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赛道落地竞速,到底最终谁将胜出?
前言:在排除经济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前提下,技术安全性的验证将显著推动监管政策的放宽。
在十五五规划期间(2026-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与自动驾驶技术预计将与综合交通体系的升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更为紧密的整合规划;
从而加速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与智慧交通及智慧城市整体规划的融合。
技术模块间的接口需转化为人类可理解的形式,但无法实现完全的梯度传递;
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面临明显的边界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Robotaxi的大规模部署。
作者 | 方文三图片来源 | 网 络
Robotaxi行业呈现出高度竞争的态势
各企业正积极拓展市场布局,争取更多的测试区域和运营许可。梯队之间的界限,依据车队规模和运营里程划分,变得日益清晰。
在这一竞争格局中,市场需求和技术问题的影响正逐渐增强。
目前,萝卜快跑凭借其商业化的先行优势,稳居第一梯队。
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凭借[低价+场景覆盖]的策略迅速崭露头角。
2024年,其在武汉部署的千辆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日均订单量突破20单,以每6公里仅需4元的低廉价格颠覆了传统网约车市场。
在技术层面,萝卜快跑通过[单车智能+车路协同]的解决方案,将事故率降低至人类司机的1/14,并实现了城市道路与高速路段的无缝连接运营。
百度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先驱,自2013年起便开始布局相关业务。
从运营车辆数量来看,萝卜快跑的车辆总数已超过1,500辆,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业务覆盖全国12个城市。
第二梯队的企业数量较多,布局时间主要集中在2016至2017年,其在中国的覆盖城市数量一般在2至6个之间。
然而,Auto X在运营车辆总数上略占优势,全国范围内超过300辆,而文远、小马、滴滴三家企业的车辆数量基本在200至300辆之间。
作为全球Robotaxi领域的领先企业,小马智行已在深圳前海、北京亦庄等核心区域成功开展全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运营。
其技术优势体现在基于[世界模型]的L4级自动驾驶系统,该系统能够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做出高精度的决策。
截至2025年3月,小马智行累计路测里程接近4000万公里,其中全无人驾驶里程占总里程的10%。
通过与丰田、北汽等知名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小马智行计划在2025年将Robotaxi车队规模扩展至千辆级别,并在未来三年内达到万辆规模。
第三梯队主要包括T3和如祺两个出行平台。这两个平台的Robotaxi业务是通过与整车厂和自动驾驶企业合作来开展的。
例如,T3出行与轻舟智航、智行者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作为平台方帮助运营其Robotaxi产品;
而如祺出行则与广汽集团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广汽集团作为如祺出行的基石投资者之一,双方共同推进Robotaxi的车型设计研发、前装量产及商业化运营。
早日实现盈亏平衡成为下一阶段共同目标
去年11月,萝卜快跑获得了中国香港首张自动驾驶车辆先导牌照的颁发,标志着该地区成为首个右舵左行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发放地。
这一进展象征着萝卜快跑正式迈出了全球业务拓展的步伐,香港显然已成为萝卜快跑全球化战略的前沿阵地。
根据百度最新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2024年第四季度,萝卜快跑提供的自动驾驶订单数量超过110万单,同比增长达到36%。
截至2025年1月,萝卜快跑累计为公众提供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已超过900万单。自2025年2月起,萝卜快跑已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实现了100%的全无人驾驶运营。
小马智行则致力于降低成本,以实现单车盈利。
目前,小马智行已与多家主流汽车制造商展开量产合作。
通过量产以降低成本,是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
例如,与丰田合作开发的下一代L4级别自动驾驶车型,计划于2025年至2026年间,在国内一线城市投放千台规模的铂智4X Robotaxi。
文远知行尚未公开其2025年的详细战略规划,但从前几个季度的财报中可以略见一斑。
从细分收入构成来看,文远知行的业务正向轻资产化转型。
根据上一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产品收入占比为21.4%,而服务收入占比高达78.6%。
实际上,文远知行自早期便具备服务导向的基因,率先在中国推出了开放道路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收费运营服务,成为全球首家向公众提供L4级别付费Robotaxi服务的公司。
因此,将文远知行视为一家服务公司或许更为恰当——即,向C端用户销售出行服务才是其核心业务。
车路云一体化成为最具可行性的商业模式
多种差异化能力的融合,使得Robotaxi的实施达到了商业可行性的最大化。
金三角模式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方案,汽车制造商提供整车平台及生产制造能力,出行/运营平台提供Robotaxi的线上叫车运营服务,从而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结合。
这种三方能力的结合,从整车、技术及应用三个维度为商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问答中提出:[探索形成车路云一体化投建运新型商业模式。]
明确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商业化运营主体,鼓励探索国资平台、车企、运营商、科技公司等多主体投资共建、联合运营的发展模式。
而目前常见的金三角模式中,国资平台的参与并不普遍。
鉴于当地政府在产业中的关键作用,长期来看,预计地方城投公司的参与将会显著提升商业模式的完整性。
由多方成立的合资公司持有Robotaxi整车等重资产并运作当地车辆,当车辆数量稳定且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时,便可将当地的Robotaxi运营视为固收类项目,具有收益稳定、风险低、流动性高的特点。
因此,在当前Robotaxi盈利能力较弱的情况下,金三角模式成为了前期商业化的关键;
而在产业发展的中后期,国资平台的介入成立合资公司,以类似固收项目的形式进行区域性运作,或将成为多方共赢且具有较强复制性的商业模式。
结尾:
至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规模预计将增长至110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达到34%。
据相关预测,到2030年,该产业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形成一个规模达万亿级别的产业链。
这一发展态势将进一步促进智能汽车的商业化进程,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成长。
众多自动驾驶公司及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自动驾驶领域将进入盈利阶段。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自动驾驶技术真有可能成为企业的盈利点。
尽管在科技发展语境中提及[盈利]似乎显得有些俗气,但对于一项新技术而言,[盈利]确实至关重要。
历史经验表明,最终的胜出者往往不是最激进的创新者,而是那些在技术与商业回报之间找到平衡点的务实者,技术、生态系统与商业化能力三者缺一不可。
部分资料参考:淇怪了:《Robotaxi世纪大战》,汽车观察Autoobserver:《特斯拉拿牌,Robotaxi全球竞赛提速》,头豹:《Robotaxi开始逐步落地,自动驾驶出行渐行渐近》,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Robotaxi商业化趋势研究报告》,霞光社:《全球Robotaxi竞赛枪响,中国玩家需要提速》,电车通:《Robotaxi逐鹿2025:百度领衔三国杀,二线玩家大乱斗》
原文标题 : AI芯天下丨分析丨Robotaxi赛道落地竞速,到底最终谁将胜出?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在线会议观看回放>>> AI加速卡中村田的技术创新与趋势探讨
-
即日-5.15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安森美Hyperlux™ ID系列引领iToF技术革新
-
5月15日立即下载>> 【白皮书】精确和高效地表征3000V/20A功率器件应用指南
-
5月16日立即参评 >>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 2025(第十届)人工智能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