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上汽入局网约车,到底有什么样的机会?

2018-11-28 11:05
GeekCar
关注

滴滴创始人兼 CEO 程维曾说过:总有一天,出行平台和硬件制造商之间会有一场战争

谈到汽车创新,你一定听说过一句话,就是「汽车企业的发展趋势是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

不论是否转型成功,这个过程注定是缓慢的。当然,其中也不乏「激进派」,比如戴姆勒和宝马,比如这篇文章的主角上汽。

早在 2016 年,上汽与上海国际汽车城就共同成立了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平台「环球车享」,它还有一个更被人熟知的名字叫 EVCARD。目前,这个平台每天有 3.2 万台车辆在全国 62 个城市进行运营,平均 1 秒钟处理一个订单。

最近,上汽又正式进军了网约车市场。它的叫车 App「享道出行」已经从 11 月 18 日开始在上海试运营。

GeekCar 在上周「亲测」了这款 App,具体的实际体验,看这篇文章:《听说上汽做了网约车平台?我们去体验了一下》

事实上,自从上汽进军网约车领域这个消息一出来,外界对它的讨论就没停过。

有人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决策:因为专业的事需要专业的人来做,造车的就不要跑去做运营,这是自寻苦吃。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车企就应该主动打破自己的边界,去进行这场破冰任务。虽然这是一件短期看不到利益的事儿,但在大的层面上来看是对的。

今天,我不想输出观点,只想从上汽的角度,运用 SWOT 模型客观地分析一下(也可能聊着聊着就丧失理智了……),它在进入网约车这件事儿上,有哪些优势、劣势,又有哪些机遇和挑战。提前声明,我没有在刻意 DISS 谁,就是分析一下局面。树大招风,希望有些平台不要太玻璃心了。

优势 :车、司机、与政府的关系。

先说车。享道出行的运营车辆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上汽新能源车型组成的自建车队,一种是第三方运营车辆。自建车队的车型中有荣威 e950、Ei6,帕萨特以及 GL8;第三方加盟的车辆,购车年限必须小于 2 年半。这样一来,主流的自建车队里的车辆会更好管理,多种车型可以应对不同用车需求。

再说司机。享道出行自建车队的司机需要通过线下招聘和培训才能上岗,个人信息有详细备案,在安全和服务标准上从理论上来说会有一定的保障。当下网约车平台上的司机主要由两股力量构成,一种是私家车车主,一种是自建平台体系下的专职司机。虽然滴滴对前者有一定的筛查机制,但是他们能提供的服务还是参差不齐。如果享道出行以自建车队的司机为主流,他们应该能够提供更标准,更有品质的服务。

再来说与政府的关系。上汽依靠自己的品牌背书,以及这种它这种模式的相对可控性,应该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有了这层关系,至少营运资质不难解决。

劣势 :上汽这边缺少的就是开发和运维能力。

他们在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对平台的运营能力,以及在前端的开发能力上的确有所欠缺。在我们体验「享道出行」App 的时候,最大的 BUG 就是定位不准,而且画面总是显示最近无车可用,几分钟后却叫到了车。

虽然上汽在他们的汽车分时租赁平台 EVCARD 上有一定的运营经验,但是在网约车这个领域他们不一定做的好,有些运营经验是无法平移的。

对数据分析不到位,只通过砸钱,送优惠券来揽收用户,这不是良好的商业模式。

对比来看,有些网约车平台是互联网起家的,他们在这方面会更专业。

机遇 :网约车的整个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而且市场被教育出来了。

首先,最活跃的一二线城市的基础需求和升级需求还都没有做到位。高峰期打不到车的情况非常普遍。

其次,除了一二线城市,现在网约车模式已经渐渐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商业的可拓展性非常高。

挑战 :这门生意的确是不好做。

滴滴做了 6 年,到现在还没盈利,仅今年上半年就亏损了 40 亿(数据源于滴滴创始人兼 CEO 程维发布的公司内部信)。上汽除了要探索这个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以及要迅速提升自己的科技能力,在资金方面它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网约车市场其实是有用户忠诚度的

如果要谈上汽进入网约车到底有什么机会,我觉得要谈谈这个市场上的「用户忠诚度」。

大家都说,网约车的用户没有任何忠诚度可言,他们就是跟着优惠券走的,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

因为现在市场上提供的网约车服务大多还太基础,就是一个位移服务。等到上升到服务差异化那天,品牌用户就会分化了,用户忠诚度也就出来了。

具体要从衡量乘车体验来说。我觉得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两个标准,或者说是两个阶段,首先是 安全 ,然后是 舒适 。至于价格,只要在合理区间,我觉得倒是其次。

反观我们现在的网约车市场,能完全做到安全和舒适吗?作为一个女性,虽然我不是空姐,但是每次晚上打车的时候还是会有些疑虑,打上车以后车里浓重的烟味还让我深深感到绝望。如果有一个出行平台能提供更安全、更标准的服务,我是可以建立品牌忠诚的。

所以,面对体量巨大的滴滴,当下的市场机会就是品质服务,上汽的机会就在于此。而且这种购买车辆、雇佣司机,注重服务品质的重资产模式,吉利旗下的曹操专车已经有了不错的市场反馈,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这次它从高端市场入手,我觉得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如何看待上汽玩网约车这事?

虽然车企进入网约车领域看起来是个纯烧钱的事儿,但换个角度来看,这其实也是对自己企业基因的内部改造行为。而且,这也不是一个 ALL IN 的项目,至少上汽玩儿的起,毕竟他们还靠造车大把大把地数钱呢。顺带,作为一家车企,还是上市公司,「把触角伸向移动出行领域」,也是个能提升市值的好故事。

再从长远来看,如果大车企都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不可预知的变化和形态——并不一定是在网约车领域,可能是更有趣的变化。 因为他们探索的不仅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更是一种与用户沟通的能力

从产品上来说,参与市场能让车厂带着群众的眼睛去设计制造产品,反之,与市场脱节可能会沦为代工者;未来的销售模式可能会有变化,经销商这个角色有可能不复存在;用户与车厂的沟通媒介可能会越来越多,在车机上可能就能收到车厂的官方消息。

从品牌上来说,车企会更知道他们是谁。一旦他们不再只 2B,不再只面对供应商、经销商,而是开始 2C,开始面对真实的、鲜活的用户,他们就会对自己品牌的定位和姿态有着更明确的审视和态度。因为这是一个「从和产品打交道,到和人打交道」的转变。不再把品牌形象完全一股脑地抛给 4A 公司,产品与品牌宣传之间没有沟通脱节,这是很重要的。

总结

上汽做网约车这件事的思路很简单,打个比方,你小的时候就没点兴趣爱好吗?我课余时间唱唱歌,画个画,弹个琴,拿泥捏个汽车模型,影响我学习的主业了吗?可能有人影响他的主业了,但是我觉得理智的车企是不会影响他的主业的。

对此,有媒体评论说,自己主业都做不好的车厂乱入网约车领域,这事儿他就不看好。

我倒是觉得,如果一直以来它的主业都没做好,这个新的方向没准就是它新的机会呢?而且各个企业的格局和眼光不一样。有些公司是机会驱动,有些公司却是战略驱动的。战略是为机会做准备的,当谁都看见机会的时候,再入场就晚了。

总之,我的态度就是谨慎看好。我们不能简单用当下的盈利预期去限制企业创新的想象,不能做一个把「可能」扼杀在摇篮里的神婆。

Bernice

坐在迅猛龙上写稿的女记者

作者问答

问:你怎么看待传统车企进入网约车领域?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