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汽车智能网联的正与反

2018-09-30 13:59
吴声汽车
关注

近年,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智能网联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之中。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让汽车不再是简单的出行工具,而是融入人类日常生活的智能体验终端,为人类联通出行场景和工作、娱乐、生活等多个互联场景,让汽车成为生活助手。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智能网联在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将智能网联提到了新的高度。

但是,近期J.D. Power发布的2018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显示,中国新车质量稳中略降。J.D. Power分析其退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类问题数量的增加,例如导航系统不准确、车窗/挡风玻璃易起雾、内置蓝牙电话/设备经常有配对/连接问题、音响系统不易使用以及内置语音识别系统经常无法识别等,且新能源汽车的新车质量问题数远高于传统燃油车。同时,J.D. Power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乔杰也表示:“随着车载智能互联设备安装率的提高,设计类问题对车辆的可用性将愈发关键。”

通过J.D. Power的此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新能源汽车的车载智能设备故障率较高是导致中国新车质量稳中略降的主因。

一段时间前,有消费者向吴声汽车表述了他的境遇。代先生说:“我的这个车,很多功能都不好用,而且时不时就变得没法用。上车之后蓝牙连不上,语音功能也无法唤醒,导航也时不时出错。我家里人开的时候自动泊车也识别不了,联系经销商也告诉我检测的时候没有出现问题,号称自动驾驶什么的我现在都不敢用了。”当吴声汽车问起他为何选择这款车的时候,代先生是这么回答的:“当时在网上看电动车,就看到这个说各种智能各种现代化,以后还可以实现很多功能,我觉得很超前,就买了。”

然而,代先生的现象并不是个例,在很多品牌的产品上均有体现。此前备受瞩目的某上市品牌的电动SUV被打上“半成品”标签等诸多现象,均可表现出智能网联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不成熟,与厂商宣传中的存在很大差距的现状。

对此,吴声汽车采访了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与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林程。

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向吴声汽车表示,“目前,智能网联设备发展的并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制约。而且,智能化设备都不是车企做的,都是一些所谓的高科技企业去做,但实际上他们的科技水准又没有那么高。有些新能源车企急于求成,在没有成熟的情况下推出来,再加上现在的网络覆盖情况并不完善,诸多影响下现阶段所谓的智能网联技术并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智能的体验。”宋教授同时还说到,“汽车作为高速高效的运输工具,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安全、节能、环保。有很多品牌都是跨界来的,偏离了汽车的初衷。像现在一些所谓的车载智能设备,实际上就是娱乐消费,与汽车的主题毫无关系。”

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林程说到,“智能网联从硬件来讲实现起来并不是很难,关键是软件算法,还有在法规上也需要改进。目前来看,自动驾驶技术都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对环境的判断和适应程度都不能和驾驶员相比的,会给人带来不适甚至是困扰、事故。实际上智能还是处在一个比较早的阶段,到成熟阶段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很多新势力车企在宣传时都着重介绍自己的智能化,在这个问题上林程教授向吴声汽车说到:“我觉得车企有些偷换概念,车里交互信息与交互手法的表现,比如界面做的更加友好,设备能上网,这并不等于智能,只能是说信息化程度提高了,联网只能起到这个作用。至于能上网就一定是智能的这个说法,有些不太现实,现在还远远没有到达智能的程度。只能说人机交互手段更多了,但如果要上升到AI这种层面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很多时间。而且在自动驾驶这个层面,经过实测,传统车企做的更好,一些车企之前的宣传多是噱头。”

通过对专家观点的解读后发现,智能网联技术可以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但是智能网联的路还有很长,需要用心地前进。同样有很多行业人士表示智能化的确可以给汽车产业带来发展,车企在智能网联上下功夫这种路线是对的,未来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也是令人期待的,接下来希望车企可以清醒的认识到造车技术本身的重要性,毕竟口碑并不是通过炒作与噱头赚来的。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