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自动驾驶越来越近,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技术足够安全了吗?

2023-03-28 16:22
直播车市
关注

自动驾驶已经成为了很多车型的重要卖点。但同时出现的还有关于自动驾驶方面的事故。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正在成为未来交通的趋势。尽管这项技术在许多方面可以带来便利和效率,但安全仍然是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最大挑战之一。为了确保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需要在“看得见”的智能基础上实现“看不见”的安全保障。

“看得见”的智能

能够拿出来摆在桌面上的都是看得到的东西,应用在汽车的自动驾驶方面,它们则是最为基础的存在,例如雷达、激光雷达、相机和超声波传感器等各种感应器等。它通过传感器和算法来获取车辆周围环境的信息,包括距离、速度、方向、大小、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等等。

这些基本的设备构建出了智能驾驶以及辅助驾驶的感知层,能够捕捉和分析周围的物体、车辆、行人和路标等,从而帮助汽车进行路线规划、加速、刹车和转向等操作。这些传感器不断地获取数据,将这些数据通过算法进行处理和分析,进而帮助汽车进行路线规划、加速、刹车和转向等操作。相比传统的人工驾驶,自动驾驶汽车的“看得见”的智能能够提高行驶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同时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但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些“看得见”的智能绝对不是越多越好。这就好比同样是摄像头,如果像素不够、稳定效果不好,不能够自适应周围光线,那给你一百个摄像头也没用。同时,这些雷达、传感器也只是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的感知层面。车辆本身的芯片算力也是重要的一环。英伟达近些年在汽车行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小鹏P7就是英伟达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成名作”。随后架构更为先进、算力更厉害的Orin X推出后又先后应用到了理想、蔚来等车型当中,如今华为推出了智能驾驶芯片。Mobileye也是自动驾驶芯片方面的专业“选手”。

“看不见”的安全保障

然而,仅仅依靠“看得见”的智能是不足以确保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的。因为有些情况是无法被传感器捕捉的,比如突然跳出来的小动物或者狭窄的街道。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其他的技术来提供“看不见”的安全保障。

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技术,叫做“超预测”。它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使用大数据和算法来对汽车行驶的路线、车速、加速度和刹车等进行预测。这种技术可以在没有任何传感器捕捉到信息时,对障碍物或者危险情况进行预测和规避,确保车辆的安全性。

除了“超预测”技术外,还有其他的技术可以提供“看不见”的安全保障。比如,车联网技术可以让车辆之间互相通信,提前预知并避免可能的碰撞风险。车联网技术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实现车辆之间的实时通信,即使两车之间没有直接的视线,也可以互相感知对方的行驶状态和行为意图。这种技术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协同驾驶,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另外,高精度地图也是一种提供“看不见”的安全保障的技术。高精度地图通过对道路的详细测量和记录,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车辆定位和导航信息,从而帮助自动驾驶汽车规避障碍物和危险情况。通过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车道偏移、掉头等操作,避免与其他车辆或者行人产生碰撞。

随着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虽然“看得见”的智能是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但是“看不见”的安全保障同样重要。

除了“超预测”技术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可以提供“看不见”的安全保障。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可以通过无线电通信设备与其他车辆或基础设施进行通信,从而实现车辆之间的协同行驶。这种技术可以让车辆共享信息,互相预测和规避潜在的危险情况,从而提高整个道路网络的安全性。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在车内进行语音识别和情感识别,从而更好地理解驾驶员的意图和情感状态,以更好地支持驾驶员的决策和操作。同时,自动驾驶汽车还可以实时地收集和分析驾驶员和车辆的数据,从而提供更准确的驾驶员行为模型,进一步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直播车市

只有将“看得见”的智能和“看不见”的安全保障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够确保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未来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探索,不断提升技术的可靠性和普及度,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的出行体验。

       原文标题 : 自动驾驶越来越近,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技术足够安全了吗?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