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时隔22个月乘用车市场单月销量再次迎来正增长,哪些品牌贡献最大?

2020-06-10 11:06
车事小说
关注

6月8日,据乘联会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60.9万辆,同比增长1.8%。如果排除去年6月因清仓甩卖国五车型特殊情况而出现过单月正增长之外,那么今年5月份数据则应该是时隔22个月后,国内乘用车市场再次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正增长。

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国内狭义乘用车综合销量为160.9万辆,同比增长1.8%。1-5月累计实现销量605.1万辆,同比下跌26.0%。

分车系来看,轿车5月销量76.6万辆,环比增长10.6%,同比下跌4.8%。MPV5月销量为8.4万辆,环比增长11.5%,同比下跌22.4%。SUV5月销量为75.4万辆,环比增长14.8%,同比增长13.7%。

从车系表现可以看出,在过去的5月份,SUV车型的市场表现明显有所回升,且对整个月份的销量回暖起到了关键的拉动作用。

(图表来源:乘联会)

5月狭义乘用车综合销量榜单前十来看,整体呈现出三个阶梯状。第一集团仅仅只有一汽-大众以单月18.2万辆,同比增长22.8%的成绩孤独领跑;第二集团则由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吉利汽车和东风日产组成。其单月销量分别为3.2万辆(同比下跌10.4%)、12.1万辆(同比下跌18.6%)、10.6万辆(同比增长24.7%)和10.5万辆(同比增长4.9%);第三集团则由一汽丰田、长安汽车、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和东风本田组成。其单月销量分别为7.4万(同比增长7.8%)、7.1万辆(同比增长69.1%)、6.9万辆(同比增长0.2%)、6.9万辆(同比增长32.1%)和6.6万辆(同比下跌3.4%)。

从这份销量榜单来看,上汽大众与一汽-大众之间的差距正在被不断拉大。两者间继4月差距3万辆之后,5月份两者间差距已经被拉大至5万辆。第二集团以及第三集团内各车企间则整体销量互相差距不大。不过,第三集团与第二集团之间的鸿沟也比较明显,有着约3万辆的阶梯差。

具体品牌表现来看,已经公布5月销量数据的品牌中,一汽-大众交出的成绩单无疑最光鲜靓丽。而在这份成绩单背后,则是旗下大众品牌、奥迪、捷达全线劲增。据一汽-大众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旗下大众品牌终端销量为106,368辆,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10.4%;奥迪品牌终端销量为65,008辆(含进口车),同比增长36%,环比增长16.3%;捷达品牌终端销量为15,401辆,环比提升14.0%。

上汽大众虽然仍旧守住了榜单第二坐席,但与第一之间被进一步拉大的差距足以反应出当前上汽大众的困窘。根据上汽集团发布的5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上汽大众5月份实现销量131,000辆,同比下跌14.93%。1-5月累计实现销量434,110辆,同比下跌43.26%。

上汽通用5月则实现销量136,157辆,同比下跌3.61%。1-5月累计实现销量425,343辆,同比下跌38.68%。

此外,从品牌层面来看,自主品牌入围榜单数量环比4月减少了一个,仅有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入围。乘联会数据显示,吉利汽车5月销量10.6万辆,同比增长4.9%,位列榜单第四位;长安汽车5月销量7.1万辆,同比增长69.1%,位列榜单第7位。在4月份入围榜单位列第8位的长城汽车在5月份未能入围。

新能源汽车销量方面,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7.02万辆,同比下降25.8%,但环比4月增长了19.5%。

据车型来看,插电混动车型在5月销量为1.4万辆,同比下降31%。纯电动车型批发销量为5.6万辆,同比下降27%。

其中,特斯拉销量在5月实现销量11095辆,环比增长205%,位列该细分市场第一。

此外,造车新势力方面,据蔚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实现新车交付3436辆,创下单月交付记录。其中,蔚来ES6在5月交付2685辆(已经累计交付20668辆),ES8在5月交付751辆(已经累计交付42342辆)。

分国别来看,日系车仍然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入围销量前十榜单中的日系品牌数量占据一半,多达5家(东风日产、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一汽丰田、东风本田),累计所占整个市场份额达23.8%。

虽然国内乘用车市场从疫情影响中恢复明显,但全球多个主流市场仍然情况不太乐观。据不完全统计,整车制造方面包括日产、本田、丰田、宝马、雷诺、沃尔沃等多个品牌先后宣布采取裁员等措施自救。此外,包括采埃孚等在内的部分零部件供应商也采取了裁员措施来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

受此影响,国内部分品牌旗下车型供应链出现供应短缺等情况。诸如广汽本田混动车型受制于海外零部件供应不畅问题导致终端市场交车时间有所延长。

整体而言,随着国内产业链的完全恢复正常运营,国内乘用车市场正在填补过去几个月存留下来的刚需市场。随着传统车市销售淡季的即将来临,对众多品牌而言,接下来的6-8月份将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又一挑战。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