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顺丰京东们正在复制“特斯拉时刻”, 无人车来了?
引言
最近,全国快递业务量蹭蹭往上涨,截至 4 月 11 日,今年快递业务量都突破 500 亿件了,比去年提前了 18 天!
在这背后,一场 “无人车来了”潮流正静悄悄地改变着物流行业。
大洋彼岸的美国,在这方面也早早开始布局。
今天,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就来唠唠无人配送车的事儿,顺带比比中美在这方面谁更厉害。
(参考阅读请点击:
《无人快递"DeepSeek时刻":既未科技智能配送机器人“灵小驹”量产上车》)
一、国内巨头下场,开启 “无人车大战”
顺丰作为快递界的老大哥,在无人配送领域那可是下了血本。
最新年报显示,顺丰已经在全国投放了超 800 台无人车,苏州、杭州这些电商消费旺地,都成了顺丰无人车的 “战场”。
这些无人车功能超强大,封闭园区最后一公里、楼宇最后 100 米,甚至网点到下级站点最后三公里配送,还有分拨中心到网点的线路运输,统统不在话下,简直是物流界的 “全能战士”。
菜鸟也不甘示弱,把目光投向了县域和乡村。
大家都知道,乡村快递配送一直是个老大难,成本高、路况还复杂。菜鸟想出了 “自动化分拣 + 无人车” 的好办法,专门给县域快递共配中心打造解决方案。
针对乡村路况,菜鸟研发的车辆和自动驾驶系统那是 “见招拆招”,完美适应。在浙江瓶窑镇,有客户用了 30 多台菜鸟无人车,运输成本降低了约 30%,三年就能回本,这效果,杠杠的!
而且,无人车送货后,单车次包裹在 500 个左右,多频次配送,大大减轻了末端代收点的包裹上架压力。
京东和美团也没闲着。
京东的无人配送车已经在一些区域常态化运营,给用户提供便捷服务;
美团则把无人配送车运用到外卖配送中,解决最后几公里配送效率和成本问题。
国内这些巨头纷纷入局,就像一场激烈的 “无人车大战”,都想在这片新战场上称霸。
二、美国无人配送车:“老牌玩家” 的进击之路
美国在无人配送车领域,那也是 “老玩家” 了。
就说 Nuro 这家公司,2016 年由前谷歌无人车团队的朱佳俊和 Dave Ferguson 创办,当时好多谷歌无人车核心成员都跟着他们干。
2018 年 2 月,Nuro 推出 L4 级无人配送车 R1,这可是个 “狠角色”,设计完全为货物运输服务,没方向盘、踏板和驾驶座。
同年 12 月,Nuro 就和亚利桑那的 Kroger 超市合作,开启商业化试运营。当地居民在线下单后,就能享受自动驾驶配送服务,一周七天无休,运费固定 5.95 美元。
2022年1月12日,由比亚迪与美国科创公司Nuro(下称“Nuro”)联合研发设计的第三代纯电动无人驾驶配送车正式发布。
2023 年,Nuro 转型,不再只造车和运营车队,而是把重心转向自动驾驶技术,推出第四代无人驾驶系统 Nuro Driver,采用 “技术授权 + 提供整套自动驾驶系统” 的商业模式,开启新征程。
2025年4月,Nuro在最新一轮融资中估值达60亿美元。
美国的无人配送车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在餐饮外卖方面
达美乐披萨在德州 Woodland Heights 分店,就用 Nuro R2 无人车送披萨。
消费者在线订购后,会收到短信告知无人车位置,车到后输入 Pin 码就能取到披萨,还不用给小费,这可太让消费者开心了。
在生鲜杂货配送领域
Kroger 超市与 Nuro 合作,在多地开展日常用品自动配送测试;
沃尔玛与自动驾驶创业公司 Gatik 合作,在阿肯色州用改装的福特全顺货车,将杂货从超级购物中心转运到小商店。
这些无人车有两条路线可选,一条 3.2 公里,另一条 8 公里,后者虽长但避开了一些障碍路况。
还有在特殊时期和公益场景中
像疫情期间,Optimus Ride 公司利用 3 辆自动驾驶汽车,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从餐厅和啤酒屋运送食物箱子给有需要的家庭以及附近小学,每周能送大约 5000 份餐食。
三、中美无人配送对比:谁更接地气?
