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物流迎机遇,北京设立政策先行区!
近年来,电商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持续增长,带动了物流需求的急剧攀升,而人口红利的日益消散,及传统配送方式的逐渐滞后,则导致行业压力越来越大。为解决物流供需平衡性问题,企业们开始寻求发展无人化、智能化的配送新模式,自动驾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
自动驾驶助力物流升级
众所周知,物流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不管是支、干线运输还是末端配送,都离不开对人的依赖。但目前,最依赖的人却出现了问题。人力成本的高企、商品运价的走低、管理成本的攀升、人工作业效率的低下,以及安全的缺乏保障,不仅让企业利润遭到压缩,同时也无法满足行业需求。
在此背景下,自动驾驶通过对人的赋能,有效推动了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
一方面,在支、干线运输方面,自动驾驶通过对货车司机的辅助,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司机驾驶强度,让司机从“驾驶员”转变为“监督员”,让过去的多人驾驶模式变为“单驾”模式,从而实现人力成本的大幅下降,司机价值的深度挖掘,运输效率的明显提升,以及驾驶安全的彻底保障。
另一方面,在“最后一公里”及末端配送领域,自动驾驶通过加持在配送车上面甚至能够完全取代配送员,从而消除由人产生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够实现完全无人化,能够自主做出更优化的驾驶决策与驾驶行为,这些能够使得自动驾驶在配送时效率更高、油耗更低。
总而言之,通过无人化、智能化的助力,自动驾驶能够解决物流行业因人所导致的供需不平衡问题,为行业发展找到一条高速之路。目前,根据相关数据预测,自动驾驶在我国物流重卡方面的潜在替代市场规模,大概在7000多亿元左右。未来随着自动驾驶的逐渐普及,物流发展将前景可期。
当前规模普及遭遇难点
不过,就现阶段来说,自动驾驶在物流领域的商用普及还路途遥远。
从供应链层面来看,激光雷达、线控底盘等关键部件的车规级产品量产供应,是保障自动驾驶物流车辆量产的关键所在,但目前很多环节还无法自足。以线控底盘为例,当前国内厂商的线控底盘技术和产品积累比较薄弱,大部分都是依靠博世、大陆等国际零部件巨头供应,供应链受限制较大。
同时在法律法规层面,当前与自动驾驶物流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也较少,还有待完善。自动驾驶作为一种全新技术,我国本来就对其法律研究不足,再加上应用于物流领域,上路可能面临各种情况和安全问题,这些都需要法律标准来做出引导、规范和监管。尤其一些跨省运输更需要关注。
此外现有基础设施的不足,也是阻碍自动驾驶物流普及的另一原因。自动驾驶物流应用对于道路要求极高,需要保证道路足够智慧,这需要我国花费巨资和时间去打造、建设。而具备这样的配套设施后,相关车辆还必须获得政府许可才能上路测试、使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用速度。
北京新探索带来新机遇
好在,虽然自动驾驶物流的规模化普及之路荆棘密布,但国内不少省市已经在攻坚克难、予以支持。其中,作为我国重要创新、贸易城市,北京近日就宣布,将依托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设立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通过适度超前并系统构建路测、应用、运营等相关政策体系,助力智能汽车。
据悉,在政策先行区中,北京市明确鼓励经过充分验证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政策先行区率先开展试运行并提供商业运营服务,覆盖了物流领域。据悉,目前百度Apollo、小马智行以及滴滴自动驾驶已获得首批应用牌照,其中百度Apollo总计拿到了58张,小马智行获得30张,滴滴则未透露张数。
此外,政策先行区中还允许无人配送车获取路权上路运营,并针对自动驾驶汽车在高速场景下的管理给出了解决方案。尤其在后者上,政策先行区计划开启大兴国际机场以及京台高速、京津高速等6条环绕亦庄的高速和城市快速路段测试,并制定配套监督管理措施,为自动驾驶物流带来了机遇。
未来,伴随着北京政策先行区取得效果,并以此为模板向全国推广,相信不用多久自动驾驶物流就将迎来飞速普及,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来源:智能制造网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