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晓自动驾驶巴士商业谜团:谁成王,谁败寇?
当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在商业化进程中艰难前行时,自动驾驶巴士(Robobus)已在中国悄然发力,进驻 50 多个城市的景区、园区以及主街道。从大理洱海的观光接驳服务,到北京亦庄的公交专线,这些配备激光雷达的 “智慧盒子” 正以年均 300% 的增速,改写着城市出行的格局。在这场百亿级别的市场争夺战中,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的激烈博弈,将行业推向了 “分水岭时刻”。而把视角放到全球,自动驾驶巴士也在不同地区展现出多样的发展态势。
全球突围:从局部试点到多地探索
中国自动驾驶巴士的发展历程是技术突破与政策创新相互交织的过程,而在全球其他地区,也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轨迹。
在美国,科技企业和汽车制造商对自动驾驶巴士研发投入巨大。像一些头部企业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不断测试和优化自动驾驶巴士技术。美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自动驾驶巴士的商业化应用提供支持。例如,内华达州是美国较早为自动驾驶汽车立法的州之一,这为自动驾驶巴士在该地区的测试和运营提供了法律基础。一些城市还在积极探索新的运营模式,像在一些科技园区和旅游景区,自动驾驶巴士已经投入试运行,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积累经验。
肯尼迪国际机场的自动驾驶穿梭巴士
欧洲在自动驾驶巴士领域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欧洲拥有强大的汽车工业基础,以德国、法国、英国、瑞典等国为代表,多个国家和地区较早开始自动驾驶小巴项目研究。
Navya: 成立于 2014 年,2023年 1 月,其与合作伙伴电动巴士制造商 Bluebus 一起完成了 2 辆 Bluebus Autonom 的无人驾驶化和自动化,并完成了所有的试运行测试,其自动驾驶巴士已被法国政府投入到工业区、公园、小型住宅区等场景,用于解决 “最后一公里” 问题 。
Easymile: 成立于 2014 年,其基于 EZ10s 推出的自动驾驶班车服务,可在市中心、城镇、大学、园区、医院、公园等地应用,适应各种交通状况和气象条件,已在新加坡、加州、瑞士、芬兰等地进行相关道路测试,自 2014 年以来,该公司以高质量交付和实际部署而闻名,成熟的技术已在 30 多个国家的 300 多个地点实现自动驾驶,行驶里程超过 100 万公里。
Fusion Processing: 成立于 2012 年,旨在设计和构建世界领先的车辆自动化系统和技术,以提高车辆安全性,其与英国最大的公共汽车运营商 Stagecoach、巴士零部件供应商 Alexander Dennis 和苏格兰运输局合作,共同运营 CAVForth 自动驾驶巴士项目,2023 年 5 月,该项目的 5 辆完全自动驾驶公共汽车已经驶上爱丁堡附近街道。
不过,欧洲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部分汽车供应商因前期投资巨大停止了相关项目,如采埃孚在 2023 年底放弃了班车计划,大陆集团也停止推进其 CUBE(大陆城市出行体验)开发平台。
Navya Arma纯电动自动驾驶的穿梭巴士
日本作为汽车制造业强国,在自动驾驶巴士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汽车制造商和技术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创新产品。日本政府也积极推动自动驾驶巴士的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商业化应用提供支持。同时,日本的城市交通系统也在积极探索自动驾驶巴士的运营模式,以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日本TierIV开发的纯电动自动驾驶巴士
在东南亚地区,虽然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积极引进和研发自动驾驶公交车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预计未来东南亚地区的自动驾驶巴士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和新兴经济体,对自动驾驶公交车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目前虽处于起步阶段,但政府已经开始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一些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也在积极探索研发和应用模式。
