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风口已至!具身智能典型发展城市及代表性企业推荐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具身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这也意味着具身智能风口已至。

01

具身智能产业链

具身智能是指智能体通过物理载体与环境实时互动,实现感知-决策-行动闭环的智能形态。这一理念突破了传统AI的"离身性"假设,强调智能必须通过身体与环境的持续交互才能形成和体现。

图:具身智能结构

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具身智能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核心环节:

上游聚焦核心硬件、基础材料及软件系统,涵盖芯片、传感器、控制器、电机、通信模组、能源管理、AI算法及云服务等关键技术;中游为具身智能产品制造,其实现形态多样,需结合具体任务与环境需求选择最优载体。其中,人形机器人凭借其高度仿生结构与灵活适应性,成为具身智能最具代表性的落地形态之一;下游覆盖多元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服务业、医疗健康、教育娱乐、交通出行及公共安全等领域,推动智能技术向实体世界的深度渗透。

02

企业布局

当前,全球科技企业正加速布局具身智能领域。国内具身智能的玩家主要包括科技大厂、机器人公司、新能源车企等,包括华为、比亚迪、腾讯、小米、宇树科技、优必选、科大讯飞等,同时也产生了一批新生代的具身智能公司。

表:具身智能代表性企业(部分)

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03

代表性城市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热点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地争相出台一系列政策指引,推动其加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国内明确提出发展具身智能的城市已超过20个。其中,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凭借技术、产业和生态综合优势,整体领先全国。

北京

北京市作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已将具身智能确立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方向。其2月发布的《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要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营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具身智能产业生态。

根据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海淀区内已经集聚具身智能企业近30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20余家,开设具身智能及机器人相关专业的院校21所,形成了以“大脑、小脑、本体”为核心的具身智能全产业链条。

优势领域

工业与协作机器人龙头企业:新松机器人(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配天机器人(SCARA机器人)、遨博智能(协作机器人)等。技术特色:力控算法、柔性抓取(如遨博的i系列协作机器人)、数字孪生平台。

医疗机器人临床转化:天智航(骨科手术机器人)、柏惠维康(神经外科导航)、和华瑞博(介入手术)。科研支撑:积水潭医院、协和医院与高校合作开展临床实验,推动国产设备认证。

特种机器人与具身AI大模型场景落地:星航机电(航天检测机器人)、云迹科技(酒店配送)与文心大模型结合,提升场景决策能力。

北京在工业协作、医疗手术机器人领域具备竞争优势,望成为“高端机器人创新策源地”。其科研优势与场景需求的深度耦合,或将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技术加速转化为高附加值产业,助力北京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上海

上海是具身智能产业的技术研发标杆城市,将具身智能纳入 “模塑申城”方案五大关键领域之一。围绕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具身智能分级分类等领域,还制定了全国首批团体标准,并在浦东张江开设了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依托其高端制造、医疗资源和国际枢纽优势,上海形成了“工业+医疗+国际协作”的特色发展格局。

优势领域

高端工业机器人

国际龙头聚集:ABB、发那科、库卡等外企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聚焦汽车制造、精密加工场景的工业机器人。本地企业突破:新时达(伺服系统)、节卡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企业突破核心零部件国产化。

医疗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直观复星(达芬奇系统本地化生产)、微创机器人(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占据国内较高市场份额。康复与辅助:傅利叶智能(康复外骨骼)、司羿智能(脑卒中康复机器人)与本地三甲医院合作临床验证。

自动驾驶与物流测试基地:临港新片区建设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区,支持上汽、特斯拉等企业的L4级技术验证。仓储应用:极智嘉(仓储AGV)、快仓智能(智能分拣)服务电商与港口物流需求。

上海通过“国际资源+高端制造+临床场景”三位一体模式,在具身智能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有望成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的重要一极,尤其在医疗机器人与工业智能化领域实现技术领跑。

深圳

深圳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在具身智能体的制造上优势明显。依托其电子产业生态、供应链优势和开放环境,正在成为我国具身智能产业的重要一极。根据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深圳有超5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上市企业超30家,7家企业入选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

深圳在3月3号发布《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关联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过1200家。

优势领域

消费级机器人与无人机龙头企业:大疆(全球无人机龙头)、优必选(人形机器人)、银星智能(清洁机器人)等。技术特色:多传感器融合、SLAM导航算法、人机交互设计(如优必选的Walker机器人)。

物流与配送机器人场景落地:普渡科技(餐饮配送)、海柔创新(仓储AGV)在本地餐饮、电商仓库快速迭代。集群效应:深圳龙岗“机器人小镇”聚集300余家相关企业,覆盖导航、驱动等核心部件。

边缘计算与计算机视觉芯片支撑:地平线(自动驾驶芯片)、瑞芯微(AIoT芯片)为机器人提供算力支持。算法突破:商汤科技、速腾聚创(激光雷达)赋能机器人环境感知与决策。

总体来看,深圳在消费级机器人、物流与配送机器人以及低空经济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随着国产芯片的突破和深港科创协同加深,深圳有望在具身智能的“端-边-云”全链条实现自主化,成为大湾区“智能机器人之都”。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或将推动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加速走向大众生活。

杭州

杭州作为中国具身智能产业的场景化创新典范,依托数字经济先发优势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构建了"技术攻关-场景验证-产业赋能"的特色发展路径。杭州发展具身智能更聚焦于人形机器人领域。2024年12月,杭州发布《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9年)》,提出以“最优本体+最强大脑”为重点,加快构建人形机器人整机研发、设计、制造、应用的一体化创新体系和全产业链生态。

优势领域

人形机器人与足式机器人龙头企业:宇数科技(通用人形机器人H1,Unitree B2-W工业轮足机器人)、云深处(绝影系列)、浙江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领航者2号)等。市场地位:宇树科技在四足机器人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60%以上;云深处科技的变电站巡检四足机器人占据了全国90%以上的市场份额‌。

物流、安防与仓储机器人龙头企业:菜鸟网络(物流自动化)、海康威视(移动机器人)、立镖机器人(分拣AGV)。技术特色:大规模集群调度算法、多模态传感器融合(如菜鸟“小蛮驴”配送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与数字人场景落地:银杏谷资本投资的云迹科技(酒店配送)、Rokid(AR眼镜交互)。虚拟具身:相芯科技(数字人驱动)为电商直播、虚拟客服提供解决方案。

杭州具身智能发展已进入“技术突破-场景落地-产业反哺”的正向循环,在人形机器人、商用服务、智慧城市等领域处于国内第一梯队。

当前,具身智能产业正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全国多地将其列为重点发展领域,通过专项政策扶持与资源倾斜,加速产业生态构建与技术商业化落地。未来,随着核心技术持续突破与应用场景纵深拓展,具身智能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将通过智能化变革重塑生产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END—

作者|火石创造 王 娟

审核 | 火石创造  殷 莉 

       原文标题 : 风口已至!具身智能典型发展城市及代表性企业推荐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