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不造车的滴滴 为何选择和大众一起研发“专用”网约车?
“滴滴坚决不造车,滴滴的核心能力就是服务好用户,服务好车主,在大数据和技术上面不断投入和突破。”
这是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的一句承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句承诺,滴滴未来十年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将服务全球20亿用户,满足消费者50%的出行需求,推广1000万辆新能源共享汽车。
虽然跟造车搭不上一点关系,但要实现这个目标,你就必须要跟造车企业搭上关系,所以滴滴选择与大众“联姻”。
据外媒报道,大众汽车将于滴滴在中国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移动出行技术。
实际上,早在去年的广州车展期间,两家就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希望成立一个合资公司并且大面积使用新能源车。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此次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主机厂和车辆提供者的角色,双方要实现移动出行服务全方位的合作:新的合资公司中,大众将是与滴滴合作的唯一股东,但同时他们也约定采购的车辆并不一定全部来自大众。大众汽车和滴滴将各持股50%,新的合资公司将会组建一个十万辆规模的庞大共享出行车队,其中六万辆是大众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这些新能源车是大众集团专为滴滴业务研发设计的“专用”车辆。除此之外,大众汽车还将提供电动和自动驾驶技术,并帮助管理合资公司的车队。
此次大众与滴滴组建合资公司,是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向可持续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的必经之路。
滴滴选择大众还有更深目的?
在和大众汽车达成合作之前,滴滴4月24日宣布与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成立“洪流联盟”,共创汽车运营商平台。首批加入“洪流联盟”的包括:北汽、博世、比亚迪、宁德时代、长安汽车、奇瑞、车和家、东风、一汽、广汽、吉利、江淮、四维图新、上汽乘用车、丰田、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威马汽车等,涉及汽车制造、零配件制造、新能源、数字地图、车联网等领域。
与大众的合作,是“洪流联盟”迈出的第一步。滴滴的野心是成为全球最大的共享出行平台,但它的核心是掌握了用户出行的大数据。滴滴应用大数据技术,可提升出行车辆每一个座位的效率,有效降低整体每公里出行成本,甚至可以影响或改变上游传统的汽车设计和生产。
怎么改变?程维设想,未来会有一个新的模式:汽车设计生产出来以后不是直接卖给用户,而是有一个运营商帮助用户去持有,用户只需使用服务。滴滴希望在未来能够诞生为里程使用设计的汽车,汽车运营商会按照每公里使用向用户付费,并且把这部分费用给到上游的硬件、金融、运营服务等等生态的合作伙伴。这样的市场效率会变高,同时它也会是一个新的巨大的市场。
滴滴与大众的合作,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势力和车企等出行老势力进行协同的尝试,未来硬件产品和软件服务之间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出行在迅速地线上化和智能化,将两种势力进行资源整合会对两个行业的协同创新带来积极影响,更快速的完成互联网+汽车的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滴滴出行正在讨论IPO(公开募股)事宜,融资规模可达数十亿美元,最快于今年上市。滴滴出行希望此次IPO估值至少要达到700亿美元至800亿美元,此次与大众合作将会为滴滴的IPO事宜增加不少热点和谈资。
大众为什么选择和滴滴一起玩?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回过头好好看下大众汽车和滴滴合作的内容。大众汽车除了提供新能源汽车,还将提供电动和自动驾驶技术。这也就意味着,闯进自动驾驶领域厮杀的,除了传统车厂、互联网车企,还有滴滴这个巨无霸。
根据共享出行领域的流量思维,哪里有用户,哪里就是生意的核心。大众汽车有技术有产能有人才,不过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或自动驾驶出租车要想迅速、广泛地触达用户,还是要跟滴滴一起玩,谁让人家是网约车市场的“独角兽”呢?
除此之外,大众的新能源积分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双积分)要求,2018-2020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分别达到8%、10%和12%。按此计算,大众汽车在2017年的销量超过420万辆,则大众的新能源汽车积分需要32万分,这就需要生产约8万辆纯电动汽车或16万辆插电混动车。
显然,大众集团与滴滴合作直接可以消化掉至少6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积分,加上江淮大众的新能源汽车,大众可以迅速缓解双积分的压力。
这一次与滴滴的合作,最终将给予大众获取滴滴拥有的大量用户数据的部分权限,而“武装”了这些数据的大众,有望在未来的产品设计和商业运作上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