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不该停止研发内燃机?
导语
Introduction
车市突然刮起了暂缓电动化的风。
作者丨李思佳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何增荣
“当然是all in电动化了。”
最近,和业内的朋友聊到部分品牌在燃油车市场折戟下一步该怎么办时,他这样说道。在他看来,all in电动化是很多品牌在中国市场最后的机会。
诚然,朋友的考量有他的道理。毕竟今年5月,中国车市的新能源之风更甚,零售市占率达到了历史新高的47.0%,即将冲破五成的市占率不仅让“油电同权”的话题迸发,也让很多品牌再次感受到中国市场上新能源的潜力之大,这是开篇朋友论调的大背景。
不只是业内人士有此论调,也有车企是这样做的。
近日,日产汽车就表示将停止对内燃机动力系统的研究开发投资。日产非洲、印度、欧洲和大洋洲地区首席规划官弗朗索瓦·贝利表示:“我们的未来是EV。日产将不再投资在今后推出的内燃机车型上搭载的新动力系统研发,这是确定的内容。”
然而,尽管新能源被视为汽车行业未来的趋势,同时当前新能源市场也在日益激烈地向前演进中,但不同于日产的是,很多车企在近年先后决定暂缓电动化。
他们其中,有对新能源转型慎重的丰田本田们,也有此前非常激进的大众,而马勒首席执行官Arnd Franz也在近期批评欧洲停止研发内燃机是一个“错误”......如果再算上年后的奔驰和福特等,已经有很大规模的车企明确表示要暂缓电动化进程了。
这就让人匪夷所思。
为什么今年的车市,突然刮起了暂缓电动化的风?车企到底该不该停止研发内燃机?新能源的大势会不会就此改变?
车企集体按下“暂停键”
“公司将在未来十年继续生产燃油车,并持续改进技术。”
年初,奔驰宣布推迟电动车目标达成时间点,称无法在2025年实现新能源车型占总销量50%的目标,并将电动化目标推迟到至少2030年。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aellenius)也向投资者确认了暂缓电动化这一点。
康林松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同时表示暂停为S级和E级等车型开发MB.EA纯电动平台,并承诺未来十年将继续更新内燃机汽车产品。这一表态无疑是宣告了,奔驰未来10年将不会加速再投入资源去加快电动化。
无独有偶。去年年底,奥迪也对外表示,将削减电动车新车型的推出数量。奥迪的新任CEO首席执行官格诺特·多尔纳(Gernot Dollner)表示,奥迪未来将不会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动车产量,而是会继续推广燃油版、插混版车型以及电动车型。
今年6月中旬,奥迪工会甚至开始要求强迫奥迪改变公司政策,主张用汽油和柴油发动机制造汽车,并推翻了2030全面电动的规划。
但要知道的是,早在三年前,奔驰已经公开表示没有开发内燃机的计划了,同时在未来5-10年完全转向电动车的研发和生产;奥迪也明确宣布停止研发汽油机或者柴油机。
如今看来,算上还延续着三年前“不会放弃燃油机”规划的宝马,BBA已经集体决定延长自身的内燃机之路。
不只是BBA,就连在电动化转型向来激进的大众汽车集团,也对其新能源战略作出了调整。
大众在前段时间突然宣布,要无限期暂缓大众ID.7在北美地区的上市时间。显然,这与大众ID.7乃至其它ID.系列车型在欧洲和中国上市后,销量表现未达预期有很大的关系。
大众表示,随着电动车销售减速。为此,大众不仅搁置了为电池部门寻求外部投资者的努力,更是取消了在德国投资20亿欧元的电动汽车工厂的计划。
大众尚且如此,就不用说向来在新能源转型更为谨慎的日系了。
最近,丰田、马自达和斯巴鲁甚至开始签订相关协议,表示要共同研发使用汽油以外环保燃料的新一代内燃机发动机。在他们看来,还远未到需要全身心转型电动化赛道的时间,因此选择了继续抱团合作,一边抱团分担风险,一边合作共谋未来。
而尽管日产表示将停止对内燃机动力系统的研究开发投资,但日产方面也在前不久给美国供应商的备忘录中,明确表示将会调整电动车开发时间并暂缓相应的采购计划,甚至连他们在美国密西西比投资的5亿美元工厂项目也被叫停。
也就是说,无论是此前对转型谨慎的还是相对激进的,抑或是左右摇摆不定的,都在这个注定不平凡的2024年,扎堆选择了暂缓电动化,其中不乏支持继续研发内燃机的,马勒首席执行官Arnd Franz甚至表示,停止开发内燃机是一个“错误”。
为什么都“怂”了
停止开发内燃机真的是一个错误吗?
显然不是。
马勒首席执行官Arnd Franz这样说,无疑是基于内燃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有市场需求所决定的。因为在马勒2030年战略计划中,公司业务分为电气化、热管理和可持续内燃机三个主要部门,电气化的戏份很足。另外,去年马勒60%以上的销售额来自与内燃机没有直接关联的产品。
而表示不开发新型发动机的日产,也并不意味着立即停产内燃机,而是会考虑到部分国家正在放宽尾气排放限制下,推出符合排放限制的新车。
同理,尽管大众方面对暂缓电动化进度表态,但暂停ID.7在北美的上市,又何尝不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时间,以巩固已有的中低端电动车产品线。毕竟,相较于ID.7而言,其他更走量的ID.系列车型,无疑更值得投入研发和资源倾斜。
不仅如此,目前大众也在与小鹏汽车等公司开展合作,计划在中国推出新的电动产品甚至电动品牌,以获得在全球最为激进的新能源市场上更大的竞争力。此外,大众还与雷诺等品牌讨论开发更便宜的电动车,以赢得更多细分市场上的潜在消费者。
显然,车企们都知道电动化是汽车行业未来的大势所趋,只不过因为在各种压力下,不得不作出更符合眼前利益的决定。
最大的压力无疑是每况愈下的利润和深不见底的投入。
福特方面曾表示,他们认为电动化是目前拖累公司的主要因素,根据他们的测算,2024年福特的电动车业务将会亏损55亿美元左右;包括奔驰在内的车企,停止开发新车型以及电动化相关的基础设施,也是为了节省资金成本。
另外,销量表现不佳和财源问题也是促使车企决定暂缓电动化的重要因素。
即便是转型激进的大众,去年在全球范围内交付了924万辆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虽然销量同比大幅增长,但也只有77万辆,远远无法撼动内燃机的基本盘。更何况其他本就在电动化转型上无所建树的车企了,销量数据基本一家比一家难看。
在此背景下,当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各国政府对于电动化的支持也有所下降。同时,新能源转型升级引起了传统汽车制造业的大规模失业,种种不稳定因素下,政府也收紧了相应的补贴政策,从而进一步减缓了车企的电动化之路。
加之新能源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并非都很成功。
2023年,中国车市新能源市占率为31.6%,而全球电动汽车市占率达到16%,市占率只有中国市场的一半。同时,相关机构预测2024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1830.0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就达到了1180.0万辆。
这意味着,今年全球其他车市上的新能源发展还是远远落后于中国市场。换言之,新能源车在其他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极大影响了相关车企对未来发展的决策。
然而,车企集体按下电动化的“暂停键”,只能一定程度上暂缓了全球电动化的进程,不会改变未来汽车市场的大势所趋。而那些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却忽略长远布局的车企,所射出的子弹,必然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正中自己的眉心。
原文标题 : 到底该不该停止研发内燃机?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