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光环 捷达好梦难圆
老平台,旧技术,脱离"VW"光环,很难想象,当新品牌捷达问世时,它会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市场上持续热销了二十多年的一汽大众捷达,很有可能在2019年,会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生命。
根据最近泄露出的一份12月份员工座谈会内容显示,列明捷达车型将会在2019年停产,另外,有媒体从一汽-大众经销商处获悉,捷达将会从一个车型升级为品牌名,并成为大众集团内与大众、奥迪、斯柯达并列的大众集团第13个子品牌。
再结合一汽大众早在2017年就开始在内部悄然筹备的EBO(economical business office)项目组,已经在2018年初发布了新品牌公关业务代理招募公告,同时,2018年12月底,一汽大众内部员工大肆转载了关于“大众品牌全新子品牌”即将于2019年第一季度进行发布的相关海报,各种信息已经显示,大众筹划已久的廉价车品牌将在2019年正式发布,而品牌名称业已浮出水面,正是即将停产的捷达。
用捷达做独立品牌,大众想以廉价车项目继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蛋糕。不得不说,这步棋下得很有想法,只是,恐怕好梦难圆。
以捷达之名
大众要推廉价车项目,在多年的沸沸扬扬和一再推迟之后,这早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其实早在2012年,大众集团就对外公布了该计划。但直到2016年大众集团财报会上,前大众中国总裁海兹曼才正式对外表示:一汽-大众旗下全新廉价车品牌将于2018年正式上市,初期主要主打SUV车型。
可以确定的是,大众将推的廉价车不会悬挂大众品牌Logo,在价格方面,根据此前海兹曼透露的信息,将会在8-11万元之间,这与业内猜测的大众廉价车起售价在人民币5万元左右,可能会采用西亚特品牌,稍有出路。据悉,新的廉价车型品牌初期将进攻中国市场,未来还有望打入印度、拉美、东欧及非洲等潜在市场销售。
经过多年的市场深耕,大众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在中国市场,一直有关于“一个大众LOGO在中国可以卖多少钱”的讨论。
有人做过比较,一辆美版的大众捷达(速腾)1.4T定价比本田思域1.5T低3000-4000美元,和一辆美版丰田卡罗拉1.8L大致相当。而在中国市场上,一辆速腾1.4T高功率版指导价格比本田思域1.5T最多高了4万多块,比卡罗拉1.8高了2万块左右。也就是说,速腾中国市场定价比美国市场定价高了至少2万块人民币,可见大众LOGO在中国市场的号召力。
但要推出一个全新的品牌,而且不挂VW标,这首先面临的风险就是无法再享受大众的品牌溢价,没有大众LOGO,消费者拿什么来彰显这辆车的B格?
所以,大众以捷达之名,用捷达在中国沉淀长达28年的口碑,来助力新品牌起步,必然会是更好的选择,作为一款几十年长盛不衰的经典车型,捷达尚有情怀可供消费。
作为“老三样”车型,第一辆捷达于1991年12月5日,在一汽大众轿车厂组装下线。在几乎所有的驾校里,使用的教练车除了桑塔纳,就是捷达,所以它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
即便是缝缝补补多年,捷达在2018年的年销量依然超过30万辆,位居入门级紧凑型轿车市场第一名。
在中国市场29年,捷达已经累积揽入了400万客户,堪称“国民车”,用捷达的影响力来嫁接新品牌,无疑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向上难,向下也不易
借助捷达这一全新子品牌,一汽大众体系内将形成覆盖大众、奥迪和捷达三个并列品牌序列的高中低搭配,实现更全面的产品覆盖率,并借此将触角伸向更低端的市场。而低于10万元的SUV市场,甚至接近5万元的轿车市场,这恰恰是以往中国品牌赖以生存的腹地。
多年前,合资企业与本土品牌的分隔还是泾渭分明,本土品牌在15万元以下的市场长期耕耘并斩获颇多;而合资企业则牢牢占据15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但最近几年来,市场的界限逐渐模糊,本土品牌努力向上打破天花板,合资品牌则开始向下抢食。
在2010年前后,一批合资车企纷纷推出合资自主品牌,其中,上汽通用五菱的宝骏品牌和东风日产的启辰品牌,是其中两大成功案例,也被视为合资车企在廉价车方面的争夺案例。
与中国本土车企向上走的难度相比,合资向下走同样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尤其是在近两年中国品牌开始强势崛起之后,合资想要在以往毫无战绩的低价市场占便宜,将会变得越来越艰难。
一方面,在成本控制方面,合资车企的中方往往因受到自身开发能力的限制,被动地接受外方规划的新技术应用、零部件共用策略等,完全不具备本土车企的正向开发优势。对此,北京现代一位内部人士曾经说得很直接:“低端车能冲量,但利润很薄,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而另一方面,所谓的廉价车,往往是“价格低、配置少”,价格降下来,配置和安全性必然也得不到更高的保障。譬如由中国保险协会研究院所做的2018年CIASI碰撞测试数据显示,定价在5.48-7.68万的宝骏510,其对车内乘客的保护表现评级为P,安全性表现不及格。
对于是否会推出廉价车的问题,几年前丰田(中国)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曾表示:“丰田更关注汽车的安全性,而且丰田的整体策略还是保持稳健,不会冒险。”
2018年,整个中国车市出现了2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在这其中,合资与自主同样承受着市场增速放缓的压力。而经过多年的上攻,本土品牌已经在15万元以上的市场部分突破合资品牌的围剿,吉利领克和长城WEY在去年表现都可圈可点。
但对于合资品牌而言,由于上有豪华品牌的下压,下有本土品牌的上攻,接下来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尤其在10万元以下这一缺乏基盘客户的市场,合资品牌推出的产品,将不可避免地承受吉利、长城等一线自主品牌的冲击。
2018年,通用低调复活了停产不到两年的凯越,但事实证明,属于凯越们的黄金时代已经不在了。
大众还能更“大”吗?
尽管市场大环境遇冷,但大众汽车集团在2018年依旧实现了0.6%的增长,总销量在2017年的基础上实现2万辆左右的增长,首次突破420万辆。其中,大众汽车品牌的总销量为311万辆,而在十年前的2008年,大众汽车品牌的销量仅仅是844491辆。
“大众汽车集团未来的核心在中国。”2019年1月7日,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博士接受中国媒体专访时表示,自己2019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从中国开始,感到非常兴奋。而适时表达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则是大众集团历任CEO多年未变的传统。
但很显然,420万辆,20%的市场份额,并不足以满足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雄心,他们想要在这块土地上要更大的量。
与大众相比,其全球竞争对手丰田在中国市场的步伐则保守得多,2017年丰田在中国得市场份额仅仅只有4.5%;另外,包含福特、通用等在内的整个美系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不过10.7%左右;而整个中国本土车企的乘用车销量,在2018年的份额相比2018年也出现了下滑,所占份额在42.0%左右。
毋庸置疑,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一直是最大的赢家。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中国汽车产业要想得到发展,真正成为汽车强国,就不可能任由大众汽车肆意强势扩大份额而不加约束。尤其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本土车企在不断的崛起,海外车企在中国想保持一家独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事实上,从大众在中国市场长期以来的发展路径看,其实早就习惯了更高利润的车型,通过捷达品牌来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不仅未必能够抵御向下走所面对的本土品牌的围攻压力,长期来看,还可能透支自身的品牌。
老平台,旧技术,脱离“VW”光环,很难想象,当新品牌捷达问世时,它会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END-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