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华为车BU分拆倒计时,约7000员工转签引望

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华为车 BU 预计将在 2025 年 1 月 1 日并入引望,规模达到数千人。

华为车 BU 独立

去年便疯传 “华为要剥离车 BU”,如今该事有了新动向。

据悉,华为车 BU 将于明年 1 月 1 日正式独立,目前分拆事宜已进入关键倒计时阶段。

近期华为密集开始与车 BU 员工沟通签署新劳动合同和确定补偿标准。

车 BU 拥有约 7000 多名员工随此次剥离行动转入引望。

此前报道,华为车 BU 员工转向引望后,可获 N+1 离职补偿,员工同时可以保留华为内部股票,享有华为分红。签约引望后,可再获得由引望提供的 4 个月签字费。

在办公地点上,上海地区已出现明显分隔,华为其他部门迁至青浦研发中心,而引望则在浦东金闽园/中宝这些地方。苏州等城市的办公区切割进度各异。

网络上有华为车 BU 员工爆料,已与引望签了合同,在上海,引望员工已与华为分开办公,未来无法再内转华为其他部门。

上述动向对应上了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此前的表态:“今年底希望把华为车 BU 的所有资产、人员装载到引望,实现引望独立运作。”

车企 “灵魂” 之解

华为车 BU 独立背后有着多方面原因。

一方面,独立可引入车企资金,减轻运营压力。

2019 年 5 月,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宣称不造车,定位为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致力于提供智能驾驶、鸿蒙座舱等产品解决方案。

然而,成立 5 年多来,华为在车 BU 业务上投入巨大,却连续多年亏损,虽亏损额逐年缩减,今年则实现扭亏为盈,迎来好势头。

再来看一下引望。今年 1 月,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 10 亿人民币。3 月,引望在上海、苏州、东莞和南京成立子公司。8 月,长安阿维塔、赛力斯相继投资 115 亿元至引望,分别占股 10%。

这波强大资金流的注入,直接将引望拉到 1150 亿元的高估值。此估值约为地平线的 2 倍、Momenta 的 6 倍,高于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企业,表现十分亮眼。

试想,华为车 BU 独立后呢?在吸收外部投资 尤其是车企的资金后,其估值有望迈向更高的台阶。

另一方面,可打消合作车企对关键问题的担忧,使其不再害怕 “失去灵魂”。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点明,此前让华为车 BU 举步维艰的核心因素在于,车企因担心失去对产品的主导权,以及顾忌华为智选车业务的竞争而不愿大批采购,为了持续获得订单,华为必须和主机厂深度捆绑。

也就是说,当事人门清一众车企客户群体担忧。

通过独立,华为进一步明确不造车的战略,专注于成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车企不必担心华为未来某天造车成为潜在竞争对手。

对车企来说,独立后车企通过投资和合作,共促车 BU 业务发展,构建产业生态,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对车 BU 来说,独立运作有助于自身更灵活地响应市场变化,更专注于技术研发和创新。华为也可以将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其他核心业务领域,优化资源配置。

徐直军期望,引望成为股权多元化的独立公司,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短期内合作伙伴数量不设上限。

总而言之,华为车 BU 独立,是现阶段一个必要、富有益处的战略决策。

既自立更生,又背靠大树

值得注意的是,与荣耀、超聚变等业务独立不同,车 BU 独立之后,华为与引望的关系会更为紧密。

为进一步消除潜在股权投资者的疑虑,华为承诺在未来八年内,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持有的引望股权比例将不低于 5%,同时避免开展任何与引望业务相似的活动。

徐直军总结,华为车 BU 独立成引望后,既独立运作,又将得到华为长期的支持。

当下,华为车 BU 处于业务高速增长期,未来的签约将会以引望的形式出现。

新公司将聚焦两大核心品牌 —— 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的旗帜,向着引领汽车产业智能化下半场的目标迈进。

华为车 BU 的独立分拆,究竟会在汽车科技领域掀起怎样的波澜,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人工智能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