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配送产业关键之战:自动驾驶车载计算平台
5月底,在京举行的第八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为美团、京东、新石器这是三家头部企业颁发了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在国内首次实现对无人配送车辆赋予合法路权。
允许无人配送车辆率先“上路”,意味着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商业化进程又迈进了一步。根据亿欧智库在今年6月发布的《2021中国自动驾驶末端配送产业商业化应用研究》预测,自动驾驶末端配送的实现路径逐渐清晰。据该报告测算,在未来五年内,中国在公开道路环境下自动驾驶末端配送小车将达到万台,市场规模达到840亿元。
随着国内物流市场发展的日益成熟,自动驾驶末端物流配送支持成为提升物流时效性以及物流质量的关键因素。自动驾驶末端配送小车可以更精准地确定配送地点,并且不受天气影响,提升了物品的时效性以及保护了物品不受损坏,也解决了物流行业劳动力供给逐渐不足的问题。
在后疫情时代,突破“最后一公里”难题已经成为包括物流公司、电商平台等大品牌交锋的“制高点”。同时,由于末端配送是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速度较快的场景,激光雷达、车载计算平台和底盘线控等众多玩家都围绕该场景加码布局。
其中,作为 “智能汽车大脑”的自动驾驶车载计算平台俨然成为这场大战的“中场战役”,是推动末端配送产业发展的关键之战。
环境感知技术模块是智车自动驾驶的基础,而配备多源传感器的智能汽车感知系统,离不开高能效、高可靠、低功耗、高灵活的嵌入式车载计算平台。与计算平台硬件解耦的应用软件与算法,可以快速升级迭代,功能常用常新,不断给用户带来超预期的使用体验,并建立通过软件开发新功能持续收费的新商业模式,通过“软件定义汽车”的方式,获得用户的认可与商业上的成功。
正如超星未来联合创始人、CTO梁爽博士在第八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强调的,对于高级别自动驾驶来说,车载计算平台的算力是“必要不充分”条件。作为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嵌入式车载计算平台的设计一定不能忽视硬件和功耗的限制。而高级别自动驾驶落地绕不开的技术难点,则是在拓展算力的同时,应对成本、系统功耗以及可靠性方面非常严格的限制与需求。他提到,“面对高级别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设计本质上是受限条件下的优化问题,应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的手段来解决。”
据了解,超星未来成立于2019年4月,由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跨学科创新共同孵化。创立同年,获得中关村前沿基金、清控天诚、启迪之星、泰有基金、清研资本、清华X-Lab的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2020年5月,超星未来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恒大高科技领投,中关村前沿基金、和米资本、宝钜投资及图灵创投进行跟投。
近日该公司发布了新一代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载计算平台Nova30P,该平台会在今年7月底批量供应。
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在机器人按响门铃并送出预期的包裹之前,需要政府、电商平台、核心技术公司等产业链上下游的通力配合,共同协作。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亿欧。转载或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10日立预约直播>> 【线上直播】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应用新进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蔡司新能源汽车三电质量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蔡司新能源汽车三电质量解决方案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