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万钢撰文:及时把产业化重点向燃料电池汽车拓展

12月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人民日报》第6版发表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三千字长文,并在文中4次强调氢能燃料电池

通过与纯电动、混合动力(插电/增程式)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比,万钢从研发和产业化两个不同维度出发,分别重点强要加大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的开发,及时把产业化重点向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拓展,并加快完善氢能基础设施相关标准制定和建设。

首先,万钢表示应着眼国内产业技术短板和竞争优势,加大投入、超前部署,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和产学研紧密结合。在燃料电池版块,加强高功率燃料电池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推进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研发和产业化。

其次,在新能源整车应用上,万钢提出推进纯电动、混合动力(插电/增程式)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当前要加大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力度,攻克核心技术、基础材料和关键部件难关。

随后,万钢指出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化应用的现实短板,建议及时将产业化重点向燃料电池汽车拓展。

“纯电动汽车的短板是续驶里程和充电时间,尚不能满足量大面广的远程公交、双班出租、城市物流、长途运输等市场需求。为此,应及时把产业化重点向燃料电池汽车拓展。”

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清洁零排放、续驶里程长、加注时间快的特点,经过多年研发积累,我国已形成自主特色的电—电混合技术优势,并先后经历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期间的规模示范运行,实现全谱型汽车“零排放”的关键技术方案。我国氢能来源广泛,既有大量的工业副产氢气,又有大量的弃风弃光电、低谷电等可供制氢的存量资源。

上汽、潍柴、福田、长城等骨干企业已经明确规划、加大投入、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和商业化。以国能为首的能源骨干企业牵手汽车、石油及相关制造业和院校成立了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联盟。

应继续支持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地结合资源禀赋,开展区域商业化示范运营,加快产业化进程,实现新能源汽车产品型谱电动化、智能化全覆盖。

最后,在产业化推广阶段,万钢认为普及基础设施是推动电动车应用的关键,应鼓励地方政府在能源价格、建设用地、商业模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市场化建设和运营。

在这一板块,万钢特别强调,相较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氢能基础设施任务更为紧迫。”

他指出,发达国家已经把氢作为能源管理,创制了科学安全的氢加注站建设和车载氢罐技术标准和检测体系,有力推动了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我国仍把氢作为危化品管理,管理理念不同制约了我国氢能的利用。

万钢建议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借鉴,制定科学安全的氢能、加氢站和储氢罐技术标准,提升检测能力,尽快破除制约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标准检测障碍和市场准入壁垒,加强和完善氢能生产、储运和供销体系建设。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