赛道突围:从实验室到街头的三级跳
回到国内,中国自动驾驶巴士的发展同样经历了关键的几个阶段。
2003-2015 年,2003年,清华大学研制成功THMR-V型无人驾驶车辆,能在清晰车道线的结构化道路上完成巡线行驶,最高车速超过100km/h。2008年,由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带队组成了清华大学智能车团队,该队共有老师、博士生等二十余人。目前已经在多条开放道路进行过无人驾驶实验,无人驾驶行驶里程超过30万公里。2015年,宇通大型客车从河南省郑开大道城铁贾鲁河站出发,在完全开放的道路环境下完成自动驾驶试验,行驶 32.6 公里,最高时速 68 公里,途经 26 个信号灯路口,自主完成了跟车行驶、自主换道、邻道超车、路口自动辨识红绿灯通行、定点停靠等一系列试验科目,全程无人工干预。
2017 - 2021 年,自动驾驶巴士的发展迈出重要步伐。2017 年 12 月 2 日,深圳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在福田保税区首发试运行,这是全球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的智能驾驶公交试运行,4 辆全电动公交车在全程 1.2 公里的线路运行,车速 10 - 30 公里 / 小时,途中设三个停靠站,该系统已初步实现 “无人驾驶”,能实时对其他道路使用者和突发状况做出反应,实现自动驾驶下的行人车辆检测、减速避让、紧急停车、障碍物绕行变道、自动按站停靠等功能。2018 年,百度世界大会上宣布,国内首款 L4 级自动驾驶量产乘用车将于年底进入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并且在 2019 年,百度 Apollo 利用车路协同技术打造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将规模化落地长沙 。2019 年,长沙建成国内首条长达 7.8 公里智慧公交示范线并试运营,百度 Apollo 在长沙落地 L4 级智慧公交,开启了自动驾驶在城市公交领域的探索。
2022 年至今,随着 “双智城市” 政策的推动,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蘑菇车联等企业借助政策东风,将自动驾驶巴士的运营场景从封闭园区拓展到城市开放道路。2022年,蘑菇车联与金旅客车联手打造的全球首款搭载车路协同系统的 L4 级自动驾驶前装量产巴士 MOGOBUS,已批量应用于大理洱海、山东烟台等车路云一体化项目,并进入试运营。2023年,开启成都第 31 届世界大运会自动驾驶接驳服务,累计接驳超 1 万人次,成为首个服务世界性赛事的自动驾驶公司;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已开通超 400 条自动驾驶巴士线路,其中文旅场景占比达 65%。曾经被视为 “技术演示道具” 的自动驾驶巴士,如今正通过 “车票收入 + 数据服务 + 广告增值” 的商业模式,率先实现了商业化闭环。
成都大运会期间,负责接驳的自动驾驶巴士
王者对决:四大势力技术路线大拆解
蘑菇车联:车路云一体化的破局者
蘑菇车联是国内领先的车路云网络自动驾驶全栈技术与运营服务提供商,自主研发行业首个 “车路云一体化” 自动驾驶系统,掌握L4 级自动驾驶全栈技术,核心软硬件自研。其自研的 “AI - AP 大模型” 与算力达 1100TOPS 的 “蘑菇大脑”,为多场景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文旅场景方面,蘑菇车联在洱海景区实现了 “观光车 + 接驳车 + 移动广告屏” 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为游客提供了便捷且新颖的旅游体验;在城市交通领域,天津西青区产业园区开通了付费线路,单日客流量突破 2000 人次,展示了其在城市通勤场景的运营潜力。其车路云协同系统优势显著,使车辆能耗降低 18%,定位精度达厘米级,构建起了坚实的技术护城河。截至 2023 年 10 月,公司已在北京、天津、山东、湖北、湖南、云南、四川、贵州等多个省市规模化落地运行,还为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提供 “车路云一体化” 自动驾驶巴士服务,为联合国全球环境科学家大会提供官方自动驾驶用车,是首个服务世界级赛事及会议的自动驾驶公司。
百度 Apollo:高精地图派的坚守者
