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燃料电池车将是重头戏!工信部启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编制

OFweek氢能网讯:2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启动会,统筹和促进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燃料电池车将是重头戏!工信部启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编制

会议确定成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能源局等多个部门参加的起草组。

起草组下设办公室,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任办公室主任,同时成立由万钢副主席担任主任,18位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

事实上,此前万钢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中就明确建议,尽快着手研究制定面向2035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及规划,制定新时代创新方向和战略目标。

而万钢出任规划起草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的事实,则暗示着新阶段的规划中,氢能和燃料电池车的产业化发展将是值得期待的重头戏。此前,万钢曾在人民日报的撰文中明确提出应及时把产业化重点向燃料电池车拓展,并在2019年的中国电动车百人会上再次强调了这一观点。

根据万钢以往的公开发言,未来燃料电池车产业化发展的几大要点呼之欲出:

一是充分重视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大对高功率燃料电池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的开发力度,攻克核心技术、基础材料和关键部件难关,推进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研发和产业化。

二是依托地方氢气资源禀赋,扩大商业化示范运营。充分利用工业副产氢,以及大量弃风弃光电、低谷电等可供制氢的存量资源,继续支持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广大地区开展区域商业化示范运营,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

三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加氢能础设施。鼓励地方政府在能源价格、建设用地、商业模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市场化建设和运营。

建议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借鉴,制定科学安全的氢能、加氢站和储氢罐技术标准,提升检测能力,尽快破除制约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标准检测障碍和市场准入壁垒,加强和完善氢能生产、储运和供销体系建设。

相关产业链企业可在未来两年的窗口期内进行针对性的深化布局,共同推动国内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并为未来的产业竞争储备优势。

站在2019年回望,国家战略规划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层面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

上一阶段,国务院在2012年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文件,确定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的方向。

设定了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的产业化目标。

而上述产业化目标已经或即将在国家层面的持续支持下逐步达成。中汽协数据显示,在2018年国内汽车市场产销同比下滑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产销达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9%和61.7%,成为市场最大亮点。

全新时代背景下,新一轮产业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已进入编制程序,将继续肩负统领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氢能和燃料电池车产业也将有望迎来空前发展机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