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车锁电曝视频+画像车主:车企的「科技与狠活」
作者 | 辰纹
来源 | 洞见新研社
近日,不少车企远程锁车锁电再度引热议。但车企的“科技狠活”没有最狠只有更狠,仅去年就发生数宗车企泄露车主视频等隐私数据的案例,不仅令当事车主“社死”,甚至成千上万网友发问“自己的车,隐私凭啥被车企拿捏”?
智能化的新汽车时代,未经车主同意,就肆意大玩“科技与狠活”,其实不光让车主受伤,更是在给车企自己“挖坑”。吓退潜在客群事小,若引发诸如前段某新势力及某夫某泉那股暴风骤雨的反噬,可真就摊上大事。
01 锁车锁电虽有因 用“科技狠活”擅锁车辆不亚于“远程黑客攻击”
有网友说“好高的科技,能远程锁充电口不让充电”,也有车主质问:“未经过消费者同意,厂家可以随意根据自身的判断‘锁车’,这种做法合理吗?”
细品锁车锁电原因,大致有几种情况,一是二手车过户时原车主有按揭款未付清;二是车企对车辆OTA升级,导致续航里程不足;三是全损车在非车企官方维修导致车辆不能驾驶,引发车主怀疑是被远程锁死,进而拍视频曝光。
《深圳商报》报道了一位车主全款买的二手小鹏汽车,完成过户后,却被小鹏远程锁车无法启动。问及原因,小鹏汽车回复是,前车主按揭款未结清。
这种回复,实则是对现车主权益的无视。因为,现车主已过户,合法拥有该车。小鹏可以对前车主诉诸法律,但远程锁合法车辆,不只是“科技狠活”这么单纯。
锁电也是小鹏作为技术特长生“擅长”的。澎湃新闻报道,小鹏对其P7首批车主进行远程锁电,导致续航里程不足。一位车主的车辆,原本480公里的表显里程,锁电后掉到了430公里。
澎湃新闻称,此前也有威马、北汽新能源EX360、广汽埃安S、广汽丰田iA5、特斯拉Model S等车被曝出锁电问题。
而买了全损车没在官方修整,结果换配件后车辆“远程锁掉”为哪般?
截图自“南方都市报”公众号
该车主发视频曝光引发热议。而当事车企理想对南都记者的回应是,视频不实,理想没有后台远程锁车功能。
其实,中消协早就指出,新能源车企存在未经消费者同意单方锁电问题。
从技术上讲,车企完全有远程锁车能力。但不论不论出于何因,都是对车主的“背刺”,损害车主合法权益。而远程锁电,尽管打着降低电池风险进行,却同样是未经车主事先同意。
然而,即便是在这两年的问题车展上,当锁车锁电屡被提及,始终没有车企敢站出来承诺不擅自锁车锁电。
这难免让车主无法像买车时那样信任车企。哪怕是销冠或技术尖子,难道不应从威马的惨败,看出大规模锁电一旦引发车主抗议,便会失去更多客户,一意孤行就不难想见结局。
而汽车越智能,车主的后怕还在后头。
02 行车数据、车主隐私频曝 “事出反常必有妖”
几乎让车主瞬间“社死”的,莫过于车企未经授权就擅自将行车视频等隐私在社交平台曝出。
去年12月,一辆理想L7在清远追尾。警方通报前,理想汽车官微却在未获车主方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公布了车主行车影像和具体车速。
理想汽车的这一“擅举”引发声讨,焦点正是不该私自公布视频,涉嫌侵犯车主隐私。有律师也公开表示,“用户是车辆的所有者,车企在售后所记录的所有有关车辆、用户的数据,除双方另有约定以外均应当属于用户”。
有车主说笑称,“哪怕身为尊贵的理想车主,拥有500万以内最好的SUV,自己也不配有隐私!”
新能源车约等于智能车的时代,行车数据实时传到车企云端,这些数据终究是车主“私人财产”,不应该被车企当做“共享资源”。
去年底懂车帝的冬测活动,多家车企在微博公开了极详细的后台车辆数据,网友纷纷表示,没有隐私的智能车,不买也罢!
