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慧莹 窦文雪 编辑/子夜 DeepSeek真正“全民化”了" />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微信的AI搜索野心与腾讯的“双模型”押注

2025-02-18 09:24
连线Insight
关注
图片

文/王慧莹 窦文雪

编辑/子夜

DeepSeek真正“全民化”了。 

2月15日,微信正式内测“AI搜索”新功能,在其中接入了DeepSeek-R1的“深度思考”服务。 

对此,腾讯官方回应称,部分测试用户,可在微信对话框顶部搜索入口,看到“AI搜索”字样,点击进入后,可免费使用DeepSeek-R1满血版模型,获得更多元化的搜索体验。

腾讯对AI搜索并不陌生,2024年开始,微信就开始用混元大模型试水AI搜索功能。如今,一个是拥有13亿月活的超级应用,一个是当红AI“炸子鸡”,“超级应用+AI”的组合无疑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3年开始的大模型军备竞赛以来,腾讯与其他大模型合作动作并不快,甚至是有些谨慎和克制。如今,却在DeepSeek R1宣布开源不到一个月之际,迅速接入,更像是早就做好的决定。 

实际上,除了微信以外,腾讯系旗下的多款产品都在积极接入DeepSeek。上周,腾讯云AI代码助手、腾讯元宝APP接入了DeepSeek R1;2月17日,腾讯文档也官宣正式接入DeepSeek R1满血版…… 

图片

可以看到的是,腾讯系产品在接入DeepSeek的同时,都没有放弃腾讯自家的混元大模型。腾讯的意图也很明确,就是在发展混元大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当下最火爆的大模型提高其在AI搜索应用浪潮中的地位。 

另一边,对DeepSeek而言,尽管在AI领域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想要在开源生态上突破更多的圈层,抢占更多用户心智,实现更大程度的商业化,它需要一个像微信这样的超级流量入口。 

在这场AI应用浪潮中,大模型技术迭代不难,难的是一个有跨时代意义的AI应用。 当年的移动互联时代,微信算是一个,而如今两者的结合,似乎是在为AI时代的超级应用做准备。 

1、微信支持DeepSeek-R1,微信AI搜索究竟有何变化?

在支持DeepSeek-R1之前,微信搜一搜就自带AI搜索功能。 

即如果用户在微信搜一搜中输入一个疑问句,就有很大概率在“全部”这个菜单栏中,得到微信AI搜索结合公众号文章内容整理出来的回答,展开答案后,还可以看到三篇参考资料。 

图片

微信搜一搜AI搜索界面,图源微信APP截图

这种自动联网,还提供具体来源链接的搜索功能本身就很好用,据悉,被动触发的AI搜索,是调用了腾讯混元大模型的能力,当指令给到大模型后,大模型将在理解后给出答案。

如今,微信又给搜索增添了另一个模型——DeepSeek,其数据库除了公众号外还接入了全网搜索内容,因此微信此番接入DeepSeek,被业内称之为“王炸”般的存在。

目前,只有被灰度测试到的微信用户才能体验该功能。具体体验方式为,点击微信聊天界面上方的搜索栏,再点击进入页面中的“AI搜索”,在聊天框中输入问题,并将聊天框下方的“快速问答”切换为“深度思考”,既可体验由DeepSeek-R1驱动的微信搜索功能。 

图片

图源微信APP截图 

不过,或是由于刚刚接入DeepSeek,该功能还正处于调试阶段,抑或是因为大量灰度用户的集中使用导致系统繁忙,连线Insight体验到微信DeepSeek的第一个“姿势”,竟然是“宕机”。

在先后输入了“微信为什么要接入DeepSeek?”“请简单概括一下腾讯目前的竞争力”等内容,并尝试了“快速问答”、“深度思考”两种搜索方式后,我们最开始得到的答案都是“暂无相关内容”或“抱歉,服务繁忙,请稍后再试吧。” 

更换设备再试,我们发现有的用户能够在“快速问答”中搜出答案,但“深度思考”功能仍显示系统繁忙。 

如果点击系统繁忙提示下的“搜更多内容”,则会直接跳转到普通的搜一搜界面,并不会跳转到其他浏览器应用,做更全面的搜索。 

此前,有DeepSeek的用户在社交媒体中开玩笑称,“DeepSeek像是一个聪明但是不爱干活的员工”。 

看得出,接入微信后,这个特点依然存在。 

图片

图源DeepSeek截图 

除此之外,微信AI搜索尚不能保留更多的搜索记录。展开聊天框下方的搜索历史,只能看到12条搜索记录;且微信AI搜索暂不支持电脑版,在办公场景上的便利性可能会受限。 

不过,一个值得关注的优点是,通过“AI搜索-快速问答”这个路径生成的答案,比在“搜一搜”中直接搜索问题得到的答案,更有针对性。

比如搜索问题“微信AI搜索功能接入DeepSeek,你觉得这个组合算得上是‘王炸’吗?”。在AI搜索中生成的是被整理为4个要点的论述以及总结,并给出了10篇参考资料。 

