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强震余波未平:AI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图文 | 躺姐
复盘过去一周的美股走势,有一些“疑点”不得不谈。
毫无疑问,DeepSeek彻底震惊了全球科技圈。自1月20日发布其“低成本高性能”的DeepSeek-R1模型之后,迅速霸榜全球140多个国家的IOS下载排行榜榜首,以最短的时间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中国AI应用。
不仅如此,它还在1月28日造成美股史上最大规模的单股回撤,不可一世的英伟达股价在过去一周缩水5500亿美元;包括特朗普在内的全体美国新政府也有些措手不及,开始声称DeepSeek是在ChatGPT的基础上违规“蒸馏”研发,并要求新加坡政府调查深度求索是否获得了被美国“禁售”的AI芯片。
但是,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美股在DeepSeek引发剧震之后,快速消化了震荡带来的跌幅,并在悄然之间进行板块切换。纳斯达克指数从1月23日暴跌至19200点左右之后逐渐回升,并在1月31日盘中触及19969点。
技术层面DeepSeek带来的颠覆性改变先不讨论,在我们看来,起码有两个关键的年内趋势正在确立:
首先,AI是未来全球“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是科技发展最重要的方向,没有之一。之前市场上还存在着质疑AI的声音,认为AI在这几年的进步速度远低于此前曾出现的革命性技术(如互联网和半导体),承担不起市场如此之大的期待;但DeepSeek的巨大进步说明,AI担得起革命性技术的美誉,进步还会加快。
其次,重大的技术进步出现在美国之外,其实影响力并不大。一方面,本国的科技巨头才是美国最重要的参与者,不可能指望美国政府和核心企业去采用中国的大模型吧;另一方面,这些巨头市值已然过高,这下市场就更有理由关注容易获得“更多订单”的AI基建、AI安全和AI应用领域。
01 打不过就加入吧
DeepSeek并非凭空出现,R3也不是幻方量化第一款极致“性价比”的大模型产品。自ChatGPT引爆整个AI概念之后,DeepSeek就一直是中国大模型领域的参与者,并在2024年5月份就已经推出了一款DeepSeek Coder V2模型,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当时GPT-4o的效果。
如果硬要对比的话,那时的技术进步幅度并不比现在小,但对市场的影响力却完全不能同日而语。在那次发布之后,DeepSeek就沿着“低成本、高效果”的道路革新产品,直到2024年底发布了DeepSeek-R1,正式成为在全球范围内具备影响力的中国大模型产品。
连续半年、以月度为单位发布新品、且每款新品都有巨大的进步,一次比一次成本低、一次比一次效果好,这就是革命性技术在发展初期应该有的样子,也是DeepSeek给美股市场带来巨大震撼的根本性原因:
美国这些有权有势有钱的大公司和他们各自支持的大模型,花费了数千亿美元购买芯片建设计算中心,却在2024年之后从未实现过像DeepSeek这样的进步速度。
要知道,硅谷不乏创新者,也不缺乏膨胀的自我,美国科技企业的领导者如马斯克,习惯性将自己描绘成有远见的人,提前几十年预测未来趋势,过去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些。因此,投资者才会给这些公司丰厚的回报,无论他们的想法是否成功。但“骄纵”并不全是好事,这让科技精英相信他们是全世界的领导者。
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长期的污蔑性报道,也让他们对中国科技创新的了解越来越狭隘。在这些人看来,中国科技公司并不具备像美国公司这样的创新能力,中国也不具备鼓励科技创新的土壤。事实恰恰相反,中国科技行业在经历数年的内部强监管和外部制裁后,创新的能量并没有消失,反而仍茁壮生长。
一方面是对自己的盲目自信,另一方面是对对手的视而不见,两相叠加创造出一个天然的、巨大的信息差;而在资本市场中,信息差就是最大的预期差,一旦这种预期差被所有人发现,就会被迅速地“填平”。
Meta业绩情况近期,同样隶属于开源模型阵营的Meta发布了最新财报,24Q4收入同比增长21%,净利润43%,整体营业利润率48%,可以说是非常不错了;但市场真正关注的焦点在两件事:一,2025年全年的资本开支强度情况;二,DeepSeek会不会超越公司的Llama,成为全球开源模型领导者。
关于第一点,扎克伯格近期的表态非常坚定,他认为对计算设施的投入放缓还为时尚早,2025年对AI的相关项目的投资高达650亿美元,这一预计将会是2023年的两倍多;针对第二点,扎克伯格赞赏了DeepSeek取得的成果,也表示META将会继续投入的决心。
另外,根据一些新闻的描述,META内部已经成立了团队专门负责分析DeepSeek,把这家来自中国的创业公司放到了和OpenAI、Google同样的竞争地位。本质上,同属于开源大模型的Llama,可以更容易地吸取DeepSeek的成功经验,减少META自己的研发成本。
所以,同样是在DeepSeek的冲击之下,在美股七巨头中META股价受到的影响小了很多。“打不过就加入”,是写在META基因里的成功密码;也正是因此,在这个大模型“百花齐放”的时代,计算中心的项目上马不仅不会放缓,还会在地缘竞争的背景下加速推进。
02 正在改变世界
