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繁花》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是谁?

2024-01-24 14:20
禾颜阅车
关注

导语 | Lead

我们从桑车在《繁花》中的“不响”,却以异常活跃的镜头出现在剧情里时,事实上它的角色至关重要。比如,宝总一出场就遭到车祸(黄色桑塔纳出租车),一个漂亮的桑车亮相点题(时代特征)——桑塔纳此时已是上海的名片,即由“红色旋风”(改善城市形象和经商环境)转向浦东新区,采用国际出租车标准色(成立浦东大众出租车成为首只新区发行的股票),暗示了新的时代已来。

本文出品|禾颜阅车工作室

撰文|颜光明

编辑|禾   子

全文2940字

阅读需4分钟

看完沪语版《繁花》电视剧后,大有“繁华落尽秋风劲,冬至寒来春信到”的张力,留在开放,亢奋年代拔不出来的意味,这倒不是因其上海话掀起的旋风,而是它的“孤品”特质,剧中角色带来的对“上海”味道的久久不散。当所有的角色都找到了各自命运所归时,一句“不响,天晓得”,用上海话回答,所表示的含蓄,已不止是“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的寓意,还有心知肚明的意会。

这就是《繁花》,用一条仅有750米长的美食街(黄河路)演绎了上海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开放包容带来的繁华,以及瞬间带来的人物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命运转折,惊心动魄,回味无穷。没有宏观叙事,而是烟火气里的时代变迁,但可以看到上海重新崛起的“腔调”,厚实的底蕴和在上海话里重塑的“上海形象”。这部剧,可以看到“上海”又回来时的生气,而且是那么的精彩,不仅是人,还有故事,充满了年代感,重拾过去的激情。

那么,这些意味着什么?

百年中国看上海。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上海不仅是打开中国的一把钥匙,也是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过去,有三十年代,后来,有九十年代,跨越半个世纪的上海如何落地?《繁花》抓到了共鸣,选择黄河路,找到了“时代特征”,这就像开放的舞台,也就有了 “上海人”演绎的故事。

在专家的研究中,“开埠前,上海人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如果分析的话,80%的上海人都非上海籍。即便是今天,也是如此。那么,《繁花》里的上海人是什么概念?确切地说是“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文化意义的上海人”。以这样的视角看《繁花》里的人物,就会看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特质,无论是近代的“重商、奢华、开明”,还是现当代的“开放、创新、包容”等,都留有时代的印记,成为今日上海的注脚和基因。

当《繁花》里的众多角色被媒体和受众津津乐道成为社会话题时,我发现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被忽视了,这就是桑塔纳。不妨试想,如果没有桑塔纳,《繁花》也就没有了底色,失去了精彩的背书和道具。如果把黄河路看作全民炒股下海经商作为故事明线的话,那么川流不息的桑塔纳则是衬托这一“人文景观”的暗线。而故事摘取的年代正是上海把轿车工业当作支柱产业建设,并取得成功,进入收获成果而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从历史的角度看,上海的对外开放离不开上汽与大众合资带来产业结构和城市的变化,同时也拉动了经济,尤其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不可小觑。首先,“引进一个车型,改造一个行业”,即通过桑塔纳国产化将过去的弄堂小厂,手工作坊式的企业改造成能适应现代化制造的企业;其次,一步跨越三十年(桑车国产化成功),初步建成了全国领先的轿车生产基地,成为迭代纺织业的龙头行业,为上海艰难起飞赢得了时间,加快了速度;再是,上海城市形象由此得到很大改善,最典型的就是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抓出租车整顿,他说:“连出租汽车都管不好,投资环境怎么能搞好?”这是他继抓桑车质量不许“瓜菜代”后又一句名言。