美国无人配送车的应用场景较为局限,主要集中在大学校园等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这种场景下,交通环境相对简单,路权可控,有利于无人配送车进行测试和初步商业化应用。但这也使得相关公司在真实城市环境中训练数据有限,难以快速适应复杂多变的城市交通状况。中国的无人配送车应用广泛,已经在多个城市和省份实现规模化应用。众多城市和省份设立了自动驾驶L4、L5级别的示范区,并规划出特定的测试运营道路与场景。中国无人配送车主要在公共道路上进行L4无人化运营测试,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和复杂,涵盖了城市配送、仓库内部运输、“最后一公里”配送等多个领域。
例如,新石器、九识智能、行深智能等无人车已经在全国多地投入使用。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截至2024年快递物流无人车规模化应用已累计超过6000台,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的用户交付了上亿件订单,全行业日均配送量显著增加。这标志着,中国的无人配送车开始从“试点示范”,正式向“规模应用”阶段迈进。中国无人配送车,比美国特斯拉自动驾驶取得的成就更大、更明显!
下表是中美无人配送车的对比: 维度 中国模式 美国模式典型玩家菜鸟、京东、美团、九识、新石器、行深智能Starship、Nuro、Amazon主要场景快递、社区团购、零售补货餐饮、医药、超市日用品车辆形态微型面包车(载货500件+)带轮储物柜(载货20件内)路权策略申请机动车/非机动车路权主要跑人行道成本优势替代三轮车/面包车司机替代外卖员/快递员致命弱点爬楼难地形适应差
最有趣的差异点:
中国的无人车总想“多拉快跑”(载重500kg起步),像勤劳的蚂蚁,而且越来越深入田间地头、工厂园区,成为人们生活的伴侣。
美国的无人配送车专注“小而美”(一次送1份披萨),像精致的蜂鸟,在餐厅、酒店、封闭园区厂房多,上街送货还畏手畏脚。
一位同时操盘过中美市场的投资人总结:“在中国,无人车要先学会在城中村窄巷里跳舞;在美国,它们得记住别轧到好莱坞明星的草坪。”
四、直击痛点,无人配送车优势尽显
无人配送车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企业入局,是因为它实实在在解决了物流行业的痛点。
从成本角度看,物流配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人力成本。
国内菜鸟在浙江瓶窑镇的客户,使用无人车后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一些中西部县城,使用新石器、九识智能无人驾驶快递车,成本都在大幅度下降。
美国 Nuro 与 Kroger 超市合作,固定的配送费相比人工配送,也极大降低了超市成本。
而且,无人车不用休息,24 小时待命,配送效率大幅提升。
它们还能根据实时路况和订单信息,智能规划最优配送路线,避免拥堵,减少配送时间。
同时,无人车不会受情绪、疲劳影响,配送准确性和稳定性更高,减少错误和延误,让客户更放心。
五、挑战重重,中美面临相似难题
尽管无人配送车前景光明,但要大规模普及,还有不少难关要过。
路权问题就是个大麻烦。
国内目前各地路权政策不明朗,大部分无人配送车只能在小范围道路运行。
不过,今年国家在政策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越来越多的路权正在开放中。
各个无人车企,把枪路权作为当前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
美国虽然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公路安全局给一些企业开了绿灯,但全国法规标准不统一,不同州法规差异大,增加了企业合规难度。
好在美国在这方面也加大了力度,他们知道,再不努力又会被中国甩几条街。
客户和用户使用习惯培养也很关键。
国内部分客户担心无人车配送安全性、货物丢失损坏以及隐私泄露问题,还担心服务质量不如人工。
美国消费者也有类似担忧,在人口密集社区,对无人配送车在社区行驶的安全隐患尤为关注。
另外,应用场景碎片化也是挑战。
国内从小区到用户家门口存在大量非标准化情境,美国在一些复杂社区环境中也面临同样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梳理完善,才能实现 “最后一公里” 完美配送。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当湖南乡村的无人车在乡间小路哼着《甜蜜蜜》,当华盛顿写字楼的无人车在电梯口礼貌让行,当北京高校的无人车帮学生代拿奶茶,当纽约街头的无人车从容前行,这场静默的“无人车来了”浪潮早已悄然改变生活,中国无人配送车依然超越特斯拉通用纯AI自动驾驶!亲!你说呢?
原文标题 : 中美无人配送车谁更牛?菜鸟顺丰京东们正在复制“特斯拉时刻”, 无人车来了?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推荐专题
- 1 全新一代奥迪A6 Avant公布,能跟宝马5系、奔驰E级一战吗?
- 2 明明手握1751亿现金,小米却还要募资396亿,用来干什么?
- 3 高呼的“全民智驾”真的做到“全民”了吗?
- 4 地平线智驾方案软硬结合,大众、保时捷的合作纷至沓来
- 5 城市NOA试驾报告:七家车企,北京路测!
- 6 2025上海车展看什么?看这一篇就够了!
- 7 一文看懂2025汽车百人会国际论坛:中国汽车出海,外资在华如何发展
- 8 工信部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提的内容,将如何影响智驾行业发展?
- 9 P3:全球车企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盘点
- 10 自动驾驶供应链内幕:Tier1与Tier2,谁是幕后黑手,谁在躺赢?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