而在搜一搜中直接搜索相同问题,则并没有触发AI搜索,排在最上面的搜索结果是一篇阅读量为4万+的文章,该文章标题与搜索问题的内容重合较多,可见普通搜一搜功能的主要检索方式,仍然是关键词检索。 

因此,尽管目前刚刚接入微信AI搜索的DeepSeek-R1常常显示“系统繁忙”,但微信自身的AI搜索功能已经能展现出较大潜力,其在公众号文章检索中的优势也将进一步凸显出来。

如果后续,微信AI搜索的DeepSeek-R1功能被完善,其全网搜索功能可以进一步增加微信AI搜索的实用性。 

2、克制的微信,这次为何快速拥抱DeepSeek?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曾在内部会议上说微信团队“保持了一种很克制的心态来做事情”。 

微信的界面几乎没变过,朋友圈功能也奉行极简主义,视频号的商业化步伐也十分谨慎。“克制”是外界提到微信产品理念时,经常提到的词。

这次接入DeepSeek,微信可谓是走在了前面。尤其是当微信已经拥有混元大模型后,为何还积极地接入DeepSeek,引发了市场的猜想。 

事实上,DeepSeek低成本的开源属性,是微信选择接入的基本前提。

相比此前投资的“AI六小虎”,腾讯都因模型闭源的属性,尚未将其接入微信之中。毕竟,微信的背后,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用户数据库,接入闭源模型的风险性较大。 

接入DeepSeek,既能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搜索体验,还能对微信的数据自主可控,是个一举两得的选择。 

图片

当然,这不是微信搜索的一次简单升级,更透露着微信在AI搜索领域的野心。

自大模型浪潮来袭,各路玩家在探索AI应用的路上争分夺秒。其中,搜索是与大模型关联度最高的落地应用之一,关于“AI搜索”的讨论越来越多。 

从国外明星公司ChatGPT、Perplexity的出现,到360 AI搜索、昆仑万维的天工AI搜索、腾讯的元宝、月之暗面的Kimi、百度等玩家都盯上了AI搜索这块蛋糕。 

其中,传统搜索巨头的竞争无疑更加激烈。像谷歌在搜索中融入了自家大模型产品Gemini,百度也将传统搜索接入文心一言。 

的确,搜索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一份微软的调查数据显示,人们每天使用搜索的频次近乎超过百亿,问题覆盖方方面面,从天文到地理,从人文到赛博朋克等。

也是因为看中搜索的重要性,背靠13亿月活的微信,一直表现得很积极。微信搜一搜早就不再局限于本地,逐渐向通用搜索引擎进化,这期间公众号搜索、小程序搜索等功能相继上线。 

但问题在于,微信搜索内容生态依旧相对封闭,微信未能改变传统搜索的市场格局。AI时代的到来,搜索被赋予了更大的想象力,即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准确、全面的搜索引擎。

这给微信搜索带来了新的机会。想要抢到更多蛋糕,微信需要一个性能高、懂得思考的模型。 

DeepSeek的加入让微信搜索更加丰富。此次的升级,是微信结合用户需求,进一步丰富用户搜索体验的具体体现。DeepSeek和混元两大模型的加持,微信AI搜索功可以更精准和智能,也能吸引更多用户。 

图片

肉眼可见的是,DeepSeek的生态圈在持续扩大,除了腾讯,百度、阿里等巨头也接入其中。这期间大模型算力适配、数据供给、数据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腾讯方面表示,Al搜索仅整合公众号及互联网其他公开信息,不会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和相关隐私信息。 

从上文的测评中可以看到,目前微信的AI搜 索处于轻量化阶段。快速回答、深度思考等功能经常出现“系统繁忙”的问题,且不支持连续对话。 

更关键的是,减少DeepSeek本身的“幻觉”问题,也是微信搜索接入后需要注意。Vectara HHEM的人工智能幻觉测试结果显示DeepSeek-R1的幻觉率高达14.3%。 

想获得用户的信任,微信调用适用自身的DeepSeek模型,降低其“幻觉”至关重要,因为搜索的第一要义一定是准确性和真实性。 

无论如何,微信接入DeepSeek,都是AI搜索进步的缩影,也是一场强强联合。

对微信而言,在互联网平台竞相布局AI搜索的背景下,接入DeepSeek有助于微信巩固超级入口地位,借DeepSeek强化 “搜索即服务” 生态,将搜索入口从工具升级为智能助手,巩固用户粘性。 

对DeepSeek而言,微信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和强大的生态,DeepSeek可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同时微信用户使用DeepSeek产生的大量数据也能反哺DeepSeek,帮助其进一步优化模型,提升模型的性能和商业化能力。 

市场都在期待一个超级AI应用的诞生,这次或许是第一步。 

3、腾讯系积极接入DeepSeek,其他大厂怎么看?

