候只能等着上游更新才能进行下一步。”某互联网厂商技术工程师坦言。

实际上,开发者“苦秦久矣”,他们迫切希望有人能做出改变。

一位德国华裔技术人员表示,其所在的公司已经等不及上游更新了,已在自行开发包管理器。在他看来,周边依赖Ubuntu的公司大体都在这样做。而这几乎已变成一种行业趋势。

让人哭笑不得的现实是,大量的适配工作占据了开发者的大量时间,他们是在机械的“搬砖”而非真正地进行开发。

为了平衡对软件包更新需求的供需关系,目前以Ubuntu为代表的公司找到了某种过渡方法:即允许开发者用通用的封装格式发行自己的应用(比如红帽的flatpak),替代以往的工作模式,将以往需要维护十个来自不同开源社区的软件包的工作合成一体,以提升效率。

不过,各大开源社区显然对上述“过渡方法”理解不同。这导致,同样的应用在不同的系统/环境运行时有极大差别。也因Linux“硬分叉”了太多分支,让诸如.rpm、.deb、.dmg等格式不能通用。

对于开发者而言,这种情况被体现为“即便在一个系统装上了,也不能在另一个系统顺利安装。”对于软件管理者而言,同一个软件可能还会牵扯到不同版本的.rpm或.deb文件,会让人感觉“十分的时空错乱”。

而为了系统安全等多种考虑,一个软件厂商还需要同时了解沙箱、容器、注册表等多种操作系统自带的“文化基因”。客观结果是,这让一些软件/互联网公司的技术部越做越大、越来越臃肿。

“我们太想要一个‘大一统’的开发格式了!”一位开发者倾诉道。之前,他利用Ubuntu的环境进行开发,虽然这个社区此前上线了许多自有化的软件包,但尴尬的是,他开发的软件仍然会遇到无法在Debian上线的尴尬。

最后,只能用手动调节的方式适配所有环境,期间浪费了不少时间。

他对数科星球(ID:digital-planet)畅想,如果有一种“大一统”的系统平台,那对于软件公司而言,则可省去一大笔费用,也可以极大地提高竞争力。

当然,国产操作系统的未来可能也在于此。数科星球(ID:digital-planet)和一些开发者的观点类似,它们最好能展现出更多的“升级”属性,而非简单的替代。

至于统信和麒麟能否扛起大旗,还有待观察。好消息是,虽然行业内有大量红帽技术拥趸,但总体来看,包管理系统正在“新旧交替”,国内的产品没那么弱,国外的技术也没那么强。所以,对于国产操作系统而言,这是机会也是挑战。

只不过,更多时候,喊口号总是显得空洞,信创的概念已出现很多年,人们已对“要做中国的这个、要做中国的那个”审美疲劳。对于开发者而言,更实际的考量是系统好不好用。通过分析和研究,我们大致勾勒除了未来操作系统的发展框架,或许能为国产软件指明方向。

其一,它应该可以简化软件安装和管理过程。不会出现“玩一个游戏下载DirectX,玩另一个下载Direct12等问题”。

其二,它应该有更好地兼容性。这在上文已经做了充分阐述。

其三,它应该能降低或者能更加灵活地应对对包的依赖性,或者降低对传统的包管理系统和其他库、其他环境的依赖性。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就是能够更加保护数据和隐私。尽可能规避诸如在微软系统中,针对注册表等攻击的病毒木马横生的情况。

03

桌面、移动和IoT全线开战

“我甚至不认为技术牛,就有多厉害,反而是谁的开发者多、谁的应用多,谁最有可能笑道最后”,一位资深开发者这样说。

应该看到,在手机应用商店里,上述论断非常有道理——安卓和iOS最终脱颖而出,根本原因在于开发者多、应用多。

所以,有理由肯定,在桌面级OS甚至IoT万物互联中,上述论断仍然是成立的。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从业人士甚至为统信和麒麟规划好了发展路线:“首先,他们应该上线明确且完整的开发流程,然后开源开发框架,让更多开发者参与到生态并获得实惠。”还有的开发者表示,更想拥有“一键迁移”功能,以便将在其他平台开发的应用迁移到统信或麒麟中。

总结而言,桌面级操作系统的变化还在进行中,想必在2024年能够看到更多消息。

比起桌面,在移动和IoT端,华为鸿蒙/小米澎湃的步伐和格局显然更快、更大。“鸿蒙显然更进一步,且更具有‘侵略性’”,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表示。

华为自研了开发语言ArkTS,并上线了自己的方舟编译器。且方舟旗下还包含了图像、内存、调度、存储、多媒体和低功耗等多个模块。这让华为在操作系统界足以“自成一极”。

尤其让开发者感到激动的是,华为的目标显然不只是安卓系统的替身。鸿蒙系统囊括了手机、PC、Pad、TV、汽车和智能穿戴的多种场景,是典型的IoT操作系统。

目前来看,这套系统更加适合产业升级需求:比如:极化码在数据吞吐方面的优势,可以更加适合VR、AR行业的落地;星闪在无线短距通信技术方面的领先,也可带动短距离通信智能产品的进一步体验提升等等。

另外,微内核架构和静态数据处理方面的性价比优势也不可小觑。

虽然小米目前还未体现出硬件层面的创新力,但在此前小米Su7预发布会中,人们已窥见澎湃OS的基础能力。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二者会共同担纲起智慧互联的扛把子。

“我觉得万物互联条件下的互联网会非常不同,你想象一下,用蓝牙连接车和红绿灯得多麻烦,但华为的系统可能一个红绿灯就可以连接很多车,提供通讯数据。”某技术人士称。

这些基础能力又是目前自动驾驶在从L2过渡到高阶自动驾驶必备的。

再有,在上一代的技术中,蓝牙这种“专线专用”的通信方式不如IoT系统有性价比。加上,华为在底层芯片设计中已将通讯规则锁死,安全方面也较之前的解决方案有着飞跃式的提升。

最关键的是,新一代的通信和传输协议是自主可控的,也为国内相关行业打赢下一个工业革命打下了坚实基础。

现在,人们已可以在一些城市中看到鸿蒙在智慧城市、智慧互联方面的应用了。我们预计,在2024年,这场关于新生活方式的底层变革会更快推进,相关应用和产品也会更快地推陈出新。

结尾:在2024,产业升级已进入快车道,新能源、电动/智能汽车、3C数码产品的进化速度尤其迅速。可喜的是,麒麟、统信、华为、小米早已走出国产替代的束缚,向着星辰大海前进。

我们有理由对下一次工业革命抱有乐观期待,因为,信创背后的产业升级实质更加有价值。

—END—

       原文标题 : 信创的本质是产业升级,且不止囊括统信、麒麟、鸿蒙和小米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