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为什么不适用于工业互联网与自动驾驶领域
一直以来,业内都以5G的超低时延作为它适合互联网、自动驾驶的理由,然而它们故意误导了消费者,5G的超低时延仅仅是指基站到手机的时延,实际上时延还要包括基站至服务器,一旦加上这部分时延的话,5G应用于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就没有了可能性。
可能大家都忽视了5G网络除了基站之外,还要有光纤传输网,5G网络其实是基于光纤传输网络延伸出来的,没有强大的光纤传输网络支撑,5G就几乎变得毫无用处。
在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电信的光纤传输网络最为强大,其次是中国联通,再次是中国移动,而中国移动恰恰是中国最大的运营商,拥有超过9亿用户,对于手机用户来说看看视频、上网这些功能对于时延的要求并不高,因此用户并未感受到时延的重要性。
然而对于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来说,时延就太重要了,这恰恰是中国移动的最大弱点。今天就用中国移动的有线网络测试了它的时延,时延如图达到25ms,有线网络的时延达到这个程度,再扯谈5G的时延低至2ms还有什么意义?
另外通信设备商强调的5G网络时延较低,那是在良好测试条件下得到的结果,在实际使用中5G网络的时延远远无法达到理论值,同样以中国移动的5G网络测试,时延达到35ms,可见在实际的5G网络中根本就无法达到5G理论上的超低时延。
如此情况下,5G应用于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或远程手术,那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应用于工业制造中,导致的结果就是废品率大幅增加;应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则会导致事故大幅增加;应用于远程手术,更可能因此导致病人丧命的后果。
5G应用于工业互联网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5G的成本过高,对于向来以低成本著称的中国制造业来说,成本过高的5G网络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制造的成本,这对于当下正面临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制造业竞争的中国制造业来说尤为不利。
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来说,当下的5G基站覆盖半径过小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对于高速移动的高速公路、高铁等场景,5G基站的覆盖范围会进一步缩小,这对于运营商来说以5G网络覆盖这些场景几乎是噩梦。
综上所述,目前将5G应用于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等其实并不适合,而德国曾力推的工业4.0以失败告终,最先将自动驾驶技术提供给用户使用的特斯拉则主要靠车上计算机,这都值得中国思考5G是否真的适合这些场景?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推荐专题
- 1 全新一代奥迪A6 Avant公布,能跟宝马5系、奔驰E级一战吗?
- 2 明明手握1751亿现金,小米却还要募资396亿,用来干什么?
- 3 高呼的“全民智驾”真的做到“全民”了吗?
- 4 地平线智驾方案软硬结合,大众、保时捷的合作纷至沓来
- 5 城市NOA试驾报告:七家车企,北京路测!
- 6 2025上海车展看什么?看这一篇就够了!
- 7 一文看懂2025汽车百人会国际论坛:中国汽车出海,外资在华如何发展
- 8 工信部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提的内容,将如何影响智驾行业发展?
- 9 P3:全球车企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盘点
- 10 自动驾驶供应链内幕:Tier1与Tier2,谁是幕后黑手,谁在躺赢?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