如果说,微信接入DeepSeek,是一个超级应用完善自己服务体系的举措,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那么腾讯元宝接入DeepSeek,就相当于是将竞争对手接入自家的大模型中。因为在元宝之前,各家大厂的“GPT”都更愿意只使用自家的大模型。

从接入的情况来看,腾讯元宝直接做了一个自由切换模型的功能键,点击即可以将混元模型切换成满血版DeepSeek-R1。 

图片

图源腾讯元宝网页版截图 

切换完成后,页面的变化主要在于聊天框的周围,切换成满血版DeepSeek-R1后,聊天框上方的“AI搜索”、“AI阅读”、“AI写作”等标签会消失,在切换按钮的旁边会出现“联网搜索”的按钮,与DeepSeek的界面较为相似。 

连线Insight体验发现,腾讯元宝切换成DeepSeek-R1后,自带深度思考功能。比如直接提出问题“帮我概括一下在《京东“0佣金”搅局,外卖江湖硝烟再起》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腾讯元宝中的DeepSeek-R1会先进行一段深度思考,再给出回答。 

如果选择联网搜索重新生成,腾讯元宝的DeepSeek-R1会给出9篇参考资料,其中,有7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这一点与DeepSeek不同。如果在DeepSeek中问相同的问题并选择联网搜索,其给出的参考内容会更多,有49个网页,但是不能覆盖微信公众号的内容。 

这也就意味着腾讯元宝接入DeepSeek后,其能够覆盖微信公众号的优势将更加明显,DeepSeek的深度思考能力也将让腾讯元宝更好用。

除了腾讯元宝和微信,腾讯系的ima、腾讯文档、QQ浏览器、QQ音乐等多款腾讯产品,都积极接入了DeepSeek-R1模型。 

其中,除了像是腾讯元宝和微信这样可以将混元大模型切换成DeepSeek-R1的应用,还有腾讯的AI智能工作台——ima,用户在使用ima进行搜、读、写和知识库时,可以选择腾讯混元大模型或DeepSeek-R1满血版模型。 

其他多数产品则是直接接入DeepSeek,完善产品的相关功能。

比如QQ浏览器接入DeepSeek-R1模型满血版后,可支持深度思考、联网搜索、多轮对话、历史记录回溯;腾讯文档的AI文档助手与DeepSeek-R1满血版模型结合,可以直接生成文档、表格、幻灯片、思维导图、智能文档等等。 

另外,腾讯云旗下的AI代码助手、腾讯元器、腾讯乐享和腾讯地图四款产品,也接入了DeepSeek。 

根据腾讯云的介绍,DeepSeek的接入可以让AI代码助手的代码生成准确率提升30%+;让腾讯元器的开发者更自由地训练智能体;让腾讯乐享的AI问答更精准;让腾讯地图的地点提取功能与DeepSeek的能力相融合。 

图片

当然,腾讯系的“全面开放”并不是个例。

此前的2月11日,知乎曾宣布,DeepSeek-R1模型能力已在旗下AI搜索产品知乎直答网页和知乎App集成上线,用户在知乎直答通用搜索和专业搜索两项功能中,均可选择使用DeepSeek-R1模型完成搜索和问答交互。 

各大手机厂商也早早就下场布局,比如华为曾在2月5日宣布基于原生鸿蒙操作系统的小艺助手App已经接入DeepSeek;2月8日,荣耀YOYO智能体商店上线DeepSeek-R1尝鲜版;同日,OPPO宣布折叠旗舰OPPOFindN5将正式接入DeepSeek-R1,可通过语音唤醒直接使用。 

此外,百度也加入了DeepSeek的接入“大军”。

2月16日晚,百度宣布百度搜索将全面接入DeepSeek和文心大模型深度搜索功能,搜索用户可免费使用DeepSeek和文心大模型深度搜索功能,文心智能体平台的开发者也将能随时调用DeepSeek模型创建并调优智能体。 

百度提到,百度的开放一方面是为了加速从大模型到搜索的“真开放”,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百度RAG的技术优势,为DeepSeek消除幻觉,满足更多用户场景需求。 

AI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超级应用+大模型”的化学反应,正在重构行业格局。在DeepSeek“朋友圈”持续扩容的过程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开放”与“融合”,才是最容易抢占先机的方式。

       原文标题 : “国民应用”牵手DeepSeek:微信的AI搜索野心与腾讯的“双模型”押注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