排名倒数的问界汽车公开的数据,从空调开了多久到开关门窗次数一应俱全。长城汽车也对外展示了对车辆开关门窗次数等数据的掌控能力,连座椅加热都了如指掌。
吉利汽车副总裁发布的微博,还把单次开门时间列得一清二楚。岚图汽车总助也公开了开关门窗等数据。
一时间,社交平台成了车企外秀数据监控能力的舞台,网友和车主则纷纷表示心凉了、心惊了。
除了车企主动曝出行车数据隐私外,也有因为对隐私数据安全保护不到位,导致车主隐私被窃。
蔚来汽车就遭遇了重大隐私泄露事件,不少用户信息和车辆销售信息被截获。
堂堂新势力,因技术能力不够硬而让车主隐私遭窃,当时就陷入丑闻旋涡。
去年4月,路透社则报道,9名特斯拉前员工在2019至2022年间,通过内部系统私下分享了客户车载摄像头记录的一些具有高度侵入性的视频和图像。
一位前员工表示,有段视频记录了一位男士全裸的画面。另一名前员工说:“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洗衣服,还能看到一些非常私密的事情。我还能看到他们的孩子。”
真是细思极恐,从全裸男人,到私密事,再到年幼孩子,都被特斯拉员工所看到并分享。然而,马斯克至今未说过一个sorry,正如理想曝车主追尾影像后,李想同样没说一句对不起。
即便是电比油低价格战发起者比亚迪,在去年底,因豹5上市后有网红测出该车百公里油耗高达18升,让方程豹汽车官微迅疾布声指出,该车主存大量异常驾驶行为。
随后,比亚迪称应警方调取该案证据需求,调取了相关车辆运行数据。若只把数据给警方,无可厚非。但比亚迪却在网上将车速、异常停车、急刹等多项数据黑底白字曝出。
新闻记者都知道一个“大忌”是不能进行“媒体审判”,然而,从理想公布事故视频标注车速,到比亚迪声明所用措辞,无不是车企依仗后台数据,试图自证清白的同时,给车主来个先于警方的“审判”甚至是“定性”。
去年12月,《南方都市报》报道,比亚迪怒了!“最高悬赏500万元打击恶意抹黑”。此前长城则悬赏1000万打击网络水军,甚至官方透露真有幸运网友拿到奖金。
从销冠到主流车企,动辄悬赏“捉拿”抹黑者,这与李想在朋友圈这一私域发声,表示危机背后是有组织的违法犯罪,有何两样?
试问,车企可敢公开起诉了谁?是否有判决书能佐证大老板们“所言极是”?
车企不去保护车主隐私,却忙于对曝光车企“隐私”的网友打上“黑子”“水军”“黑公关”标签。
如此顾此失彼,是否“事出反常必有妖”?车企、车主,谁是小白兔,谁是大灰狼?
03 若行车数据成变现“金矿” 车主隐私分分钟被算法“算计”
更严重的问题是,车主行车数据也有像上网行为一样,被车企当做变现“金矿”的可能。即,将驾乘人员车内行为数据出售给营销机构或大厂,用算法在汽车大屏和与车互联的手机上向用户推送垃圾信息。
这无疑是对车主隐私的无敌侵犯。汽车乃私人空间,车内摄像头、听筒等,更容易将丰富的隐私数据输送给“算法”。
而既然买了智能车,除非卖掉,否则只能甘当“待宰羔羊”?
连知名研究机构埃森哲都给车企放话,数据变现是新的利润增长点,尤其在汽车行业向网联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今天。
细品埃森哲的建议,可谓一波一波持续“洗脑”。譬如,打造数据闭环是车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汽车数据比你想象的更有用,数据的种类和体量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埃森哲还给车企传授思路。比如,可通过梳理客户行为数据,整合第三方(社交、电商、电信等)勾勒客户画像,产出用户洞察,“最终提高销售额并加强客户粘性”。
埃森哲建议车企与第三方合作,如短视频、音乐、电商、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商,在丰富消费者数字生态体验的同时,创造新收益。
这岂不是让车内所有驾乘人员的行车、交谈、通话等各种隐私数据都被算法操控?
值得注意的是,埃森哲已在我国与某车企及其经销商合作,帮助挖掘业务,明确收集何种数据,提升运营精细度和销售效率。“项目实施后,微信定制化内容推送从原先的120分钟减少到15分钟,跨部门的客户信息检索也从先前的22分钟减少到2分钟。”
作为顶流机构,它还与一家豪华车企合作,为其梳理业务需求和数据逻辑,确保十多个数据平台关键指标高效整合,持续满足企业销售等实际需求。
它还在推广宣传中给车企打气:“数字时代,唯快不破。汽车企业需要抓紧采取行动,化数据为洞察,实现由数据驱动的业务转型。”
其实,一些国内车企,也悄然利用行车数据对车主“画像”,进而探路商业变现。这两年,有不少车企已在购车合同和隐私协议中注明会默认收集车主数据用于画像和推送商品信息。
本该是车主“私人资产”的数据隐私,成为车企创收变现“金矿”。若这道口子在车圈豁开,车主还有无拒绝被画像和被算法“算计”的权利?
04 写在最后 车主数据隐私谁来“当家做主”?
汽车利润摊薄是事实,车企要增收无可厚非。但无论数据变现,还是锁车锁电曝视频,一旦车主隐私受到侵犯,车企必将陷入舆论漩涡。若将数据变现到超出天际,扑面而来的便是全网反噬。
而只有让车主“当家做主”,车企使用数据前争得车主同意,方才能让车主与车企和谐共生。
即便从车企角度收尾本文,难道数据变现获取的利润,真比销售更先进的车赚的多?若非如此,不仅失去车主信任,还会吓退潜在买车客户,终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原文标题 : 锁车锁电曝视频+画像车主:车企的「科技与狠活」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