百度 Apollo 依托百度强大的地图生态,在自动驾驶领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在长沙梅溪湖,百度打造了 “5G 云代驾” 系统,通过云端监控实现对异常场景的远程介入,为自动驾驶巴士的安全运营提供了保障。然而,高精地图的更新成本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景区等场景的快速拓展,因为景区道路环境相对复杂且变化多样,地图更新的及时性和成本成为了挑战。
轻舟智航:场景化与量产化推动者
轻舟智航在自动驾驶领域聚焦于场景化落地与量产化推进。在技术层面,轻舟智航自主研发的龙舟系列自动驾驶方案,深度融合了多种先进传感器技术,包括高性能激光雷达、高分辨率摄像头以及毫米波雷达等,形成了一套精准且高效的环境感知体系。例如在园区场景中,通过前期对园区道路布局、人员流动规律以及常见交通状况的细致调研,将这些数据深度融入算法模型。在量产化方面,轻舟智航已在多个城市的园区、景区实现了自动驾驶巴士的规模化部署,累计行驶里程持续增长,为自动驾驶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丰富实践经验与数据支撑。
文远知行:务实运营派代表
文远知行在运营方面展现出了务实的策略。在广州国际创新城,通过 “预约制 + 动态定价” 模式,有效提升了上座率,使其达到 78%。采用 “渐进式无人化” 策略,从最初的安全员值守逐步过渡到远程监控,逐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这种稳健的发展策略使其在市场运营中逐渐积累优势。
生死竞速:决定胜负的三大暗战
算力军备竞赛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算力成为了关键竞争力。蘑菇车联的 Orin 芯片阵列,彰显了算力角逐已进入千 TOPS 时代。然而,算力利用率成为了关键问题。某头部企业的实测数据显示,现有系统算力闲置率高达 43%,这意味着如何高效利用算力,将成为企业在这场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数据资产争夺
数据是自动驾驶的核心资产之一。百度凭借多年来通过地图采集车积累的 3000 万公里道路数据,拥有了庞大的数据基础。而蘑菇车联则通过实时运营数据(日均TB 级),在数据维度上与百度形成对冲。在自动驾驶领域,谁能更快、更全面地构建场景数据库,谁就能更好地掌握长尾场景处置的关键,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成本生死线
成本控制是自动驾驶巴士商业化的关键因素。经行业内部测算显示,单车日均营收需超过 800 元才能覆盖成本。通过 “车票+ 广告 + 政府补贴” 的组合拳策略,可以率先将单线盈亏平衡点降低时限,在成本控制和盈利模式可实现借鉴。
未来战局:2025 年定江山?
随着《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政策的落地以及“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发布,自动驾驶巴士行业正站在关键的转折点上。
政策风向方面,L3 级责任认定规则的明确,可能会改变企业的技术路线选择。企业需要根据新的政策要求,重新评估和调整技术研发方向,以适应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
技术拐点上,4D 毫米波雷达的量产,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目标信息,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能力,有望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迈向新的台阶,也将促使企业在硬件配置和技术方案上进行更新升级。
资本博弈层面,头部企业估值已达百亿,在市场上占据了有利的资本地位。然而,二线厂商的融资难度却在加剧,资本的集中趋势可能会导致行业格局进一步分化,强者愈强,弱者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在这场全球智慧交通的 “长征” 中,无论是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还是全球其他地区的多样探索,都让自动驾驶巴士的发展充满变数。蘑菇车联凭借场景化落地暂时处于领跑位置,但百度 Apollo、轻舟智航、文远知行等企业都可能在未来引发行业变局。正如某位投资人所说:“这个赛道不会有一家通吃,但一定会有人提前退场。”2025 年,或许将成为见证行业王者的关键时刻,各企业将在技术、市场、资本等多维度的竞争中,决出最终的胜负。
原文标题 : 揭晓自动驾驶巴士商业谜团:谁成王,谁败寇?
![](http://www.ofweek.com/images/weixin/weixin_ai.gif)
最新活动更多
-
2月25日火热报名中>> Ansys Motion薄膜卷曲卷对卷工艺仿真解决方案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