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无人驾驶:2025年1季度融资40亿元,资本开始狂囤"螺丝钉"和"扫地僧"?

2025-04-11 09:16
无人车来也
关注

引言

2025年3月某日凌晨,北京亦庄街头30辆无人车集体上演行为艺术——它们载着空货箱绕行京东总部9圈,后台数据却显示完成900单配送。

这场被戏称为"幽灵配送"的奇观,揭开了无人驾驶赛道最野的生存法则:只要资本故事够性感,空跑也能跑出10亿估值。

当2025年1季度披露的40亿无人驾驶融资洪流中,最魔幻的剧本属于一家苏州小厂:生产激光雷达支架的砺群科技,靠给支架装温度传感器这种"微创新",竟拿到8000万投资。

这印证了行业新共识——在无人驾驶这场马拉松里,会造整车的只是入门,能卡住供应链脖子的才是真王者。

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和大伙儿聊聊这个事!

(参考阅读请点击:

《无人驾驶融资再创新高!新石器无人车完成了10亿元C+轮融资!2025投资趋势与市场分析》)

一、资本迁徙:从整车狂欢到零件狂欢

回看2025年Q1融资地图,会发现钱像候鸟一样南飞:

长三角零件狂潮

上海玛斯特 :靠给无人车装"电子鼻"(VOC传感器)拿下天使轮,能闻出快递包裹里的臭豆腐。仙途智能 :给扫地机器人装环卫工语音包,"您让一让"的南京话版本下载量破百万。尚元智行 :发明"线控底盘自助餐",客户像拼乐高一样组合零部件,交付周期从90天缩至7天。

这些"螺丝钉战士"的逆袭,背后是血淋淋的数据:

激光雷达价格从8万/颗跳水至3800元,利润率比矿泉水低;无人车企业毛利率普遍跌破15%,而零部件厂能守住35%红线;北京某园区无人配送车拆开,86%零件贴着长三角厂商标。

资本用脚投票的逻辑很现实:与其赌下一个特斯拉,不如当无人驾驶界的"卖水人"。

就像19世纪淘金热中,真正暴富的是卖牛仔裤的李维斯。

二、吸金之王:新石器的"空箱经济学"

拿下单笔10亿融资的新石器,给行业上了堂行为艺术级MBA课:

魔幻运营实录

夜间幽灵单 :零点后接便利店临期食品配送,实际履约率高达99%;数据炼金术 :把充电桩停留时间计入"有效运营时长",利用率暴涨50%;场景魔术师 :在雄安新区演示"无人车送无人机",解决最后100米配送。

这些花式操作背后,是套严密的资本逻辑:

每辆无人车日均创造8MB数据,比配送利润值钱10倍;与物流巨头签对赌协议:只要车辆在线率超90%,免收三年服务费;把充电站包装成"智慧驿站",吃下政府新基建补贴。

财务总监私下算过账:"10亿融资够烧三年,只要活到无人车牌照开放那天,现在每单亏的30块都能涨回300。"

三、IPO突围:赛目科技的"通关秘籍"

当港股跌成狗时,赛目科技却逆势募得4亿,秘诀藏在招股书第88页:

中国特色上市宝典

政策套利 :把自动驾驶测试场包装成"新质生产力示范基地",享受土地税减免;数据资产化 :3亿公里测试里程估值20多亿,成最大无形资产;生态捆绑 :拉华为哈勃当基石投资者,发布会直接放在鸿蒙生态展区。

这些操作让赛目市盈率冲上83倍,比茅台还香。但真正让投资人闭眼冲的,是其独创的"自动驾驶驾考"模式:

给车企发"科目二通过证书",单次认证收费数万甚至数十万元;建立"中国特色场景库",包含广场舞突袭、三轮车鬼探头等137个魔幻路况;与保险公司对赌:通过赛目认证的车型,保费必降15%。

这种既当裁判又卖教材的生意,让毛利率飙到68%。

难怪有人在公司敲钟时感慨:"我们不是自动驾驶公司,是焦虑转化器。"

四、无人扫地僧崛起:庭院机器人的"降维打击"

当大众目光还盯着马路时,资本已杀入别墅后院:

庭院经济攻防战

       浪涌未来 :给割草机装毫米波雷达,能识别宠物狗与玩具,误伤率降至0.3%;汉阳科技 :发明"落叶期货"模式,根据气象预测调整清扫路径,能耗降22%;Odd.Bot :研发出会修剪玫瑰的机械臂,被上海富豪圈疯抢。

图源:低速无人驾驶编辑部

这些"高端家政"项目看似小众,实则暗藏暴利:

别墅庭院服务毛利率超60%,是物流无人车的4倍;深圳某楼盘把配备机器人作为豪宅标配,溢价13%秒光;代工一台割草机赚8000元,而送快递的无人车每台月赚不到300。

更绝的是技术降维:庭院场景积累的避障算法,稍加改造就能用于矿区无人车。

正如某投资人所说:"在富人后院练级,去贫民窟割韭菜。"

五、候鸟效应:全球无人驾驶产业链的"零件战争"

当LG电子给美国Apex.AI塞钱时,长三角工厂正上演"反向卡脖子":

国产替代风暴

激光雷达 :速腾聚创把BOM成本压到2700元,逼得美国Lumotive裁员40%;控制芯片 :地平线推出"阉割版"征程6,专供无人农机企业,功耗降50%;线控底盘 :比博斯特发明"底盘即服务"模式,按行驶里程收租。

这些土味创新正在改写游戏规则:

中国无人车零部件国产化率从58%升至83%;美国某农机企业偷偷进口中国激光雷达,关税清单填"农机配件";深圳小厂用TikTok直播卖自动驾驶摄像头,月销3000颗到东南亚。

这场静悄悄的供应链革命,比整车价格战更有杀伤力。

就像当年日本精工用石英机芯掀翻瑞士表,中国零件商正用"极致性价比"重构全球产业链。

六、结语:泡沫里的新生机

站在40亿融资的浪尖回望,会发现无人驾驶赛道正在经历"去魅时刻":

资本从追捧炫酷Demo转向死磕供应链,从迷信硅谷大神到拥抱长三角老师傅。

那些在车库敲代码的极客或许失望,但对中国制造而言,这才是最性感的剧本——

当苏州工厂的数控机床开始雕刻激光雷达支架,当东莞流水线女工能闭眼组装线控底盘,这才是硬核科技该有的样子。

正如新石器无人车更新的日志:"我们运送的不是货物,而是整个产业链的焦虑与希望。"

或许无人驾驶的真正终点,不是消灭方向盘,而是让每个零件都成为印钞机上的齿轮。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2025 年第一季度无人驾驶领域的融资情况很有意思。虽然融资事件数量和 2024 年同期差不多,但披露的总融资金额减少了,而且行业融资重头向供应链零部件企业转移,企业融资效率提高了。让我们一起期待,在资本的助力下,无人驾驶技术能更快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更便捷、更智能的出行体验!

       原文标题 : 无人驾驶:2025年1季度融资40亿元,资本开始狂囤"螺丝钉"和"扫地僧"?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