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火爆全球的科技企业“六小龙”,何以出杭州?

2025开年以来,DeepSeek热度经久不衰。不仅震撼了美国主导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更是在没有任何广告投放情况下实现了7天破亿用户增长,创下成最快应用破亿记录(ChatGPT用时2月)。

DeepSeek的持续火爆,也让孕育这家AI巨头的杭州在世界科技舞台上火出新高度。事实上,这不是杭州第一次在科技领域出圈。春晚扭秧歌的人形机器人、火爆全球的《悟空·黑神话》等均出自杭州,它们是最近在科技界狠狠出圈的“杭州六小龙”。

01

何为“六小龙”

“杭州六小龙”分别是开发现象级大模型DeepSeek的深度求索,打造出现象级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游戏科学,全球四足机器人头部玩家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脑机接口领域领先企业强脑科技以及拥有全球最大的室内场景认知深度学习数据集的群核科技。这6家杭州企业均是处于新技术领域前沿、在业内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新贵”,被称为“神秘的东方力量”。

表:杭州科技企业“六小龙”

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六小龙”偏向硬核科技。火石创造产业数据通数据显示,六小龙企业聚焦机器人、AI、元宇宙、脑科学等前沿领域,与阿里、网易等上一代互联网企业的电商、软件服务形成差异化。上一代互联网巨头更多是基于商业模式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而“杭州六小龙”是在技术驱动下,向更底层、更基础的科技领域进军。

火石创造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冯雷认为,产生这种变化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产业升级需求,杭州从“电商之都”向“硬科技之都”转型,政策推动智能物联、先进制造等五大生态圈,避免低门槛产业内卷。

二是全球科技竞争焦点转移,人形机器人、大模型、量子计算等成为国际竞争新高地,杭州企业通过“硬核创新”抢占话语权,如宇树科技入选英伟达全球合作名单。

三是资本偏好与技术壁垒,硬科技领域护城河更高,杭州通过高校(如浙大机器人实验室)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技术壁垒。

02

“六小龙”何以出杭州?

随着“六小龙”的持续出圈,“何以杭州”这样的问题引发舆论热议,激发了各地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入思考。甚至有省级媒体发出“杭州有DeepSeek,我们有什么”“为什么我们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等灵魂追问。

在冯雷看来,“六小龙”在杭州集体井喷,并非偶然。杭州正处于科技爆发的关键阶段。从数据来看,2023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6500亿元,占GDP比重超30%,独角兽企业数量全国第四(24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四,显示出科技产业的强劲动能。

冯雷表示,集中爆火的节点原因,一是来自于技术积累与政策红利叠加,杭州自2017年起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有深厚技术沉淀。政策支持层面,杭州市政府出台了三个“15%”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即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市本级每年新增财力的15%以上用于科技投入、统筹现有产业政策资金中的15%集中投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科技企业的研发和成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二是国际环境倒逼产业创新,美国对华芯片制裁推动国产替代需求,如深度求索(DeepSeek)以低成本突破大模型训练,宇树科技机器人出口海外,验证了技术自主性。再有就是资本与人才虹吸效应,杭州创投基金规模达1.2万亿(占全国1/6),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全国第一,形成“产学研热带雨林”生态。

冯雷指出,杭州之所以能够持续孕育出优秀的科技企业,与杭州的创新土壤密不可分:

政策破局思维。杭州政府以“制度创新”为科技开道,例如全国首个元宇宙政务大厅、数字产权交易所,以及“安心宝”制度降低企业研发风险。

产学研高效协同。浙大、西湖大学等高校与企业的“零距离转化”模式(如宇树科技与浙大共建实验室),实现“上午实验室成果,下午产品化”。

资本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阿里、海康威视等巨头形成产业链基础,创投基金密集,如群核科技B轮融资时40家机构争抢,显示资本对细分赛道的敏锐嗅觉。

03

“六小龙”背后的创新浙江

“杭州六小龙”的一鸣惊人,也让全球关注到浙江的科技创新。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浙江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3年居全国第4位。

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浙江要以创新浙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浙江省新春第一会提出,重点做好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

从打造“创新型省份”,到把“创新浙江”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的鲜明标识,浙江又一次将创新“置顶”。

当下的浙江,正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杭州聚力发展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中国视谷”等新兴产业,宁波推动绿色石化产业集群补链强链、形成体系,绍兴依托科技创新推动历史经典产业焕发新生、战略新兴产业拔地而起;嘉兴抢占智能光伏、算力中心项目发展先机……

从“六小龙”延展开,冯雷建议,从强化基础研究与共性技术平台、完善产业链与全球化布局、优化人才政策与创业环境三方面入手,进一步破解技术瓶颈与国际化壁垒、产业生态整合不足以及人才结构性短缺等问题, 让“创新浙江”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END—

作者|火石创造 冯 雷 翁建萍

审核 | 火石创造  殷 莉 

       原文标题 : 火爆全球的科技企业“六小龙”,何以出杭州?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