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趟不清的观致“浑水”

2019-04-29 11:16
吴声汽车
关注

文 | 李响

或许,连宝能也没有想到,收购的一家以制造体系为基础的汽车企业,会给自己留下数亿的欠款漏洞。

4月16日,上海车展刚刚开幕,观致汽车展台就受到众人围观,一群身上贴着“拖款”等字体的所谓“欠款商”来到展台。据了解,这些人的身份是观致汽车曾经的供应商,此次目的是向观致汽车以及目前这家汽车企业的股东方宝能索要欠款。

就在“维权”事件发生几天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记者爆料,有人想把这盆“脏水”泼到观致身上,让外界认为资产庞大的宝能欠钱不还。事实上,观致很多欠款其实和宝能无关,而是宝能收购观致前的高层团队当时一系列举动有关联。他坦言,这潭水很深,想弄清楚很难。

这些维权的供应商与观致汽车有什么合作?双方是否都认可这笔欠款?这些合作都是在什么时间段产生的?如果合作正常的话,为什么双方没有在商务洽谈范围解决问题,而是在公众场合撕破脸?这笔欠款究竟有什么问题?

数亿欠款是如何产生的?

“观致汽车欠款不是新鲜事”,4月20日,就在上海车展观致汽车展台供应商讨要欠款事件后的几天,消息人士向记者曝出,之所以出现这次展台要钱事件,是因为当事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观致汽车以及股东方宝能认为这笔欠款有“问题”,供应商则认为对方不认账。根据这位爆料人掌握的信息,宝能之前已经明确表态,这笔欠款有很大的水分,不能背这个锅,一定要对当时这项合作进行核查。

那么这笔欠款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资料显示,2017年底,宝能以66.3亿元收购观致汽车51%股份,成为这家企业新的股东,同时在宝能的主导下开始重新搭建观致汽车团队,在此之前,观致上一个营销团队也正式宣告解散。消息人士认为,从现在双方的矛盾推断,这笔欠款应该是宝能入主观致之前,否则宝能不会不认账。至于这些供应商和观致汽车具体有什么合作,对方并未过多透露。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汽车企业与供应商商务合作一般围绕制造端零部件采购和销售端、营销端的合作。

制造端合作方面,由于在车型研发匹配初期就已经与上下游供应商达成合作,尽管中间有一定时间的账期,但由于生产环节的账目十分清晰,即使宝能控股观致汽车,按照公司法宝能也不会对这些债务问题推卸。以此判断,观致汽车此次债务纠纷的问题似乎出现在制造端的可能性不大。

反观销售端,宝能控股观致汽车后,开始推行新销售模式。按照汽车传统的4S销售模式,厂商之间的货款都需要银行的三方承兑票据。记者联系了银行相关人士,他表示,经销商通过银行抵押贷款都会有限定期限。如果是经销商欠款,这些催款的人一定会表明身份,而且直接攻击观致汽车的销售出现问题,不会这么遮遮掩掩。

一系列走访后发现,观致汽车的这次欠款矛盾似乎既不在制造端也不在销售端,那么问题出在哪?

在进一步梳理中发现,观致汽车在即将被宝能收购前夕发生的两件事值得玩味:一件是华扬联众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11月13日向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请求依法裁决观致汽车向其上海分公司支付拖欠的广告服务费与逾期付款利息超过1亿元;另一件是在2018年7月,北京能量影视传播发布仲裁,要求观致汽车支付《疯狂的观致》、《疯狂大爬梯》节目最低项目收益、首席赞助费、新闻发布会费用、节目奖品车辆相关费用合计人民币5618余万元。

至此,观致汽车此次讨薪事件似乎将问题指向宝能入主观致前的营销端,那么这两件营销事件究竟有没有问题?

营销欠款背后的水分有多大?

