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纪宇:全闭环体系才是小鹏的智能化精髓
在全球车市放缓,新能源车补贴急剧下降的“水深火热”中,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都面临的巨大的压力。尤其对于新能源汽车,除了在成本和技术方面的博弈日渐白热化,智能化也成了一个需要快速抢占的新高地。
在近日举办的OFweek 2019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OFweek智能汽车网对小鹏汽车副总裁纪宇先生进行了专访。对于小鹏这样一家有着很强智能化标签的造车新势力,未来智能化这条赛道究竟为何模样?而小鹏又将带着怎样的技术驰骋在这条赛道?对此,在小鹏负责智能化、网联化工作的产品副总裁纪宇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在与纪宇最初的交谈中,他不紧不慢却沉稳坚定的语气,让我相信这位儒雅的产品人,会真诚的分享自己的见解。
强大的基因也需要后天的努力
对于国内的智能驾驶领域,似乎有一种三分天下的共识。BAT相继入局,而好的创业项目及资源似乎也在向BAT集中,但有阿里投资背景的小鹏,却在智能化方面选择了自行研发,这其实是个很大的挑战。
纪宇认为小鹏之所以这么做,简单点说就是想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整个智能汽车行业还属于一个发展的初期,在这个阶段若能做一个完整智能闭环,是成功的关键。
小鹏便遵循了一个既做硬件也做软件,还做整体运营的道路。对此,小鹏汽车在整个智能化上也投入了大量资源。小鹏汽车约3500号员工中有将近70%都以做研发工作为主,其中有40%在互联网、AI和自动驾驶研发中心。广州、上海、北京及海外的圣地亚哥和硅谷的团队,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配合。推动小鹏智能化不断发展。”
但在智能化上投入如此巨大,可能会带来两个问题。对于互联网造车,一套吸引人且有说服力的理论,会为其争取到资本的眷顾。但除了钱之外,对智能化的追求,和造车的“基本功”上,还要解决很多问题。
“对传统车企来说,基本还是遵循基于硬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制造,但对小鹏来说,除了在研发设计上的重投入,生产制造、后期销售、售后服务再到用户使用,在全生命周期中用智能化的方式去运作,这才是智能化造车一个完全区别于传统的模式。
而这样的模式对数据要求非常高。因此小鹏也搭建了一个大数据平台,把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销售售后,直至用户使用习惯、周边的环境等等数据贯穿并收集。如此将数据运作并产生价值,是打造闭环的一个核心,同时也是小鹏汽车在智能化方面的优势竞争力。”
品质制造是基础,生态运营是核心
而对于很多人对造车新势力的质疑,认为其只关注智能化,甚至强调一些不切实际的技术,是对造车的不尊重。
对此纪宇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虽然小鹏汽车有着很强的互联网属性,和智能化标签,但这并不代表其在造车上的不用心,只是对于制造这样的“基本功”,并不需要时刻强调。前不久上海车展首发,具备L3自动驾驶能力的小鹏第二款车型P7,未来就将在小鹏肇庆的自建工厂投产。与海马合作及自建工厂“两条腿”走路,对未来小鹏汽车质和量是一种保障。
回到智能化的问题上,自动驾驶是智能化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对于自动驾驶的落地,国内的企业必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尤其是中国复杂的路况环境,是对技术莫大的挑战。
“小鹏G3的自动泊车是目前一个主打功能,中国和美国其实在停车环境上有非常大的差异,特斯拉在中国实际环境中泊车的成功率其实还是比较低的,而小鹏G3几乎可以应对国内大多数泊车场景。”纪宇首先举了一个泊车的例子,来强调自动驾驶在中国落地面临的困难。
“因此我们会针对中国的环境做大量的标定和建模,进行深度学习。从数据层面来说,随着用户越来越多,小鹏汽车也将掌握到大量中国特色的数据,从而能够以此数据做出符合中国环境及用户喜好的自动驾驶产品。
中美研发中心的协同配合也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保证。
小鹏在美国的研发更偏向于算法层面,即研究层面的研发,这也是利用美国这样一个技术高地。国内的研发则需要结合美国的技术手段,去做本土化适配落地。”这样一来,小鹏汽车这样的本土企业就有了自己的优势,从而去化解众多中国特色的自动驾驶难题。
OFweek小结:
就像每个造车新势力都有不同特色,对于小鹏汽车,诞生之初就带着了智能化这个基因。
但智能驾驶、网联汽车其实是大多数厂商都在高谈阔论的问题,有些口号响亮,也有些想法新奇。小鹏汽车却显得有些低调,但其带来的实际功能却让消费者真实触摸到了智能汽车的模样。
在智能化这条赛道上,发令枪响刚刚不久,而小鹏已带着充足的能量储备和技术积淀,奋力前行。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