往更深一层去想的话,真正重要的是AI是否推动了生产力提高,以及这些价值提升是如何进行分配的。从目前呈现的结果来看,对生产力提高的效果相对薄弱,理想和现实之间仍然有着巨大的差距。
当然,新技术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脱节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从个人电脑到电动汽车,技术革命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呈现在生产力数据中。但无论是什么样的革命性技术,都必须让人看到差距在不断缩小;否则,被投资者鼓吹的泡沫就会迅速破灭。
因此,DeepSeek对整个市场带来的另一大影响,是给AI的泡沫续了一大波命。众所周知,市场曾经对AI的一个重大顾虑,就是成本太高,只有有钱有势的大公司才玩得起;可现在,DeepSeek推动其成本快速下降,意味着AI影响实际生产力的道路将会大幅度缩短。
而在DeepSeek之外,2024年也有越来越多的C端用户接触并使用了AI。根据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的统计,2024年在美国有超过40%的人群使用过生成式AI;与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相比,生成式AI在大众用户市场中的普及进度也是遥遥领先的。
中国这边,尽管没有相应的统计数字,但在大规模的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应用普及之下,生成式AI已经在各个层面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综上来看,有了技术层面的成本加速下降、用户层面的普及进度加速上升,2025年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主动加速与AI接触、融合,要么为AI提供服务,成为它快速成长的动力源;要么被AI赋能,直至成为一家AI原生企业,将所有服务能力AI化。
沿着这两个方向我们发现,相比已经涨到天上的美股“七巨头”,还有很多AI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型企业市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掘,依然有很大的空间。
例如,半导体公司Credo(CRDO),通过设计以太网芯片组将计算/数据基础设施连接到互联网或云,专注于更高的带宽、功耗、成本、安全性、可靠性和端到端信号完整性要求。简单来说,Credo是数据/云供应链的一部分,他们并不设计像英伟达那种计算芯片,而是专注于数据传输芯片。
AI计算中心强劲的数据传输需求,让这类公司的产品得到了市场关注。公司财报中2025财年Q2(2024年Q4)收入同比增幅64%、环比21%;每股收益达到0.07美元,同样大幅超越预期,成为过去两年最为惊喜的一个季度。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股价受到DeepSeek影响大幅下挫至69美元,相比之前高点86美元有比较大的折扣,值得持续跟踪。
为AI提供支持的公司中,还有一些优秀的代表企业。如提供计算中心服务器整合方案的天弘科技(CLS);在美国从事发电工程EPC服务的民营企业Argan(AGX)等等。这些公司都有一个特点,在AI计算中心大规模上马的背景下,有良好的业绩前景。
而另一类受益于AI的公司就在应用层面了。这类公司中,目前扛着大旗的依然还是Palantir。作为美股中军事领域的AI企业代表,Palantir在整个美股中具备很高的稀缺性;同时,他们也有支付能力最突出的AI应用场景——军事,在大模型可以快速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公司的业务和业绩会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与之类似,已经与50%的美国前百银行合作的AI企业Q2(QTWO);当然,还有前文提及的、受益于AI广告加成的META等企业。实际上,AI应用加速在去年已经形成趋势,不少企业的涨幅都已经偏高,这种情况下等待回调将会是不错的策略。
03 结语
如果再往更深一层去思考,AI时代来临,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
当AI真正大规模进入各行各业,影响实际生产力的运行,会不会带来更多的失业?数千亿美元的开发成本投入,到最后真正能提升价值和效率的钱能有多少?在DeepSeek带来大规模的成本降低之后,会不会还有更大的“惊吓”在前方?
没有人真正清楚这些问题,就像没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一样。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技术革命正在加速释放它的潜能,而我们每个人必须为此做好准备,无论是技能上还是认知上。
声明:本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原文标题 : DeepSeek强震余波未平:AI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最新活动更多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