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2017年6月,观致与家和众信、能量影视传播等五方企业共同推出所谓的《疯狂的观致》综艺节目,当时称计划每周播放三场活动,并且为了渲染销量转化的效果,希望通过这档节目帮助观致汽车消化3万台大客户订单,保证这3万台大客户采购合同未来在24个月内分批执行。

对于这次合作,当时观致汽车的营销团队对外表态,希望通过跨界形式提升品牌和销量。不过消息人士透露,这场合作在执行一开始就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合作一开始,就有舆论曝出家和众信在观致汽车大客户执行过程中涉嫌传销。家和众信大肆宣传“代理超低价购车”以及“入会免费购车”,并以此名目疯狂拉人头发展会员。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一个人缴纳50万元的代理费,就可以拿到观致汽车3.5折的购车资格,同时免费获得一款价值40万元的车型。

不过也有人认为,汽车营销很多事情都不清楚,做成了就是经验,做不成就是问题。但是在这场合作中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这件事情没有想象的简单,他特别指出当时观致找的这家家和众信公司存在多项风险问题。通过天眼查APP中查询到,截止目前,家和众信集团董事局主席段英文在天眼查中已经拥有58项周边风险以及110条预警提醒,这证实了消息人提供的信息属实。

与此同时,2500万元邀请主持人等一系列未经证实的消息开始传出,直接指向《疯狂的观致》投入与产出不符。根据清博指数第三方当时数据监测显示,《疯狂的观致》这一节目所产生的社会负面舆情超过70%。

为了平息舆论负面关注,在距离宝能入主观致汽车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这场当时观致汽车营销团队策划的大戏快速落幕。资料显示,2017年11月中旬,在外界曝出家和众信公司存在风险后,《疯狂的观致》播放到25期突然停播。至于播出效果,记者尝试在网络上搜索这一栏目,遗憾的是全网并没有找一段完整的视频节目,只有零星的片段。

随着宝能开始正式掌控观致汽车,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宝能第一时间收回了之前观致汽车团队与家和众信签署的3万辆大客户订单。“任何企业在收购前都会做一系列尽调,舆论掌握的信息宝能一定也掌握,这是双方矛盾的开始”,他透露,从这时开始,宝能可能已经看到了这次合作的水分很大,因此中断了这项合作,而签署这项合作的观致当时团队负责人也陆续离职,导致这一欠款矛盾开始公开。

“一方面,连公众都看到的问题宝能不可能承担这笔没有效果的费用;另一方面,家和众信和观致前团队负责人达成的协议白纸黑字的捏在自己手里,双方矛盾从这里正式引发”,了解这一事件的人介绍,观致上一个团队给宝能出了一个大难题。

那么观致汽车当时的营销团队对这一合作的评价是什么?记者翻阅公开报道资料显示,时任观致汽车市场营销与传播副总裁宁述勇当时表态,赞助这一栏目观致汽车的投入很少,同时他认为这一节目的效果很好,甚至他提出曝光度将达到30亿人次,除了大客户订单外,还会带来2000辆左右的零售销量。

不过,北京能量影视传播之后在索要观致汽车欠款时曝出了最终观致投资规模,根据北京能量影视传播仲裁信息显示,观致汽车在合作中至少投入了5618万元。而2017年观致汽车全年销量仅为15381辆,这笔营销费用对观致汽车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至今,观致汽车3万辆大客户订单由于没有拿到尾款,账面上这批车还处于亏空状态,宝能被迫做成销量自己消化”,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至于家和众信所谓的欠款,宝能一方肯定要查清楚这笔欠款的水分,不然不会认这笔账。

谁来承担亿计欠款的责任?

这笔有水分的合作欠款应该如何处理?谁来能承担这笔欠款的责任?

对于观致汽车欠款背后一系列问题,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邱宝昌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做尽调防范法律风险,是企业从事一些交易、经营行为前的一个流程,如若没有这种合规性审查、经营调查,一般是不签订合同的,更谈不上履行合同。此次合作在他看来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做审查,导致合作出现问题,属于失职;另外一种是明明知道合作对方存在风险,仍进行合作,这背后就可能存在职务违法的现象。

查阅资料显示,在双方合作之前,家和众信高层曾密集到访观致汽车,时任观致汽车高层与其多次会面。这表明,当时观致汽车团队与家和众信并非首次接触,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对方。

邱宝昌提到,问题出现在合同之间,合同当事人就应该履行义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疯狂的观致》由当时观致市场团队的责任人负责,共计五方达成合作,即使当事人离开涉事公司,如果个人存在问题,涉事企业仍可以追责。

对于这项合作给企业带来的负面效益,邱宝昌指出,这需要对当时牵头达成合作的时任负责人等一系列相关人员做出调查,如果中间牵扯个人利益损害公司利益,还要追究个人法律责任。这一切合作期间的问题解决后,才能最终商议欠款的问题。

-THE END-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