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车路协同被冷落,商业化缓慢的蘑菇车联能靠资本加持翻身吗?

2025-02-19 17:24
博望财经
关注

文|海山

来源|博望财经

进入2025年,智能驾驶行业正步入产业转型与技术革新的关键阶段。此时行业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关于车路协同及其相关技术方案的讨论热度逐渐减退,单车智能解决方案正在成为关注的焦点。

蘑菇车联瞄准了车路协同,曾一度在业内备受关注与期待。然而,其在2023年5月完成5.8亿元C2轮融资之后,并没有因为资本加持,使其商业化加速。即便有政府订单助力,其仍在在商业化道路上苦苦探索。

蘑菇车联是一家怎么样的公司?其发展又遇到了哪些问题?

01

车路协同正在降温

当前,自动驾驶存在两条技术路径:车路协同和单车智能。二者也是自动驾驶行业在讨论的焦点之一。车路协同还有一个名字“车路云一体化”,简单点说就是“汽车和路一起变得智能”,依靠智能车载设备,智能路测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云控技术,实现智能汽车安全、顺畅的行驶。单车智能则被成为“聪明的车”,依靠车辆自身感知以及计算能力完成自动驾驶过程。

从早期的试点应用实践来看,车路协同的发展过程并未如预期顺利,逐渐暴露出诸多现实问题。以致于曾经看好这一赛道的如百度与华为,二者后来的打法也从激进转为保守路线。这它们早期高调推进的姿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究其原因,车路协同的关键在于确保车辆与道路间能够实现无缝对接以及实时、稳定的数据交互。5G技术的广泛推广曾一度被视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尤其是在郊区、高速公路等信号覆盖较弱区域的稳定性并不理想。并且,诸如庞大基础设施,复杂的部署技术,以及对数据处理和边缘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等难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

就目前来看,车路协同成本不划算,商业化之路面临重重挑战。尤其需要大规模改造道路、通信和计算设施,初期投资巨大,后续维护费用高昂。在小范围试点时,尚能够保证效果,范围扩大规模时资金短缺和运营效率下降问题就凸显出出来。还有一点,车路协同需要车、路、云各方进行深度配合,若无法为各方提供足够的利益和价值,企业参与的积极并不高,难以形成产业合力。

图片

来源:东兴证券研报

近些年来,随着智能驾驶技术逐渐呈现出重感知轻地图、端到端学习等趋势,技术方案上更加强调单车独立决策的能力,而不是高度依赖车路协同提供信息支持。同时,受益于传感器成本降低、算力提升及其部署灵活、应用门槛较低等,单车智能正在迎来快速发展。

操作层面上,单车智能仅需更新车辆软硬件即可实现高级自动驾驶,相比之下,蘑菇车联坚持的车路协同则显得有些“笨重”和“过时”。

回看整个2024年,关于车路协同的大订单和技术突破相关的新闻数量都很少。

02

造血能力不足是个问题

蘑菇车联成立于2017年,是行业领先的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全栈技术与运营服务提供商。公司专注于车路协同方向,面向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各地区政府。走的是一条2G技术路线。

根据天眼查APP统计显示,蘑菇车联在2023年获得由成都科创投、珠海海都科创投、腾讯、易鑫等参与投资的5.8亿元的C2轮融资。这一融资也成为当年智能驾驶行业的一大热点。然而,此后便再无动作了。

图片

来源:天眼查

蘑菇车联的“造血能力”如何?

2G模式下的企业,存在应收账款金额高、资金回笼周期慢的现象较为普遍,由此也导致该类企业面临着现金流承压、盈利难的情况。

“同病相怜”还有发力G端业务的商汤科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也高达35.34亿元,同期对应的收入为17.4亿元。

蘑菇车联同样在现金流、盈利能力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对于一家依赖G端订单的企业来而言,回款周期漫长将引发盈利难题、现金流面临挑战。这是关乎其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蘑菇车联目前尚未上市,无法长期依赖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同时,其自身的造血能力又不是很强,想象空间“有限”。资方其再投资意愿不强也就说得通了。

03

商业化难题仍待解

资料显示,蘑菇车联早些年原本布局L4级别自动驾驶,后来种种因素影响,走上车路协同的发展路线。

蘑菇车联在2022年累计获得了不同政府的订单超过100亿。现实情况是,尽管有政府订单的加持,其如何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落地,仍然其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根据经济观察报等媒体早先报道,车路协同单公里改造费用在80万元/公里至120万元/公里之间。全国540万公里的公路实现实现智能化改造,需要的总投资金额必然是一个极大的数字。如何能激发各地政府投资信心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其实,导致车路协同的商业模式并不清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涉及了太多的外部因素,参与的企业无法形成内在商业闭环。若实现大规模商业运作,下一步面临的责任归属、市场监管、成本分摊、收益分配、法律法规等一些复杂的难题早就不是技术范畴能够解决的了。要妥善处理这些难题,必然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积极介入。

公开信息显示,蘑菇车联宣传自己和G端的合作项目还是在2021年,合作方是湖南衡阳市。此后鲜有消息传出。是否也预示了蘑菇车联的商业化推进或遇到挑战。

反观另一边,单车智能的商业化进程不断传来好消息,诸如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已迅速上市。相比之下,蘑菇车联坚守的车路协同则略显黯淡。

政策方面,2024年仍有诸多政策支持车路协同,如工信部等五部委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等,都为车路协同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新的发展机遇。

2025年的车路协同热度虽然有所“降温”,但并未走入技术发展的死胡同。未来仍有可能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以及新的商业模式推动其在现实场景中落地。

蘑菇车联的执着与坚守,其未来能否迎来重大突破,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将持续关注。

       原文标题 : 车路协同被冷落,商业化缓慢的蘑菇车联能靠资本加持翻身吗?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