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局”已是常态,谁打开了日系车企造假的“潘多拉魔盒”?
从高田公司的“死亡气囊”、神户制钢数据造假,到目前的汽车排放造假,“日本制造”神话破灭。
8月9日,据日本政府方面称,在尾气排放测试和燃油经济性方面,马自达、铃木和雅马哈三家车企在本土市场存在数据造假。外媒报道称,这是马自达及雅马哈首次暴露出产品品质管理的问题。
据悉,在新车出厂前的尾气及燃费测试中,3家车企均将无效测定数据视为有效数据。当日下午,3家公司召开记者会并作详细说明,并进行了公开道歉。受此消息影响,三家车企股价均呈现出下跌,铃木和雅马哈股价在午后下跌超过5%,马自达股价下跌1.3%。
《读卖新闻》称,这次出事的马自达及雅马哈为首次在品质管理上暴露问题。但问题得以暴露是因为在近年来这波“日系车集体造假”,使得日本交通省下令调查国内23家汽车与电动车制造商。
对于此次“造假事件”,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铃木首席执行官铃木俊宏表示,“我深表歉意并将努力防止再次发生。”不过铃木俊宏表示,虽然这些车的监测数据造假,但“并未在实际情况中发现问题”,所以当初并没有决定召回。
消息显示,自2012年6月以来,铃木已有12,819辆样品车进行了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测试,其中约有50%车辆检测不当。
另外从日本国土交通省的报告中得知,相关部门本次抽查了雅马哈335样产品,发现其中有2%没有走标准检测流程。日本马自达的记者会虽然单独举行,但从抽样结果来看,遭数据篡改的马自达汽车比例为4%。
事实上早在2016年4月,日系车企就已经开始频繁陷入造假风波。
日本三菱汽车工业公司承认,在燃油经济性测试中有“不当”行为,对汽车燃油效率和油耗数值均有“夸大”,共涉及62.5万辆汽车。同年,铃木汽车公司承认在其2010年后款车型燃油测试中采用不当的测试方法,涉及车辆达214万辆。
今年3月份,斯巴鲁公司承认了新车在出厂前的最终检查中存在篡改燃效及尾气数据的违规行为,4月斯巴鲁公布了关于篡改新车燃效及尾气检查数据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篡改燃效及尾气数据行为是在质检员班长指示下进行的,持续时间可能超过15年。
7月9日,日产汽车承认对其在日本销售的19款车型的尾气排放和燃油经济性进行了不恰当的测量,这是该公司一年内在其检查过程中第二次发现不当行为,并表示将采取适当行动以防止未来再发生此类事件。不过就在同一天,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透露,日产开始造假的时间至少始于1979年,这意味着日产的造假行为至今已经持续了接近40年”。
另外,作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神户制钢丑闻牵一发动全身。事件波及了日产、斯巴鲁、马自达和铃木等等,这些公司均在去年承认使用了神钢问题产品。但他们都表示“问题车辆”主要是在日本国内市场销售,海外市场并没有出现问题。
自从频繁陷入“造假”风波后,日本政府已下令车企进行更严格的检查。此前德国大众“排放门”已经波及全球1100万辆汽车均存在排放测试造假,也使全球范围内更加关注车企排放数据审查。
不过除了排放造假问题之外,日本汽车业近年来还一直受困于质量问题。
高田公司的气囊安全缺陷问题在2009年开始全面爆发,当时美国的一辆本田雅阁在发生相撞后,弹出的安全气囊中的金属片划破了司机的颈动脉,令其失血身亡。高田公司在2017年申请破产保护。随后,因气囊问题而召回的1.2亿辆汽车几乎覆盖了所有主流车企,日系车的召回量居首。
对于此次系列造假事件,铃木总裁Toshihiro Suzuki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的大量产品处理不当,我们会认真对待它。同时我们未能以正确的方式教育我们的员工,是我们的失职”。日本交通部长石井庆一补充道:“这种情况让用户对汽车质量和汽车制造商的质量感到焦虑,这是非常令人遗憾”。
有分析人士认为,日本制造业造假丑闻不断出现的原因在于,日本国内市场的停滞以及中国、韩国市场的竞争加剧,许多工厂削减了成本,减少了对全职工人的依赖,越来越多地开始使用“非正规”员工——临时工、兼职人员和短期合同工来完成一些工作。这些非正式员工可以帮助公司削减成本,调整员工队伍,但这也导致了工人在工厂车间的操作不熟练,降低了标准,增加了错误和事故的可能性。
而相关部门对其他公司的调查结果还未出炉,暗示其中可能还有更多的日本车企存在问题。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蔡司新能源汽车三电质量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蔡司新能源汽车三电质量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