所以,我们从桑车在《繁花》中的“不响”,却以异常活跃的镜头出现在剧情里时,事实上它的角色至关重要。比如,宝总一出场就遭到车祸(黄色桑塔纳出租车),一个漂亮的桑车亮相点题(时代特征)——桑塔纳此时已是上海的名片,即由“红色旋风”(改善城市形象和经商环境)转向浦东新区,采用国际出租车标准色(成立浦东大众出租车成为首只新区发行的股票),暗示了新的时代已来。而金老板跳楼摔死在一辆红色桑车上的镜头,揭示了商战背后的波诡云谲,溅起的浪花足以让人感觉得到市场经济大潮席卷而来的汹涌。不过,我们看到在不同场景下的桑车倩影,在王家卫的镜头了里都成了唯美的广告大片。灯红酒绿,杯觥交错,饮食男女,在光影中将欲望和人性及心机,抽丝剥茧,把城市肌理刻画的淋漓尽致。可以说,离开了桑塔纳,《繁花》也就缺少了重要的元素和底蕴,如同没有加盐的菜肴。

所以,一条黄河路,一辆桑塔纳撑起了《繁花》的舞台。从职业的角度观察,也反映了桑车在上海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他的影响力。我查找了资料,至少从三个维度可以印证桑车足以代表上海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是《繁花》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首先,1985年5月,上海大众刚成立不久,在年产3万辆整车,10万台发动机时,合资双方就着手年产30万辆轿车的市场调查和预测,并率先预见到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不仅明确了桑车国产化进度和时间表,还将产业转型与城市发展,尤其对社会进步提出了规划和目标。

随后,1987年7月5日,时任上海市市长江泽民在接见《人民日报》记者时指出:上海市已将轿车工业列为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把上海建成全国轿车工业基地之一。这个决心过去,现在,将来都不动摇。现在看来,这是上海率先提出汽车工业是支柱产业的城市,为日后把发展整个汽车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供了样板,并视为领先一步和排头兵。

再是,1990年4月18日,上海大众庆祝成立五周年大会,隆重庆贺中外经济技术合作的丰收成果。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大会,并题词“为发展中国的轿车工业努力奋斗”,同是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宣布开放开发浦东的决定。由此可见,上海大众的成功及示范效应对浦东开放开发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为提振新一轮城市发展增强了信心。

有鉴于此,从桑塔纳开辟中国轿车工业新纪元,到市场半壁江山的一枝独秀,以及“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等,在产业、市场、服务三个层面赢得了社会的认同,这不仅成为城市发展的全新动力,而且把上海架在车轮上的“现代化”实现已是不争的事实。

回到《繁花》剧集里,桑塔纳的象征意义无所不在,在光影里穿梭和闪现,时尚而现代,将上海人的审美和举止融入了这款车所带来的自豪,与进口车型形成鲜明差异,凸显主场意识(城市名片),就像上海人的“优越感”,不能不说,这是桑车溢出的“社会价值”所产生的共识,很自然地渗透到城市肌理,成为时代符号而无不认同。

被打上上海标签的桑塔纳通过《繁花》的呈现,我们看到轿车作为一种现代生活中的机械(技术综合体),创造了一系列现代意识的个体感觉。其实,就是一种新式个人主义的隐喻,同时阐释了不同的设计和审美,属于人的一种异化,因而产生了文化意识和不同层次的认知。桑塔纳就是如此,从来没一款车型像它那样兜上海人的胃口,有情感共鸣,这不仅能经得住上海人挑剔的眼光(品质和品位),还要符合上海人的审美。从这样的角度说,桑车国产化的意义已不是产品那么简单,还要与本地化同构,赋予新的“生命”(文化认同)。所以,桑车在《繁花》中的角色不但不违和,而且相当融洽,深入介入剧情的调性和人物的隐喻,犹如调色板,彼此关照,相得益彰,难以割舍的一部分。

点评

被打上上海标签的桑塔纳通过《繁花》的呈现,我们看到轿车作为一种现代生活中的机械,创造了一系列现代意识的个体感觉。其实,就是一种新式个人主义的隐喻,同时阐释了不同的设计和审美,属于人的一种异化,因而产生了文化意识和不同层次的认知。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文标题 : 《繁花》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是谁?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