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见不得中国汽车的好
导语
Introduction
中国汽车的出海之路势不可挡。
作者丨李尘埃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何增荣
前些天,高考成绩出炉,有人欢喜有人忧。而随着6月走完最后一天,车市也迎来了半年考的“交卷时刻”--一边是新能源车增长的势头止不住,一方面则是传统燃油车的跌跌不休。
当然,这种局面已经成为近年来司空见惯的事。而单就中国品牌发布的数据来看,不论是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还是理想、蔚来等新势力,销量均迎来大幅增长,可谓集体飘红。
中国车企的增长不仅仅是国内,海外表现同样如此。
例如奇瑞集团今年上半年出口汽车超53万辆;长城汽车海外销售突破20万辆大关,此外,长安汽车自主品牌和吉利汽车集团也都实现或接近20万辆的销售水平,它们代表着中国汽车出海的尖刀力量,是中国汽车产业走向全球不可或缺的存在。
不过,当中国汽车越来越强大时,总有人感到“膈应”,比如欧盟就很难受。
去年,中国车企在欧洲十三国的销量排行上,上汽集团以超过24万辆的成绩排名第一,吉利集团以超22万辆的销量位居次席,比亚迪则以近16万辆排在了第三,接下来是长城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东风集团,爱驰汽车等......
由于中国汽车出口欧洲的规模愈发庞大,原本2020年国产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不到3%,而这一数据在去年变成了22%,成为欧洲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俗话说得好,“自己的失败固然难过,别人的成功更让我崩溃”,这句话相当适合此时此刻的欧盟。
面对中国汽车所取得的成功,欧盟决定整点“幺蛾子”。
早在6月中旬,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计划对上汽集团、吉利控股和比亚迪三家中国车企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反补贴税。其他参与调查但尚未抽样的中国品牌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
如今,靴子落地。
7月4日,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发布初裁公告,决定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根据公告,三家抽样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临时反补贴税率分别为17.4%、19.9%、37.6%,其中被针对最严重的上汽集团为37.6%。
对此,上汽集团第一时间表示不服。
上汽集团表示,将正式要求欧盟委员会就中国电动车临时反补贴税措施举行听证会,进一步依法行使抗辩权。
而上汽集团抗辩的具体内容包括:欧委会反补贴调查涉及商业敏感信息,例如调查要求配合提供与电池相关的化学配方等,超出正常调查范围。
好家伙,我算是看出来了,这是打算要明着抢了呗,不给就“定罪”。
另外,在上汽集团看来,欧委会对于补贴的认定也存在错误,例如将给予国内消费者的新能源购车补贴纳入在欧盟销售的补贴率计算。同时,欧委会在调查过程中忽略了上汽提交的部分信息和抗辩意见,作出不利推定,虚增了多个项目的补贴率。
虽然欧盟不顾中国车企的反对,一意孤行地制裁,但这种行为不仅在中国车企来看是一种“打不过就捣乱”的行为,在欧洲车企看来,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也是错误的决策。因为这不仅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增加进口关税的保护主义,无法帮助欧洲车企提升竞争力。
车企都看得明明白白,欧盟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吗--有些人呐,就是喜欢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出口之路并非只有欧洲,因为纵观去年上汽集团的出口总量,已然超过了120万辆,欧洲市场仅占其总销售额的一小部分。而根据业内人士的评估,今年前四个月,欧洲市场对上汽集团、吉利和比亚迪总销量的贡献仅在1%~3%。
而面对制裁,中国汽车未来也可能会调转航向将注意力转向东盟、中东、拉美和澳洲等地,这些市场的电动汽车份额大都也在快速增长。
另外,欧洲汽车行业高度依赖中国零部件,尤其是电动汽车零部件,因为中国在该领域供应链中占据着强势主导地位。如果欧盟对华关税引发报复,可能阻碍欧盟汽车电动化进程,因为如果没有从中国的进口,在欧洲生产汽车并不那么容易。
这样看来,欧盟可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中国汽车的出海之路势不可挡,而这一轮针对中国汽车的制裁目前距终裁还剩的4个月窗口期,又何尝不是欧盟自己反思的窗口期呢。
搜罗一周车闻,回顾大小车事,车闻轶事尽在【一周车话】,下周见!
原文标题 : 【一周车话】他们,见不得中国汽车的好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