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东阳光:2024年扭亏、一季度净利大增,液冷叠加具身智能打开成长空间

2025-04-10 10:04
投资者网
关注

4月9日晚间,东阳光(600673.SH)披露了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公司2024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21.99亿元,归母净利润3.75亿元,同比增长绝对值比例227.41%;实现扣非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绝对值比例174.35%。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53-3.23亿元,同比增长156.17%-227.05%;扣非归母净利润2.44-3.14亿元,同比增长166.25%-242.63%。

东阳光表示,公司积极推进大客户战略,坚持“创新+国际化”路线,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化产业布局与协同,加强与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同时,公司通过实施精益管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等多方措施,成功实现了显著的降本增效,确保生产经营的高质量运行,为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中赢得了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公司未来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东阳光还首次发布ESG报告,明确将ESG提升至公司层面,构建了ESG管理架构,并详细展示了公司在推行精益管理、坚持技术创新、把握绿色机遇、激发员工活力和贡献社区发展等方面的实践,充分展现了东阳光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企业责任与担当。

一、产业集群齐发力,助力公司扭亏为盈

历经20余年发展,东阳光已构建起电子元器件、高端铝箔、化工新材料、能源材料、液冷科技五大产业集群,巩固基本盘,跻身AI算力和智能机器人赛道,全面提升在液冷技术和具身智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其中,在电子元器件板块,东阳光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基地化成箔产能逐步释放并形成规模效应,叠加政策优惠带来的用电成本下降,化成箔的单位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经营利润同比提升;在化工新材料板块,其制冷剂业务利润的快速攀升,显著增强了整体盈利能力,并参与了蓝恒达的破产重整,未来蓝恒达化工将作为东阳光第二个化工生产基地,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为东阳光化工板块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二、AI需求爆发,布局液冷全链条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液冷科技领域,东阳光提前对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进行战略布局,历经多年技术攻关与产业链整合,目前已具备液冷核心材料铝冷板生产能力,掌握成熟液冷解决方案,并持续围绕AI数据中心服务器、光模块和储能行业等应用场景对散热的需求,已成为市场上少数实现全面提供核心部件铝冷板、关键材料氟化冷却液以及冷板式和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的头部企业。

据了解,东阳光正逐步构建涵盖“系统级—机柜级—服务器级”的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产品范围广泛。在当前更为主流的冷板式液冷方向,东阳光产品已覆盖核心部件及相关服务;而在被视为未来趋势的浸没式液冷方向,东阳光也参股了具备双相浸没液冷技术积累的芯寒科技,进一步强化了技术实力,完善了从技术到生产的全产业链布局。

东阳光表示,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公司将力争在3-5年内成为国际一流的液冷核心部件、材料和解决方案供应商。

随着AI技术快速迭代及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智算中心散热正加速向更高效的液冷方案升级,全球液冷产业正迎来千亿级市场增量空间。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最新《中国半年度液冷服务器市场(2024下半年)跟踪》报告预计,2024-2029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8%,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2亿美元。

全球范围内,中信证券预计2027年全球液冷市场将达到约858亿元,中国液冷市场将超过百亿元,2023-2027年CAGR均超过100%。

面对液冷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东阳光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与国际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聚焦液冷散热整体解决方案的全球市场推广,打造从技术标准到产业化落地的全链条竞争力。

从技术层面看,东阳光的冷板组件研发能力与氟化冷却液,和中际旭创的光模块散热设计能力将深度融合,实现“材料+场景”双向赋能,共同开发面向AI服务器的散热方案。商业化方面,中际旭创下游客户覆盖全球云计算巨头,合资公司可依托其海内外渠道,推动中国液冷标准走向全球,实现市场共振。并且,通过资源整合与产业链优化布局,东阳光将构建覆盖技术研发、资源协同及市场拓展的完整生态体系,为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在市场拓展方面,东阳光还与韶关市政府开展战略合作,深度融入“东数西算”战略。东阳光将在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数据中心液冷设备制造、超级电容研发基地。据悉,此举将使得东阳光在数据中心液冷散热和超级电容领域构建完整产业链,实现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的全面布局,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借助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的战略地位和政策优势,东阳光可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打造液冷、超级电容和AI产业集群,为公司数据中心领域的长远战略布局筑牢根基,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三、签订具身智能首批订单,打通机器人从本体到应用全链条

事实上,迈向AI时代,东阳光不仅布局有液冷全链条解决方案,还瞄准通用AI的最佳载体人形机器人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度布局。2024年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这一年,AI大模型与人形机器人的深度融合,已将具身智能推向全球科技竞争的前沿,同样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为推动智能机器人在各行业、各领域应用场景快速落地,在武汉市政府支持下,东阳光已正式进军智能机器人领域。在武汉市政府支持下,由东阳光牵头,联合上海智元、北武院以及灵初智能,于武汉共同投资成立光谷东智。并且,东阳光、光谷东智与上海智元、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武汉光谷中心城建设服务中心、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签署多项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助力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共同打造全国最大最先进、华中首家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作为合作牵头方,东阳光依托其自身丰富的行业运营经验与海量行业数据、上海智元的全栈技术能力、北武院的AI算法优势及灵初智能的端到端模型开发能力的各方优势,将形成了从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到应用开发的完整闭环,为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多元场景下的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更值得一提的是,东阳光已与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机器人采购项目协议》,由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委托光谷东智实施机器人项目,项目金额不超过7,000万元,为东阳光带来了首批市场化订单,打通了具身智能机器人从本体到应用落地的全链条。

近日,开源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孟鹏飞在“智启人形·聚势未来”上证·长三角科创沙龙上表示,人形机器人有可能成为科技史上第一个出货量超过手机、单价超过汽车的产品。谈及人形机器人量产节点,孟鹏飞预计:“从0台到1万台可能需要3到5年时间,从1万台到10万台需要2到3年,从10万台到100万台可能只需1到2年,而从100万台到1000万台可能只需半年。”

凭借深化产业布局与协同、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加强与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及践行绿色发展等系列举措,东阳光正持续强化竞争优势。新技术、新产品、新赛道,这一系列成果正是是东阳光不断向AI时代高质量稳步发展带来的新力量。随着东阳光在液冷科技、具身智能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和探索,无疑将为其带来更为长远的价值。

来源:投资者网

       原文标题 : 东阳光:2024年扭亏、一季度净利大增,液冷叠加具身智能打开成长空间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人工智能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