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疫情很难拉动国内汽车消费

2020-08-19 09:04
一锤定音
关注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滑6.8%。随着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控制,复工复产力度不断强化,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3.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

有专家指出,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速大幅提升至增长3.2%,充分说明中国经济韧性十足。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有序推进,下半年中国经济多项指标会加快复苏。

汽车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经济好,车市就好,经济不好,车市也不好。三季度已经过去一半,可是预期中的车市恢复性增长并不明显。

许多人乐观地认为,下半年国内车市将强劲反弹,全年汽车销量降幅可以控制在10%以下。现在看来,反弹是反弹了,但是并不强劲。疫情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车市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中国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上周在中汽协主办的2020中国汽车论坛上指出,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陷入战后最严重的衰退,中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汽车产业受到很大的影响。党中央及时果断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在迅速遏制疫情蔓延扩散势头、疫情防控形势得到持续向好的同时,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稳岗、就业。经过不懈努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重大成果。经济在较短时间由升转降稳步恢复,呈现出稳定转好的态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中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都走在世界前列。

毕吉耀认为,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回升。二是就业形势逐步改善。三是物价形势总体稳定。 四是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良好。五是新动能逆势成长。

 毕吉耀指出,二季度经济回升仍属恢复性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进出口等主要指标仍处于下降区间,经济运行尚未回归正常水平。

他说,当前国际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运行呈现稳定转好发展态势,但经济持续复苏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阻力。

他指出,除了外部风险因素,国内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一是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恢复缓慢。二是稳就业仍面临较大压力。三是企业经营面临诸多困难。四是财政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消费不足影响经济发展

经过过去十几年的调整,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2019年,消费对GDP的贡献达到57.8%,接近六成。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消费严重不足,整体拉低了GDP的增长。统计显示,上半年最终消费、投资和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上半年GDP负增长1.6个百分点,主要是消费不足造成的。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4%,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复苏的主要因素。 汽车消费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影响很大,占比近10%。汽车消费在规模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占到三分之一。今年上半年汽车销量大幅下降,导致整个社会消费数据的下降。

刺激政策很难拉动汽车消费 

公安部交管局的汽车上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少卖了200万辆汽车(含进口)。下半年怎么样,现在还不好说。

有分析认为,目前汽车行业供应端问题不大,主要问题在需求端,也就是消费动能不足。消费动能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少潜在汽车消费者的口袋里银子少了。

受疫情影响,一些制造业企业虽然复工复产,但受市场需求不旺、订单减少等因素影响,裁员、降薪成为常态。

由于疫情时有反复,全国范围内民航、铁路、公路运输、餐饮、住宿、健身、旅游、网吧、剧场等行业远未恢复到正常经营状态,吸纳就业能力明显下降。

今年以来,豪华品牌汽车销量逆势上扬,而价格较低的自主品牌汽车则大幅下滑。除了消费升级因素,豪华品牌消费者即使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依然不缺钱。而大众品牌的消费者主要是中低收入阶层,他们受经济下行影响较大,就业困难,收入下降,没钱买车。

国外疫情仍在蔓延,国内疫情时有反复,这些因素都对下半年中国经济和车市带来不确定因素。最近一段时间,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刺激汽车消费政策,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国内车市要实现恢复性增长,与宏观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收入增长息息相关。仅靠刺激汽车消费政策很难拉动。(完)

本文同步刊载于中国汽车趋势网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